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洋时期,中国地方军事化已达到极点。由于执政当局无力提供过于膨胀的军事给养,更不能统御地方武装力量,军阀动辄以摊派、抢劫等手段疯狂掠夺地方生存资源。而地方社会在守护与争夺生存资源中,又分化出枪会、民团等武装组织。这些问题导致越来越多的民众深陷于军事化漩涡而不能自救。  相似文献   

2.
鄂豫皖苏区地方防御体系是地方党组织在中共革命战略的指导下,根据地方革命环境和具体的革命实践而逐步建立起来的。通过正规红军的武装斗争,逐步建立区域性的游击武装,进而组织群众性的防御武装。这种由游击武装和群众性武装相互配合的地方防御体系的形成,使鄂豫皖苏区基本实现了全民皆兵的全面军事化,从而增强了鄂豫皖苏区地方基层的军事防御能力,对苏区的巩固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央苏区文化建设是一个从传统文化向苏区文化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央苏区建立文化教育领导机构,通过一系列有关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开展文化建设具体工作等。乡村学校是教育儿童读书的地方,是推进儿童家庭、学校四周乡村文化建设的场所,所以成为当地文化的中心。乡村教师是乡村社会中具有丰富知识的领袖,具有提高乡村文化的社会责任,因此成为苏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和乡村运动的中心。在当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同样不能忽视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文化运动在边缘城市呈现出与核心都市不一样的形态,经历着从政治改造到思想改造的转变,更为突出的是在地方上要实现与民众息息相关的社会改造。新文化运动期间在温州出现的四种刊物,是当地文士与在外大学生之间相互呼应的产物,在此过程中地方读书人的代际联合与新旧嬗递,则是新文化运动地方性内涵的具体展现。  相似文献   

5.
地方势力与王朝统治互相支持,是南朝时期吴郡地方政治的特点。侯景之乱中,吴郡地方势力先是积极援助朝廷,之后又为维护地方利益而起兵,但在失去王朝体制支撑的情况下,其军事化路线并不成功。代表吴郡士族参与梁陈易代的名士群体与建康的门阀社会或萧梁末期的江陵朝廷关系密切。梁陈之际,吴郡地方势力归附于在三吴地区建立政治根基的陈蒨。天嘉二年始,陈朝形成以宗王出镇吴郡的惯例,吴郡地方势力占据着郡掾属的职位,出任宗王将军府、王府僚佐,实现了从地方到朝廷的流动。陈朝虽因南川豪强而兴,但当建都建康并以三吴为统治核心区时,政权形态则趋同于晋宋齐梁。在这一过程中,三吴与建康之间的结构性关系起到了促成作用。  相似文献   

6.
政府与民众在地方水资源治理中形成的互动关系是中国社会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成为理解政府治理变迁的关键切入点。明清以来,中国地方社会围绕“治水”形成了政府督导下的以地方社会为主的“官督民办”模式,而现代的“河长制”则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官督官办+民办”的模式。虽然现代的“河长制”延续了地方水资源治理的传统并进行了适应现今体制的调适,而在治水的激励方面,“环保一票否决”指标也冲淡和平衡了以往的激励机制,并且现代的地方治水通过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但“河长制”下的民众对于水污染治理的参与、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协作,以及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作都是在纵向行政发包制的拉动下实现的,缺乏相对主动的参与意识。因而,如何吸纳传统治水中地方社会主动参与的要素,推动地方政府与当地精英、污染企业和民众的协作治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洪武三年(1370),明政府建立厉坛制度,随之向全国推广,后被清王朝所继承,而与乡村社会密切相关的则是乡厉坛。作为帝国的符号,厉坛制度的建立成为国家控制地方乡村的重要途径,经过明清两代政府及地方官员的推广,虽然其间屡有荒废,但成功地融入于乡村民众生活之中。在政府主导下的乡厉坛逐渐荒废之后,地方民众结合自身社会组织及历史传统的乡厉坛却不绝于缕,成为明清乡村社会的重要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央苏区社会教育与乡村教育派开展的社会教育,在社会教育的基点、目标、核心及民众参与等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但由于处于不同的政体下,加之对中国社会认识的差异,使二者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教育理念,其实施效果当然是不同的。从社会教育共性和个性这两个维度,对二者加以比较研究,以再现中央苏区社会教育理论的超前性及教育模式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规定 ,政权建设分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 ,在训政时期 ,实行地方自治 ,以建立宪政基础。南京国民党政权自奉为孙中山遗训执行者 ,在训政时期 ,推行地方自治 ,颁布了一些自治法令 ,开展了一些筹备工作。由于坚持一党专政 ,仅自上而下推行 ,不愿发动民众 ,加上社会动荡不安等原因 ,最终失败。但地方自治毕竟是一种先进的地方政权形式 ,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政府公信力是指社会组织和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它是政府行政行为的形象和所产生的信誉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心理反应.与此相应的行为表现是民众是否自愿地配合政府的行政行为,以减少政府的公共管理成本,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具体分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现状及导致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寻找出相应对策,对于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使其得到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戴建国 《培训与研究》2006,23(10):132-133
展览是人们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地方院校图书馆应该重视地方文献展览,建设地方文献馆藏,开展地方文献展览,从而推进地方院校图书馆和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虑了两自由度的非线性局部碰磨转子系统,在原系统的无量纲模型的基础上,用Lyapunov-Flo-quet变换这一解析方法得到便于研究其分岔行为的形式,并用高维分岔理论研究系统的局部分岔行为.  相似文献   

13.
各地     
北京将建世界创新型人才高地;湖北将建近百个中职实训基地;山西投资8410万建12个中职项目;湖南将在长株潭地区建立职教大学城;云南成立三家职业教育集团  相似文献   

14.
各地     
《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出台
  日前,贵州省制定出台了《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系统培养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熟练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根据规划,贵州将按照依托园区、校企建管、财政奖补、公共使用的思路,在贵阳市建设公共实训基地40个左右,其他市州建设5个至8个符合当地产业结构特征的公共实训基地。加强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使设备配置和实训教学环节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电视新闻报道影响力被稀释的背景下,地方电视台的时政新闻要成为主打强档栏目,必须创新。乡土文化正是地方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源泉,其具体策略是:深度理解乡土文化,理念上有效提升时政报道创新意识;有机融合乡土文化,实践上积极探索时政报道创新途径;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内涵上充分体现时政报道创新的以人为本;拓展传播资源空间,实现时政报道传播的最大化提升。  相似文献   

16.
经典认识论具有非文化中性、语境无涉和覆盖面过窄的特点。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不同文化的地方性知识,扩展认识论的研究领域。首先,在认识论、文化人类学、知识社会学和科学哲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地方性知识概念的内涵可以被概括为:它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社会-文化语境相关性和本土文化空间内嵌性等特点,以及评述和适应环境的功能。其次,从描述性辩护和规范性辩护两条途径为地方性知识的局部合理性辩护,进而表明对于它在其中产生的文化社群及其语境而言,地方性知识是能够被社群接受、满足需求、适应环境的恰当手段,而没有任何出于他文化的理由可以拒绝这种局部合理性。最后,我们提出一个面向地方性知识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地方化认识论。  相似文献   

17.
温州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保护和传承温州本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温州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品位,更是重建温州人形象与精神内涵的需要。地方高校具有传承本土文化的明显优势。温州各高校应正确认识代表着温州人民智慧和人文精神内涵的本土文化意义和价值,自觉承担起保护、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方政府负债的现实引出了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问题。地方政府举债有其经济合理性,但在现阶段发行地方公债所需要的财政体制即相对独立的地方财政体系尚未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也划分不清,"分税制"改革又不彻底,特别是地方政府预算约束软化,所以,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条件暂不成熟。  相似文献   

19.
地方性知识是地方课程开发的知识论前提,澄清其能指与所指有利于地方课程价值的充分实现并提高课程开发主体的内在积极性,变依托外部行政指令的外推式开发为依托开发主体内在驱力的自组织开发。目前,地方课程开发主体对地方性知识之认识存在多向度上的误读:第一,囿于偏狭的“地理空间”理解其适用地域;第二,理解其形态与价值上的形而上学倾向;第三,地方性知识主体被窄化为纯地理空间意义上的“地方人”。基于此,地方性知识的应有之义在于:地方性知识是超越具体知识形态的知识观念,是包融知识价值立场、知识具体形态在内的多层次结构体并与普遍性知识具有通约性。在深化地方课程开发过程中,地方性知识的选择应当充分基于地方性知识的实质并扎根于地方生活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局部对偶平坦的Finsler度量,综合局部射影平坦,局部对偶平坦的性质,得到一个Finsler度量是局部对偶平坦且局部射影平坦的三个充要条件,并将其应用到(α,β)-度量,从而得到(α,β)-度量是局部对偶平坦且局部射影平坦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