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而言,高深学问被认为是在大学里由大学教师发现并传授、由大学生进行学习的知识,在澳大利亚却存在着一种名为“面向高中生的大学学分认证”现象。这种认证现象的出现有其背景及动力来源,其运行机制相对完备、严谨,并且该现象呈现出继续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可以说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着特殊的特点。在大学阶段很多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没有很好的自我认知能力,这就很容易陷入网络游戏当中。这种沉溺导致了大学生荒废了时间、损伤了身体健康、心理存在了障碍……如此影响了大学生大学阶段的成绩,这就要势必需要一些方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女大学生的就业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女大学生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都会遭遇性别歧视。虽然社会各方一直都在呼吁就业市场上的男女平等,可一些用人单位仍然我行我素。在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各种奇怪现象层出不穷。迫于压力,女大学生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招聘会上出现奇怪现象1.用人单位注重“能喝善舞”如今,把“能喝”作为招用新人条件的一个“附件”,甚至是“必须条件”,公然在招聘市场上广而告之的已十分普遍。一位女大学生到某人才市场应聘时,因为不会喝酒跳舞而被拒之门外。一位负责招聘的人事主管对此“解释”道,在吃喝风盛行的今天,不会喝酒…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的十大怪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中国大学出现了一些与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相悖的怪象,它们是:“官本位”现象;定位错位现象;学术量化考评现象;英语与专业学习的错位现象;研究生教育“学店化”现象;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学术行为失范现象;在中学开设大学先修课现象;师资选聘“唯文凭化”现象;“填表教授”现象。  相似文献   

5.
早在1883年,美国著名学者杜威就提出了“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它形象地说出了图书馆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名没有进大学校门而又正向大学生迈进的自考学员,你意识到图书馆的重要性了吗?你经常利用图书馆吗?在我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普遍缺少图书馆教育,中小学生缺乏利用图书馆的技巧与习惯,直到大学,随着文献检索课的开展,这种现象才有所好转。而对于不能踏入大学校门的或专科继续求学的人来说,不会利用图书馆,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学能力。这种缺憾自然也会波及到为数不少的自考者。笔者在个案调查中发现,自考学员中,经常利…  相似文献   

6.
一 教育科研中的随机现象 §1.1 随机现象及其统计规模性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两类截然不同的现象。有许多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如“同性的电互相排斥”,这种现象称为必然事件。反之,那种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会发生的现象称为不可能事件,如“同性的电互相吸引”就是必然不会发生的。我们称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为决定性现象,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许多自然科学分支都是研究决定性现象的。  相似文献   

7.
2000年以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出台,高校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更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据最新数据统计表明,中国高等院校的毛入学率达到20%,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就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时,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学生们却出现了“逃课”现象,而且越来越普遍。其实大学生“逃课”,现今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它从出现到成为“热点”,再到成为一种“现象”也不过只是五六年的时间,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一、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大学生逃课好不好?无论是学生和学校以及社…  相似文献   

8.
前沿     
中国教育应该“先紧”还是“后松”?本刊消息去年年末,长沙某高校的一次调查显示,约60%的同学在做或做过兼职工作,不少大学生缺课打工。长沙这种现象在全国并非独有。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中小学严、大学玩”现象,既不是科学的教育方式,也是对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西方人认  相似文献   

9.
近日,记者在某大学的BBS上看到这样一副照片——宿舍楼下遍地“垃圾”,都是即将离校的大学生扔掉的,大到电脑、微型电视、小到热水瓶、饭盒、书架、小家电等,真是种类齐全。每年如此的现象让大学的老师和学生都很苦恼,他们不想浪费资源,可是这些东西又带不走,于是就成了情绪的宣泄品,也成了校园一次“胜利大逃亡”的经典画面。这种现象在各大学都很普遍,但原因不一,大学生对此也很无奈,他们并不想这样浪费,但靠他们自己处理废旧物品还有一定困难,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现象:被弃物品触目惊心“高校毕业生离校简直就是一…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中国的社会变革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各行各业的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重组,因此就业市场的格局也随之发生改变。近廿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由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从而致使现在有许多大学生一毕业即面临失业,而且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迹象。有关人士指出:“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供大于求将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1.
许静 《文教资料》2006,(33):23-24
目前,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一个“瓶颈”——教材不断更换,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可是收效甚微。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教材或方法不好,而是因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没有从根本上找到大学生英语教育不成功的原因。教材和教学方法这些客观因素只有同教师、学生主体相结合,才能够迸发火花,产生效果。本文着力从情感角度探讨一下大学英语教师与大学生的情感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2.
“老师,这个题目我不会。”“这个题目讲了三遍还不会?……”这样的话我们教师耳熟能详。遇到这种情景,许多教师想当然归因到学生身上,开始了对学生的批判,等到测试时学生再回答不上来,教师的情绪就升格为愤怒,继而是深深的失落和茫然,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杜绝这类现象的再度发生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严重滑坡“,掺水”现象是日益严重。对于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否必要,引志了社会有关方面的争论。有的认为:毕业论文是课程的一部分,绝不能取消。有的则认为:水分太大,不如取消。甚至有专家表示:应该取消毕业论文与学位证相挂钩的规定。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他们的大学生不仅要做毕业论文,而且要花费大学四年级整整一年的时间来完成毕业论文。本人于2000 ̄2004年,在日本的大学从事研究工作4年多,对于日本大学教育的实际情况耳濡目染,特别是在大学生毕业论文方面,切身体会到日本大学的许多做法值得我…  相似文献   

14.
“科学商店”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和科学素质为宗旨,首创于上世纪70年代早期的欧盟学生运动。当时,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和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大学生在大学教职人员的支持下,组织起来帮助非营利客户解决有关科学问题,逐渐在社区建立这种被称为”Science Shop”的组织。从最初的荷兰到其他欧盟国家,之后又是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和南非,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地,科学商店已成为一种国际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郑玲玲 《现代教育》2012,(11):50-51
目前,关于中国文化的英语教学在外语教学体系中处于边缘或可有可无的地位,这导致了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薄弱,即“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它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失去了“平衡性”和“对等性”,阻碍了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本文在分析这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到2012年日本大学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已经培养了16位诺贝尔奖科学家,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日本科学家获诺贝尔奖频率明显呈加速发展态势,这些获奖科学家的大学教育、科研训练基本出自日本国立大学系统,其中11位科学家获诺奖部分研发工作是在国立大学完成,这种后发外生型大学系统井喷式获得诺贝尔奖堪称"诺贝尔奖井喷现象"。日本大学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本质在于国立大学系统形成了高层次创新能力,本研究即以诺贝尔奖井喷现象为切入点,从构建大学创新能力的基本理论入手,提出大学创  相似文献   

17.
对新形势下大学新生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史以英  高军 《文教资料》2006,(25):116-118
随着我国大学连续近十年的扩招,大学教育已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在社会与民众中地位的变化以及就业困境的逐渐显露。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虽然中学教育改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就一直未停止过,“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也已倡导了近十年,但毋庸置疑的是,这种教育的转变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中学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这种状况所致的直接结果之一便是,中学与大学教育出现了诸多相脱节的方面,这种脱节客观上给大学新生带来了诸多困惑,这不仅…  相似文献   

18.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社会在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过程中要求控制高等教育发展的呼声很高。这一时期日本高等教育出现了“大学纷争”、教育质量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升学竞争加剧、校历主义等现象 ,全面分析导致这些现象的内在原因 ,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方向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学参考》2008,(11):24-24
人一旦有成就感,学习热情就会高涨,所以通常受表扬的学生会更加好学。日本专家研究表明,这一现象与大脑控制原始本能行为的“线条体”有关。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大阪市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14名大学生进行了两项数字测试智力实验,并在测试时用仪器分析他们的大脑活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学习心理状况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的学习阶段是从“求学期”进入“创造期”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其知识的专业化、学科内容的复杂性、知识容量的扩大与加深,更重要的还在于学习方法和独立生活能力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有一部分同学还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本文通过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了解了目前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