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就历史研究和历史学习而言,有价值的历史材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关于历史材料的分类,情况比较复杂:根据表现形式,可将历史材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种;根据价值属性,可将历史材料分为“原始材料”和“间接材料”两种。也有论者将历史材料分为“有意材料”与“无意材料”两种。  相似文献   

2.
史料是历史教学与研究的基础,历史试题尤应重视史料的引用和设问的引导。文章试以2013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卷第38题为例,从“史料类型及其与设问之间的逻辑”、“史料剪辑与有效信息的提供”、“问题设置与三维目标的达成”三方面.解析如何在史料与设问的设计中提升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于身心均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初中生来说不言而喻,这在多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均有涉及。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历史课堂的思辨能力,笔者认为其核心要义需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如在“史料实证”方面要强调“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涉及“历史解释”则要求“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可见,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依托史料,来辨别证据、评估论点,进而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把“史料教学”法引入中学历史课堂。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中学历史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素材的来源,重点探讨了将史料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旨在说明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的重要性,以期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科是从史料所提供的‘证据’中建构关于过去的人和事的论述,是一门推理的学问。要获得历史的认识,首先要认识‘史料’与‘历史’的关系,也就是去认识各种历史材料,如何被用于过去的重建。这就是需要正确的证据意识,并有将史料转化为证据的方法和能力。”[1]史料在史学和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已被广泛认同,为“当下”与“过去”架构沟...  相似文献   

6.
守望真实,既是对历史必要的尊重,也是对历史课程基本理念的观照。大家都强调选取“史料”要关注“史料”本身的真实性,我认为,除此之外,更要关注施教班学生的真实学情。下面就谈谈如何从学生接受角度关注“史料”的呈现。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史料是再现历史的纽带,也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史料的类型很多,且不同类型的史料都蕴涵或隐藏着各种历史信息和意义,尤其是文献史料。文献史料是指保存下来的文字记录、文字材料,主要包括:史书;档案与文书;文集、笔记、书信与日记;地方史志;报刊;碑铭与简牍;族谱、契约、账簿等。如何从文献史料中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是考生应对高考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之一,也考验着广大一线教师的教育智慧。对此,笔者以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第42题为例,谈谈从文献史料中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对西域生态书写的研究需要梳理历史上有关西域的史料,可以从历史地理文献、神话时代的西域想象、历代西域行记、历代西域文学作品中对西域的“集体记忆”“集体想象”文本、历代类书和志书六个类别梳理中国古代文献中对西域生态与环境书写情况。以历史文献梳理为进一步开展西域生态书写的美学研究做好文献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笔记、历史笔记与史料笔记,是三个不同的学术概念。“笔记”一词,最早见于南梁;“史料笔记”一词,是在近代以来的历史研究活动中出现的;而“历史笔记”一词,则见于近年一些学者的表述。不过,对这三个概念及内涵一直没有比较一致的认同。所以,对它们的科学厘定,于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笔记的文献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近年来“史料实证”风头正劲。然而当每逢开课必“证史”时,新的问题出现了。李惠军老师曾这样描述某些史料实证教学乱像:在原本完整的历史序列和本该顺达的教学流程之间,唐突和生硬地嵌入若干史料,老师不断地提问“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证史价值如何”“怎么样加以补证”“发现了什么信息”,致使历史序列和教学流...  相似文献   

11.
齐继伟 《文教资料》2014,(20):70-71
史料学作为历史研究工作的一门辅助学科,在当前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对于史料学的理解,学术界仍有多种看法,莫衷一是。如何看待和运用“史料学”是当前要做好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关于“什么是史料”这一问题,在史学界是没有争议的。这里只是转述史学界的普遍认识,即:史料是指研究或讨论历史问题的根据或依据。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或原始材料)(primary source)和第二手史料(secondary source)。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的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后者是指后人对第一手史料所作的诠释或解释。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明确规定: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是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在阅读历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促进文化素质的提升.而近年来随着史料内容在教科书中比例的增加以及高考历史试题对材料分析的偏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史料的学习越来越重视,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新课标下进行史料的学习和分析,将成为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引用的文献材料就有几百处之多,那么,如何利用史料进行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正>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习得历史学习的方法,提升历史思维能力,陶冶道德情操,这是新时代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在形成历史认识的过程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教学实践中发现,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文献、影像等史料引入课堂,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研习,解析史料背后的信息,让学生产生对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学历史教育界关于“史料教学”的研究已逾20年,但其真正落实于中学历史课堂,受到历史教师的重视则与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紧密相连,而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我看来,彭禹老师《洋务运动》一课是史料教学的成功实践。下面就结合彭禹老师执教的《洋务运动》一课,谈谈自己对史料教学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有关《国语》怎样成书,比较集中的说法是编撰者杂取周王室及各诸侯国“春秋”史料而成。其实除了“春秋”一类的史料外,尚有诸如“诗”、“礼”、“乐”、“令”、“故志”、“训典”以及瞽矇口述历史等多种文献为其成书提供史料。这些文献不但丰富了《国语》的史学和文学的内涵,而且增加了《国语》的审美价值。那种认为《国语》不过是毫无润色的史料的简单拼凑,显然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历史学的学习,是基于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即是史料的研究。史料,指的是长期以来,人类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参考价值的历史文献资料。史料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历史文献、实物文献,还有口述文献。通过丰富多彩的史料,可以对历史学进行详细、系统、全面的研究。史料也为我们提供了最为真实客观的第一手史学研究资料。对于历史教学来讲,史料教学也最为高效、常用的历史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对史料的学习和讲解,学生对历史会有更加直观的理解。本文就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史料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划分,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以及口述史料,历史的车轮在前行过程中,产生的史料多如繁星,如何辨识史料的真实性、确凿性,准确判断史料的实际应用价值不仅是历代史学家钻研的课题,同时,也是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向.基于此,在高中史料教学中,历史教师应当着眼于学生的主观意识形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并在各种史料当中探寻历史的真实足迹,进而促进史学意识的快速养成.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历史解释”涉及历史学习的多项核心素养和能力,具有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特征,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要求。我以为对“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的理解可简化为“史料”“史观”“问题”“现实”四个部分,也就是说要对历史作出解释,首先要占有足够的史料,其次要有基本的历史观知识,再次还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提出合适的问题,最后还要有关照现实的眼光。下面笔者以历史地图与“史料”“史观”“问题”“现实”为线索,以《中外历史纲要》的中国古代史为例,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不当之处欢迎斧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