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照泉 《语文知识》2002,(3):16-17
摹声词主要是指摹拟声音的一类词,因此,摹声词又叫拟声词或象声词。不少大学现代汉语教材把该类词归入形容词的附类,原因是摹声词具有形容词的一些特征。从修辞上讲,摹声词应入流于修辞中摹状格的门下,能使语言表达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语用上而言,摹声词可用于摹拟各种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中,有大量的摹声词、重言词及双声叠韵词,这些词汇正是汉民族语言特有的“诗歌功能”借上古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大展示。汉语中特有的“诗歌功能”是借助“摹声”唤醒的——摹声萌芽了诗歌;而摹声这种“婴儿语的启迪”又孵化了“重言”,即“叠字”,同时又间接地孕育了足以显示诗歌潜能的另外两种模式——双声、叠韵。重言叠字的结果是使语言的“诗歌功能”更为充分和完善,即在语音的错综组合中显示规律变化的音乐性,构成韵律的基础和条件,而重言加上双声叠韵,就基本具备了生成汉语诗歌的韵律前提。因此说,“摹声”唤醒汉语中的“诗歌功能”,摹声的具体化是重言,重言催生了双声叠韵,而重言和双声叠韵正是汉语音乐性的基石,是诗歌得以成为“诗歌”的韵律基因。  相似文献   

3.
餐馆店名往往蕴含一定的社会文化意义,好的店名常常能吸引大量客源。本文从上社餐馆店名的结构、名称中的行业标识词、店名的艺术特色以及店主命名的文化心理方面做了分析和探讨,以揭示新时代餐馆名所折射的社会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4.
摹声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技法。它是利用拟声词摹绘客观事物的音响,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真实性和感染力的表现技巧。成功的摹声,不仅能逼真地再现音响,使人如闻其声;而且能恰当地渲染气氛,使人如临其境。但正如它的名称所揭示的那样,摹声的表意功能往往是间接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陈建民先生在<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一书中所谈到的建国后典型的店名划分结构,从店名的语义特征、心理价值取向和文化观念三个方面分析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784家商店的店名的特点,据此判断店名的发展趋势,同时掌握店名命名的命名规律.  相似文献   

6.
莫言的作品《檀香刑》里的“声音”独具特色,摹声词是小说的“声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摹声绘音,修辞效果十分明显。不同语言间的摹声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葛浩文在对《檀香刑》进行译介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力求从拟声的角度去再现原文的风采,达到理想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重庆市1000多家火锅店店名,根据区别名的意义内容,把火锅店店名分为四大类:(一)用餐饮要素命名的店名。(二)直接以品牌命名的店名。(三)以人命和地名命名的店名。(四)综合命名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火锅店名的命名特点和社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8.
摹声在幼儿文学作品中有独特的形式和修辞功能。从形式特点上讲,幼儿文学作品的摹声主要采用单音节A式、双音节AB式、三音节重叠AAA式,常与反复、曲释、谐音双关等辞格综合运用。从修辞功能上讲,摹声可以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吸引幼儿进入文学迷宫;可以增添作品的儿童情趣,帮助传达幼儿情感;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特征;可以渲染作品气氛,帮助激活幼儿游戏心理。  相似文献   

9.
摹声,是生活中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摹声词在语法上属虚词类,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归入拟声词类,在修辞学上,它是一种修辞格.摹声,是根据人或物体发出的音响,用读音跟这种音响相同或相近的字把它记录下来,是直接地、具体真切地再现生活音响的重要手段,能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店名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结合了商家特色、时代气息和消费心理,是商家和顾客进行沟通的商业交际语言。不同地区的店名,其反映的语言特征也不尽相同。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市的餐饮店名为例,分析了店名词汇的构成及属名、通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摹声法遣词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造词方法,自产生以来一直处在不断的应用中。本文从其内涵、逻辑基础以及由此产生的词语进行分析。文章对摹声法造词产生的拟声词、叹词、外来词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其内涵。  相似文献   

12.
余华是中国先锋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运用大量修辞手法,极具特色,其中以摹状格的运用最出彩。本文主要从摹形、摹声、摹色三个角度探究余华小说中摹绘修辞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店名文化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所特有的人文精神,它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店名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招牌,更是一种文化蕴涵。透过形形色色的店名,可领略丰富烂漫的文化意蕴。纵观店名文化的历史,可以总结出店名文化发展的趋势,还可以预设一个荦荦大端的架构。  相似文献   

14.
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修辞手法,叫“摹声”。它是“摹绘”修辞格中的一个小类(其它还有“摹状、摹形、摹色”)。摹声的语言载体是拟声词(过去称“象声词”)。运用摹声手法,主要是为了使语言具体、生动、形象,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给读者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其修辞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一、渲染环境气氛①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小音乐家扬科》)②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草地夜行》)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相似文献   

15.
摹声法造词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造词方法,自产生以来一直处在不断的应用中。本文从其内涵、逻辑基础以及由此产生的词语进行分析。文章对摹声法造词产生的拟声词、叹词、外来词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其内涵。  相似文献   

16.
摹声对于写景状物、拟态传神有着十分突出的修辞作用。这种修辞手段常与叠字兼用,故而在表达上兼有形象性和音乐性两种效果。分析和探讨古诗文摹声规律,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7.
店名是一种社会语言,它总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而存在,透过各类店名,我们可以窥探到店名所投射出的社会文化。透过延安各类商业店铺名称,我们可以触摸到延安文化渊源发展的脉络,体会其传统性、时代性、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苏惠 《青海教育》2006,(1):39-40
摹声,是生活中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摹声词在语法上属虚词类,现行中学语课本归入拟声罚类,在修辞学上,它是一种修辞格。摹声,是根据人或物体发出的音响,用读音跟这种音响相同或相近的字把它记录下来,是直接地、具体真切地再现生活音响的重要手段,能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店名日益成为商家追逐利益的重要手段。许多商家匠心独用,力求新意,并运用合理的修辞手段创造出许多具有时代感和新颖性的店名。语言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总能直接或间接地透视出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店名作为一种语言符号,不可避免地折射出了商家价值取向和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0.
摹声法造词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造词方法,自产生以来一直处在不断的应用中.本文从其内涵、逻辑基础以及由此产生的词语进行分析.文章对摹声法造词产生的拟声词、叹词、外来词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其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