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原训练对EPO和红细胞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训练是一种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主要的生理效应是促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增高,而红细胞生成主要和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有关,高原训练中的缺氧运动可刺激EPO和红细胞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界对低氧运动与促红细胞生成素间关系十分关注。在海平面常用低氧训练方法使机体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其目的是提高运动员耐力,提高运动员机能能力,获得良好的训练比赛效果;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红蛋白合成,血液携氧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低氧和高原训练中其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又讨论了检测滥用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孟志军  高炳宏 《体育科研》2010,31(4):75-78,93
高原和低氧训练已成为运动员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其训练目的主要是提高氧运输和摄取能力。目前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训练中变化的报道较多,但在高原训练时间长短以及高原和低氧训练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影响异同等方面还没有报道。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对专家进行访谈,对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促红细胞生成素研完进展加以综述,以便对高原和低氧训练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规律有更加深刻和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高原训练的特点是:在缺氧情况下进行训练。使机体血乳酸达到平原训练不能达到的水平,以提高机体无氧酵解和耐酸能力。同时,缺氧刺激骨髓血液有形成份再生及肾脏分泌红细胞生成素使血液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机体携氧能力增强。因此,下山后在高原效应期间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高原  相似文献   

5.
耿青青  石鸿儒 《体育科学》2004,24(5):29-31,41
高原训练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其主要的生理效应是高原训练中的缺氧运动可刺激红细胞生成素和红细胞生成,提高红细胞中2,3-磷酸甘油酸水平。为预防在高原上的过度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免疫力,从运动免疫学角度,对高原训练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6.
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液成分、血乳酸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目前在很多运动项目进行了尝试。为了探讨高原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及生理机制,在我们以往多次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这次赛前在昆明(海拔1890米)的高原游泳训练计划。通过比较5名优秀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前3周、高原训练3周、高原训练后3周共9周训练期间,高原前、高原期间和高原后的血液学参数包括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液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醛含量等的变化,和高原训练前后4mmol/L血乳酸运动强度的游泳速度与心率,发现运动员无氧阈游速增加,有氧代谢能力增强,乳酸耐受能力增强.血乳酸-速度曲线右移,表明此次高原训练提高了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运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原训练时应激素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应激素的变化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说明高原训练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睾酮素等应激素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及运动员有氧能力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动与促红细胞生成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红细胞数量与血红蛋白含量的中心控制作用,运动训练对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的影响,以及服用重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机体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9.
运动与促红细胞生成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来源及生物学活性,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运动与EPO的研究成果:分析急性运动及长期耐力运动对血浆EPO的影响;高原训练后EPO的变化情况;提出EPO可作为耐力运动训练的评价预测指标;最后就rhEPO作为兴奋剂的使用、危害及检测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机体在高原训练环境下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的变化。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血红蛋白变化有一个或两个峰值,提示下高原后一段时间运动能力高峰期存在;高原训练后EPO水平大幅度升高;红细胞2,3-DPG有明显升高趋势,缺O2时,2,3-DPG使氧离曲线右移是否有利,还值得怀疑,有待进一步探讨。高原训练可以有效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但这种变形能力会随着下高原时间的延续而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1.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介导细胞适应低氧状况的核转录因子。低氧训练可以上调机体HIF-1 mRNA,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增加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密度和血液携氧能力,并促进糖酵解的进行,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血清EPO指标在耐力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EPO的生物学特性、EPO与耐力运动能力、EPO与低压氧舱等方面分析入手,探讨EPO在高原训练和低压氧舱训练中的变化规律。认为,EPO可作为耐力运动训练的预见及评价指标;间断低压氧舱应用,很可能是今后耐力运动训练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孟志军  高炳宏  高欢 《体育科技》2012,33(2):75-80,85
目的:探讨八周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红细胞系等指标的影响。方法: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在云南会泽(2210米)进行8周高原训练,在高原训练前的第3天、高原训练的第2天、第5天、第10天、第24天、第35天、第56天以及高原训练结束后的第14天、第28天等测试运动员的EPO和红细胞系等指标。结果:与高原训练前相比,高原训练的第2天EPO、RBC和Hgb分别提高了27.21%、6.04%和2.88%;在第56天分别提高了8.37%、10.63%(P<0.05)和4.72%;在高原训练结束后14天分别提高了21.92%、9.11%(P<0.05)和7.74%(P<0.05)。结果提示,8周高原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EPO和红细胞(RBC)等水平,但其变化规律不同于常规的4-6周高原训练。而RBC和血红蛋白(Hgb)等呈现波浪形的变化趋势,这可能跟运动训练的量和强度密切相关。而初次与多次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在相关指标的变化上具有不同的规律,提示初次进行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对高原环境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4.
间歇低氧训练对大鼠肾脏EPO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间歇低氧训练对大鼠肾脏。EPO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高原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脏。EPOmRNA水平。结果表明急性低氧应激后大鼠肾脏EPO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5),急性低氧运动组升高极显著(P<0.01);海拔3000 m间歇低氧训练组EPO mRNA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认为海拔3000 m的间歇低氧训练能稳定EPO mRNA表达的上调。提示3000 m的海拔高度可能是较适宜间歇低氧训练的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15.
促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从胎肝中提取,且内含肝细胞生长因子、骨髓刺激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肽物质。动物实验表明:它能明显提高Hb值、空腹血糖值、安静时ICD活性、安静和应激后的氧耗率和抗疲劳能力;能降低安静时CK活性,提高其应激后CK活性。耐缺氧能力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男子重剑运动员赛前科训调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观察法、心率遥测法、生化监控法等手段,对重剑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期间Hb、BUN和CK进行监控.结果显示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能力是击剑运动员比赛必需具备的基本体能;实战强度训练是提高训练质量的重要强化手段;作好系统的监控,预防过度疲劳,是系统性实战训练的重要保障;赛前应提前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验法 ,利用低压舱研究模拟高住低练对游泳运动员红细胞生成作用和身体成分的影响。结论认为 ,模拟高住低练可促进 EPO分泌和红细胞的生成 ,提高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 ,并具有明显的后效应 ;可通过降低去脂体重导致体重下降 ,高浓度的血尿素表明蛋白分解作用增加 ,这可能与皮质醇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