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在动力机制、评判标准和研究视角上的不足,为促进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在界定其内涵的基础上,阐释包括内在动力(创新动力和改革动力)和外在动力(开放动力和需求动力)的工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8—2019年我国30个省份及三大区域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第一,从时序演变来看,30个省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总体依然处于中低水平;第二,从空间格局来看,区域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水平依次减弱的特征;第三,从分维度指数来看,开放发展指数得分最高,创新发展指数得分最低。为此,提出我国应以创新驱动力为核心,提升改革动力、开放动力和需求动力,朝着智能化和绿色化的生产方式发展,产品模式向高端化和服务化转型升级,不断加强工业品牌建设,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更全面了解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状况及区域差异,从创新、开放、协调、绿色、共享、规模6个维度构建我国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基于2013—2020年30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别从三大经济带、七大地理区域、三大经济圈的地理划分维度,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障碍因子诊断和收敛性分析。结果发现:(1)按照2013—2020年的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均值,广东、北京、江苏、天津、上海、浙江分居前六,甘肃、宁夏、青海提升进步快速,其中一级指标指数整体呈现“规模>创新>开放>绿色>共享>协调”;(2)按照地理分区的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变化趋势,东部处于领先地位,华南、华东、西北地区和泛长三角经济圈的均值均大于全样本均值水平,2020年呈现“华东>华南>西北>全样本均值>华北>华中>西南>东北”,其中规模因素均为各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关键障碍因子;(3)2013—2020年样本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方面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江苏省2010年—2020年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整体来看江苏省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稳中有升;各维度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高质量发展水平贡献不一;各区域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呈现由南到北依次递减的分布格局,苏南和苏北的发展差异是江苏省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发展理念和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4个出发点——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应对长期以来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挑战、突破制造业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制约以及富起来转向强起来征程上我国竞争力的提升,从绿色生态、社会人文、企业发展、经济效率、开放创新和民生共享等6个维度选取46个指标构建我国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评价模型,统一测度全国286个地级市域2017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从全国的视角微观深入比较粤港澳、长三角和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及空间布局.研究发现:粤港澳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京津冀最低,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绿色生态高质量是三大区域的共同短板;粤港澳由于深圳"一超"地位造成了区域内极大的发展差异;粤港澳和长三角基本形成"一超多强"辐射,形成带动明显、优势互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5.
采用熵权法测度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发现:(1)整体上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呈长期向好态势,但发展水平依旧不高;分维度来看,增长规模和产品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且呈波动下降趋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化融合、创新驱动、开放发展呈不断上升态势,而绿色发展则呈波动上升趋势;从区域分析来看,东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稳步向上态势,中部总体呈不断上升状态,西部呈上升态势,但增速较慢,东北则出现停滞。(2)区域间差距在不断扩大,直接原因是地区内差异的不断增加,间接原因则是区域划分方式不同和产业转移。(3)各省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其空间集聚性在不断减弱,未来中西部地区需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则需进一步强化对外协同作用,引导内陆省份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探索改变传统科技创新评价中过于偏重总量和增长速度的综合评价思路,关注科技创新绩效评价,包括产业结构升级、绿色生态影响和社会影响力方面。为此,基于高质量发展新理念,立足我国科技创新新阶段,融合大数据指标,采用组合赋权方法,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企业创新和创新绩效5个维度构建我国区域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察评估2012—2022年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程度、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整体稳步提升,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呈现“西低、中平、东高”的格局;创新环境、创新产出和企业创新指数均有所提升,而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呈现波动趋势。根据研究发现,提出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快高水平创新人才建设、强化科技发展区域协同以及绿色科技体系创新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刘华  陈昭荣  乔蕾 《科学与管理》2023,(2):25-31+65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至关重要,但当下区域建筑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为探究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深层逻辑,以2018和2019年省级数据为样本,基于SBM超效率模型计算各省建筑业生产效率,应用fsQCA分析经营管理水平、市场化程度、能源消费结构、科技创新、经济环境要素在多重交互作用下如何驱动区域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结果发现:区域建筑业存在管理-开放型、管理-创新-降低竞争型、规模-开放-创新型三条高质量发展路径。其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是根本动力。最终,基于区域建筑业内外部环境条件差异,提出了相应的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工业2009—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系统构建中国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环境规制异质门槛纳入创新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框架,考察不同区域环境规制门槛下创新活力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当前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异质性显著,有趣的是,创新活力对于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异质门槛效应:较低的环境规制水平不利于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而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增强并超过临界值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发创新活力的驱动效应,进而能提高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深入分析现有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基于创新主体从投入产出和规模水平角度出发构建浙江省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数法测算2010—2016年浙江省创新能力指数情况。结果表明,浙江省综合创新能力指数逐年递增,2012年和2016年增幅明显;院所创新能力得分略高于创新环境和企业,而高校创新较为波动,增长缓慢;创新规模增长快于创新水平,创新投入增长快于创新产出。  相似文献   

10.
巨虹  李同昇  翟洲燕 《资源科学》2020,42(6):1099-1109
工业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近10年黄河流域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本文采用ETFP(生态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标准,通过超效率DEA及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并分析2006—2016年黄河流域主要地市及城市群的工业发展水平,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工业发展质量水平参差不齐,总体表现为东部>西部>中部,尤其是山东半岛城市群远高于其他区域;②各地市工业ETFP的近邻效应显著,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征;③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的工业ETFP以年均7.5%的速度递增,分区域来看西部的增长速度较快,后发优势充分体现,东部和中部增速则较缓慢。尤其是,中部地区始终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急需调整产业发展策略,提高技术效率,才能整体推进黄河流域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景,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CRITIC-熵值法组合权重与TOPSIS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2013-2018年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指标体系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企业的数字水平与智能程度的提升,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高技术制造业等高端制造业引领发挥作用不够,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有待强化;从发展趋势上,整体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分地区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正态分布,呈现"东强西弱"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提出推进"新基建"建设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完善数字转型治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分析中美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的投入率和需求率,进一步运用非竞争型I-O,将制造业效率分解为国内增加值效率和进口产品效率,立足于制造业国内增加值效率,分析中美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大多数低端制造业增加值效率比美国高,而美国高端制造业增加值效率比中国高。为此,中国应借鉴美国高端产业经验,采取加大高端产业的政策支持,促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寻找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方向,以2012—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12个出口制造行业为样本,从产业发展视角提出以结构优化、质量进步、技术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出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模型,运用犹豫模糊熵权和TOPSIS法进行量化评测,实证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出口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优劣势以及实现升级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出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总体上处在中等偏上水平,呈现一定的波动增长态势,其中行业结构水平成为该区域的优势项,但同时也存在行业发展不平衡、市场感知不足、研发创新能力提升空间大、代工思维影响遗留较强等问题;鞋类、服装、箱包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依赖型制造业的行业结构水平较低、创新能力较弱。为此,粤港澳大湾区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出口制造业与智能制造的融合发展,同时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和强化质量品牌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修正资源错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产业协同集聚是改善资源错配的重要驱动力。文章从外部性视角构建了中心-外围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2003—2020年中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PSM-DID模型,理论与实证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地区资源错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借助数字技术功能对资源错配的修正效应产生倒“U”型“本地-邻地”空间作用。另外,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产业协同集聚通过数字技术外部性对资源错配的修正作用越来越强。本文还发现:区域一体化战略通过提高区域间数字技术扩散强度会进一步提升产业协同集聚对资源错配的修正效应。本文基于产业协同集聚在数字技术的调节作用以及在区域一体化的推动作用下能够修正资源错配这一重要结论,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赖红波  施浩 《科研管理》2021,42(11):16-24
现有的创新效率研究,多是站在“技术给定”的逻辑基点上完成,忽略各产业技术发展特征,导致医药制造业相关研究没有“药味”。首先,借鉴技术体制理论,将医药制造业的“创造性积累”创新模式,从一般的“创造性破坏”模式中区分出来。然后,将技术积累水平,纳入创新效率评价模型中,对中国2009—2016年区域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进行再评价。结果表明:(1)含技术积累因素模型的评价结果,显著优于传统模型,测度结果更贴近产业实际;(2)规模效率低是制约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而产业集聚度和技术引进投入对创新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3)从创新效率角度看,我国区域医药制造业呈金字塔型分布,且缺乏效率次优组,存在大量基础层的重复建设。最后,提出继续淘汰医药制造业的落后产能,促进优质企业技术有效积累,弥补全国制药业产业结构短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韩军  孔令丞 《科研管理》2022,43(7):115-123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提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任务更加艰巨。基于该背景下,本文从产业结构调整幅度与调整质量的双重视角下检验产业结构调整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并阐述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绩效演化机制。研究发现,在全国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对创新绩效不仅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产业结构调整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分地区检验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对创新绩效影响对不同区域存在异质性。进一步通过门槛模型检验,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对创新绩效提升前期存在具有累积效果“S”型特征,只有产业结构存量达到存量跨过门槛值,才能有效促进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孟猛猛  雷家骕  焦捷 《科研管理》2021,42(1):135-14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出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利用中国2003—2017年省级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专利质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专利质量能够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知识产权保护正向调节专利质量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关系。本文聚焦于更能体现创新程度的专利质量,从专利角度构建了专利质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框架,为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更有效率和更加可持续”提供经验证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补充,同时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创新激励政策和考核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医药制造业为例,在运用变系数模型(LSDV)测度各地区医药制造业人力资本错配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以人力资本错配为门限的产业集聚驱动创新绩效的面板门限模型,实证研究专业集聚对创新绩效的门限特征及地区异质性。结果显示:医药制造业专业集聚与创新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专业集聚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受限于人力资本错配呈现显著的区间效应;研究将28个地区划分为人力资本高度错配地区、人力资本中度错配地区和人力资本低错配地区三种类型;研发人员投入、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机构数量显著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外资依存度对创新绩效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筛选中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技术产业的2008—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将全国按照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划分为三大梯队,探究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驱动中国高技术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检验产品创新的中介作用,比较三大梯队中介效应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在全国层面,产品创新在工艺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还需适当扩大投资规模;在第一梯队地区起部分中介作用,工艺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有39%是通过产品创新实现的,仍需扩大投资规模和外商直接投资程度;第二梯队地区不存在上述中介作用,若要推动产业升级,需提高政府干预经济程度和高等教育程度;第三梯队地区与全国层面结果相似,产品创新在工艺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还需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减少外商直接投资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