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学校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间接经验的。我国目前所采用的传授方法还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这种单纯靠语言和文字传授间接经验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用多了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也会产生困难。假如教师能改变目前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的知识内容尽量和学生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那么,学生接受起来就会容易得多。举一个例子,中学化学老师在讲授碱性氧化物的性质时,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反应方程式: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学生普遍反映化学这门课是“一学就会 ,一听就懂 ,一多就乱 ,一长就忘”。在每节课堂里常常听得津津有味 ,看书也不感到难懂 ,但时间一长 ,该记的记不住 ,该理解的不太清楚 ,认为要记要背的内容太多 ,记忆负担很重。因此 ,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提高记忆效率 ,值得我们重视。本文就记忆力的培养 ,谈几点体会。记忆力的培养是克服所谓“零、散、乱”的关键。特别是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的记忆。在讲课中注意想方设法协助学生增强记忆 ,同时指导学生总结记忆方法 ,显得尤为必要。一、理解凡是理解得深 ,就会记忆得…  相似文献   

3.
记忆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手段,也是智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了良好的记忆力,不仅能帮助记住所学物知识,而且有利于智能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帮助学生记忆?又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呢?一,教会学生形象记忆.少年儿童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教师应尽力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内容转化为形象的事物加以记忆.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启发学生把所学的数字与日常生活中具体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把“1”比喻象小棒,“2”比喻象鸭子,“3”比喻象耳朵,“4”比喻象小旗,“5”比喻象称勾,“6”比喻象哨子,“7”比喻象镰刀,“8”比喻象葫芦,学生就容易记住了.又如教学“大月、小月”时,教师引导学生把左拳中的凹凸部分与大小月对应起来,师生边指边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大月、小月的分布规律.二、教会学生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抓住实质,记准记牢,不理解的知识容易记错.例如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学生往往忘记除以2.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用“底×高÷2”,尤其是为什么要除以2不够理解.因此,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弄清公式的来龙去脉,学生理解了  相似文献   

4.
友谊比赛     
在黑板的左边开辟了一角“诵读经典,终身受益”,每天晨读时往上抄一段《三字经》或一首古诗,学生简单理解之后就开始诵读。相信古代优秀文化会慢慢浸润他们的心灵。一日,学到“积累运用”中的一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问:“你们知道这句名言出自何处吗?”生均摇头。“这是岳飞的词《满江红》里的句子,明天早上我们来背它。”第二天早上,我把这首词抄在黑板上时,同学们惊呼起来:“这么长?怎么背得下来?”虽说已是五年级,但他们似乎没接触过宋词,以为还是四句诗呢。我忍不住笑起来,说“:其实这首词我也不会背,不如我们一起努力,明天…  相似文献   

5.
一、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句名言。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说过,“每一个阅读瞬间都在刺激记忆,而被激发记忆则能够通过不断调整视角的方法使各个视角活跃起来,并且逐一个性化。”也指明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阅读文学色彩浓烈的课文,学生的感受肯定会因人而异,在头脑中树立起来的形象就肯定会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6.
高中化学知识点零散,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记忆都非常困难。如果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没有任何帮助。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化学知识变得有趣、实用起来。同时,学生也能将这些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便于理解和记忆。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对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从而提升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前不少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往往偏重于记忆,不重视理解。他们感到化学知识多而杂,概念分不清,性质难掌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与我们教师讲得多,讲得快,讲得深,学生难以接受,难以思考也有联系。教师讲一个问题,学生只能了解这一个问题,不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无从发挥。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把学生推到只会死记硬背的道路上去了。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位母亲的教子心得。 从孩子一岁学走路时,我们就有意识地让他吃些“苦头”。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在学习中,他有时也会“走冤枉路”,我们也从不去纠正,因为“走冤枉路”后所获得的发现,记忆会更强烈。当孩子受到挫折时,我不会一味地包办代替,也不会袖手旁观,而是在一旁给予他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多是叙述性的 ,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到“碎、散、多、繁” ,难以记忆 ,重点不易掌握 ,在分析问题时不能迅速对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和迁移。“3 X”这一新的高考模式下 ,将会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而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又较为密切。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深刻理解 ,统摄整理 ,有序贮存 ,灵活运用 ,就显得非常重要。以下就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谈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一、理论指导 ,深化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内容繁多 ,但其…  相似文献   

10.
初三化学内容多,杂乱,不易理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也不知道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去理解重要的事实、术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化学更好玩,让知识“动”起来,让学生“活”起来!"一、让知识“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在语法教学中,我感到词组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然而,倘若抓住了主谓词组并将其与偏正词组、动宾词组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找出特点,就能增强学生学习词组的兴趣,加深对各类词组的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12.
经常有学生抱怨,明明会做的题,上了考场就不会了,有些题在考场上百思不得其解,下了考场就恍然大悟。为何出现这种思维“梗阻”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底气不足,精神紧张对知识理解透彻,记忆清楚, 应用熟练,这就是考生在考场中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抱怨:“我物理课都听懂了.可物理考试或课后做物理作业还是不会做”.其实学生的“懂了”.有理解的深浅之分.有些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得很浅显.有些学生则对物理知识理解得很透彻.即使有些学生在物理课堂里“懂了”.这个物理知识也未必能完全运用到课堂外的物理环境中.不少学生看到换汤不换药的物理问题时.往往会感到迷惑.即使同样的问题他们刚刚解出.这就是所学的物理知识不会迁移.  相似文献   

14.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理解和记忆是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类现象,往往因相似的学习内容而影响学习效果,这种现象是心理学中称之为“泛化”所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效果.互相似性与泛化的消极的效果相似性和泛化之间有密切联系,就是说,在学习某一内容时,会同时培养一种倾向,而面对别的相似内容做出同样的反应.举例来说,英语单词ndse(Vt举起,使升高)和arise(Vi起来,升起)意形相似,把这两个单词放在一起学习时,就会因泛化而产生一种消极的效果,干挠学习.wise是及物动词,因anse与它…  相似文献   

15.
一、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内容   1物理概念是物理学基础知识的“龙头“   从物理学基础知识的内容来看,主要指概念、公式、定律、原理.其中的公式、定律、原理无一不是反映有关物理概念及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学生对物理概念学得不清楚,掌握得不牢固,就难以对物理产生兴趣,也难以理解有关公式、定律、原理,由此对学习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学习固体压强时,从压力与支持面的联系来研究力的作用效果并引出定义,学生既易理解又会运用.演示帕斯卡实验,分析压力扩大到液面的作用,让学生发现作用于液面的压强能传递,也就会仔细观察有关问题.   ……  相似文献   

16.
一、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内容   1物理概念是物理学基础知识的“龙头“   从物理学基础知识的内容来看,主要指概念、公式、定律、原理.其中的公式、定律、原理无一不是反映有关物理概念及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学生对物理概念学得不清楚,掌握得不牢固,就难以对物理产生兴趣,也难以理解有关公式、定律、原理,由此对学习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学习固体压强时,从压力与支持面的联系来研究力的作用效果并引出定义,学生既易理解又会运用.演示帕斯卡实验,分析压力扩大到液面的作用,让学生发现作用于液面的压强能传递,也就会仔细观察有关问题.   ……  相似文献   

17.
记忆是智力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才能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实践证明,记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学得的知识一般比较多,掌握得也比较牢固。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和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能运用良好的记忆方法,牢固地记忆所学的知识。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对学习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形成巩固的记忆。理解是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认识事物的过程。我在识字教学中常常是通过已知与未知的联系,生字与有关事物的联系,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记忆生字。例如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课《我们也要当红军…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作文命题有三“心”。 1.知“心”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要知“心”,就是说,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和摸清哪些事物是学生熟悉的,哪些东西是他们感兴趣的,哪些材料是他们能写和爱写的。如果把题目出到学生的心坎上,就会有内容可写,即使平时作文有困难的学生,也会写得较顺利。例如,现在的小朋友都很关心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事。根据这一情况,如果以《我喜欢奥运会》为命题作文,就会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联系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上介绍的奥运会情况,结合自己的想法着笔为文,内容都写得充实,表达也比较生  相似文献   

19.
今年写作题考试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空洞和空泛,反映出考生写作积累和思维能力之不足。具体讲有以下几项:一是内容空洞,情感生硬,用大话、套话贴“努力”“拼搏”“变化”“爱国”等标签。二是对题目的认识不足,不会将“三手”关联起来,更不会联系实际进行说理;部分考生只会抓住“本手”讨论基础的重要性,但由于缺少对“妙手”和“俗手”与“本手”关系的理解,只在“基础很重要”这一个观点里面打转转。三是对题目理解有偏差,一些考生脱离材料“联系实际”,将已备好“套作”的内容生硬地写上试卷,反映出其对试题材料的意蕴缺乏思考,写作时生硬拼凑材料,机械套用材料。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对一些知识性的东西需要加强记忆。如何去记忆呢?我归纳了以下方法。谐音记忆法。例如,1898年,在康有为、梁启超推动下,光绪帝下诏进行戊戌变法。有些学生在记忆时会把时间记错。为了让其记得牢,我让学生反复念“1898,戊戌变法”,其“中8”与“法”谐音。这样,本来没有联系的东西,用谐音记忆法把它们联在一起,记忆效果就会增强。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内容:1.整顿官吏,严禁贪污;2.颁布均田令;3.迁都洛阳;4.改革旧习,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如何记忆?首先,可把每一项归纳成一字:“官“”、地“”、都”“、学”。然后,再取谐音“关帝都学”,意为孝文帝改革措施好,连关羽都要学习。当然,关羽是不可能学习他身后的孝文帝的改革的。但这样一加工,改革的内容就成了有含义的一句话,难道还记不住吗?数字记忆法。我们可以用相同的数字“做桥”。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条约,如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内容繁多,不利于记忆。教材编订时,编委们为了方便学生,把每个条约的内容都归纳成“了四”点。“这四”就成了记忆这些条约内容时联系的“桥”,学生可以从条约的条数上动脑筋,增强记忆的效果。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