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虚拟社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虚拟学习社区作为未来学习型社会中一种很有价值潜力的网络学习方式,是依托网络技术,将知识资源优势与虚拟技术平台强强结合的产物。本文以虚拟学习社区和知识交流模型为基础,以"小木虫论坛"为例,剖析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交流主体、知识交流课题和知识交流方式,并提出针对当前论坛的知识交流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档案界》论坛是档案界重要的网络社区。文章分析了《档案界》论坛的专业性、实时互动性、广泛参与性等特点,以及在档案信息和知识的传播、交流互动、资源共享、文化休闲等方面的功能,指出《档案界》论坛是业界兼具知识性和文化休闲性的网络社区,并将进一步向网络知识社区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虚拟知识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知识社区是图书馆在网络时代新的发展方向。当前基于Web2.0的SNS技术被广泛应用数字图书馆和虚拟社区建设中。以重庆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基于SNS的图书馆虚拟知识社区的建设实践,对该模式下的知识共享、多样性的知识聚合、开放性、专属性以及人际交流服务等优势,以及进一步完善虚拟知识社区的原则和建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社交网络和网络游戏的应用发展,使人们习惯在虚拟环境中以虚构的身份进行交流和分享。为满足新形势下读者的使用习惯和使用需求,图书馆参考社交网络和网络游戏的功能,增强互动性,调动读者参与访问的积极性。为此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构建了3D虚拟图书馆社区,为读者提供一个学习知识、交流经验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网络交友社区人际信息交流的定性研究——以校内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校内网为研究对象,使用定性介入的研究方法对网络交友社区这一新兴的虚拟社会进行初步研究,得到了与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不同的结论.观察法研究结果表明,校内网的交流结构较为扁平,因而使用纯粹的定性研究方法会在选取样本和确定核心研究问题上遇到困难.访谈法的研究结果则显示虚拟社会的信息交流受到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目前的校内网信息交流并不充分,远没有达到网络用户对Web2.0社区的期盼.网络交友社区的衍生问题是隐私问题,较低层次的隐私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较深层次的隐私问题目前主要靠行业协会的自律与监督实现.最后,对校内网新近推出的应用程序进行个案研究,发现"好友买卖"程序中"身价"作为Web2.0中人际关系网络结点重要程度的度量指标,不仅说明了校内网中社会结构的客观存在,同时也为指标选取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该文为<数字图书馆论坛>2008年第12期本期话题"虚拟社会"的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霁 《今传媒》2011,(11):99-100
随着网络不断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论坛成为集结网民的一种有效方式。从网络维权到网络监督再到公民新闻,论坛促进了舆论的形成与传播,让中国巨大的网民群体从喧嚣逐步走向理性,在意见表达和意见辩论中成长为合格的公民。然而遍布于网络小众化专业论坛却承担起另一种作用——娱乐帮闲,帮助人们丰富娱乐体验,谱写新时代网民的幸福蓝图。本文以柯布手工论坛为例,探究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小众化论坛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7.
网络论坛舆论领袖筛选模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国外学者提出的"影响力扩散模型"基础上构建了"网络论坛舆论领袖筛选模型"。以强国社区中日论坛为研究个案,运用该模型来筛选论坛舆论领袖(opinion leader),并对模型筛选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此模型能有效筛选出论坛舆论领袖,测量结果客观、可信。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腾讯QQ群为代表的虚拟学习社区已成为博物馆各项业务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本文首先介绍了虚拟学习社区与腾讯QQ群,接着对国内QQ博物馆群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并以"博物馆传媒交流群"为具体研究案例,通过ROSTCM工具进行内容统计分析,得出该群发言频度、高频词、情感分布、社会网络等数据图表。最后从QQ群功能角度出发,对QQ群在博物馆中的作用、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并对当前应用现状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以虚拟咨询团队为主导构建微博社区,应用微博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开展知识协同服务,提出基于微博的图书馆虚拟咨询团队知识协同服务模式,并对模式的流程和实施进行阐述,以期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0.
对网络语言创新和规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迅 《新闻世界》2009,(6):141-142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而产生的一种新语体,是网民在交流中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图片、符号等进行“改造”而形成的。由于网络语言主要产生于虚拟的网络社区(如网络论坛、虚拟聊天室),网络社区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决定了网络语言直观快捷、私语性和口语化倾向,使之拥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并越出书面语言的规范,对现代汉语产生极大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1.
《中国记者》2014,(1):112-113
社区媒体发展论坛召开2013年12月6日,社区媒体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由建投华文传媒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广报社区报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主办。论坛以"社区媒体的本土化发展模式"为主题,交流探讨现阶段中国社区媒体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难点及问题,探索社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上海两个各具特色的社区论坛--中远两湾城"七彩两湾论坛"和"新江湾城(上海梦想)雍景苑业主论坛",阐述网络论坛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功能与意义,描述论坛参与者各不相同却又有所类似的行动策略,探讨这种"官民合作"的网络运作模式能够为社区治理带来的希望和成绩、问题与局限.  相似文献   

13.
在Web2.0时代和泛在环境下,后数字图书馆构建虚拟知识社区,建立SNS社交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多样化的信息资源组织模式、一站式的信息获取方式和动态双向的信息导向,为读者提供资源共享、知识导航、资源定制与推送、社交网络、客户端等服务.论文指出:构建虚拟知识社区的方式有嵌入式、独立式和联盟式,有利有弊,图书馆可根据自身馆情选择适合的方式开始虚拟知识社区的建立工作,不断拓展图书馆业务范畴和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学科的信息素养虚拟学习社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学习社区为学习者提供了跨时空的学习交流环境,通过学习社区成员之间的协作交互、资源分享,共同构建社会性知识,促进知识的交流,已经成为网络时代远程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信息素养的网上教学的现状和不足,借鉴网上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论与实践,对基于学科的信息素养学习社区的建立从组织形式、功能设置、监督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信息、知识和文化是人类获得自由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们的社会中,怎样生产和交流知识深刻影响到我们看待世界状况的方式,它是什么样和可能是怎样的。①罗素认为:科学知识的目的在于去掉一切个人的因素,说出人类集体智慧的发现。网络社区(博客、论坛、维基等)作为知识迅速交换和进行深入对话的社会工具,允许人们进行协作性交流,通过共同创造、传播、交流、个性化以及分享来实现知识的流动循环。  相似文献   

16.
地方网络论坛三题——以孝感市槐荫论坛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孝感市槐荫论坛由孝感日报社于2004年7月创办,经过几年的发展,槐荫论坛已经成为孝感本地人气最旺、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网络社区,并被湖北省委宣传部评为2007年度和2008年度“湖北省互联网站品牌栏目(频道)”。以槐荫论坛为例,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地方网络论坛的特点、空间意义及其与市民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同 《新闻世界》2009,(11):135-136
网络论坛是现今网民交流沟通获取信息的场所。网民在论坛中聚集成群体,形成了组织行为并且拥有一定权力,对此,论坛也用自身的规则和管辖权限制网民权力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加速网络话语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妍妍 《图书馆学刊》2009,31(12):47-49
虚拟学习社区已成为大学生的重要学习环境之一,为了避免网络迷航,同时为了激励大学生更好地使用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各种资源,建议利用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来引导和促进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9.
黄茜 《新闻世界》2014,(5):124-125
网络论坛体现着大众文化潜在的价值和影响力,在传播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网络论坛为载体而传播的言论越来越多,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舆论——网络论坛舆论。本文以天涯论坛为例,重点探讨在网络论坛这个新型的传播渠道中所衍生的网络论坛舆论的传播特点以及网络论坛舆论传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网络舆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第四届海峡论坛.海峡新闻出版业发展论坛(简称发展论坛)于6月16-19日在厦门日航酒店举办。来自海峡两岸新闻出版行业的360多名代表围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ECFA深入实施的新形势新要求,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旨,以两岸青年编辑交流为重点,以"加强两岸出版合作、共同提升中华文化竞争力"为主题,共商推动新闻出版业创新、发展大计,共绘中华文化繁荣、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