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对文化强国战略指导思想的具体实践。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文化理性欠缺、文化信仰动摇、文化自信消解等问题,高校应厘清新时代文化强国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认同培育的时代意蕴,明确文化强国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理论知识素养、重视示范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重视网络空间教育”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四个自信”培养中的作用,然后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四个自信”培养中的作用的路径,包括加强理论教学,提升“四个自信”认知;加强榜样引领作用,提高“四个自信”认同;加强实践体验,践行“四个自信”担当。  相似文献   

3.
自信是个体心理活动中持续、稳定的自我认同状态,涉及认知、情绪、意志、行为等各种心理要素.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共同促进自信的生成,并形成特定的自信生成心理机制.心理机制支配心理活动进程、影响活动效果,启发我们研究自信生成的心理机制,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实践中尊重、顺应、运用它,以提高文化自信培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要善用注意力、心理暗示等心理机制,激发文化认知动机;要巧用情绪记忆、合理归因等心理机制,促进文化积极评价;要加强文化实践,在文化交流和比较中促进文化反思和文化认同,增进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师梦雅  杨子萱  张素  丁旭  王鹏 《教师》2023,(10):123-125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事业的根基和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促进高校大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重要途径。为了解河北省高校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认知现状,文章采用抽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调查河北省高校大学生中医药文化的认知现状和认同程度,从而探究培养高校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的路径,为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提出可行性意见。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高校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认知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医药文化认知、认同程度两个维度与主动参与意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多元文化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仅是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客观要求,更是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呈现出非全面性、不平衡性和不一致性等特点,须从注重教育引导,增强情感体验,加强实践养成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6.
文化认知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民族认同的根基。壮族在历史上没有完成民族内部的文化整合,尚未实现从文化认知到民族认同的转化、交融与整合。虽然壮族人知晓自己的民族身份,但是,不甚了解壮族世代一脉相承的民族发展历程和杰出文化成就,因此,应当强化壮族历史文化的认知教育,以文化认知为起点,以文化自信为纽带,实现从文化认知到民族认同的转化,建构理性的壮族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当代中国大学生"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观念的认知与实践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观念上认同"集体主义",而在行为上奉行"个人主义"。引导大学生矫正错误的价值取向和重塑民族文化自信进而形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既是中西方文化对话与交融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积极建构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是社会态度的范畴,文化自信的形成涉及到个体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等态度心理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用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信息理论、心理反抗理论和科尔曼的改变态度三阶段理论来分析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能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一些心理学上的方法指导。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主要有三个方法:第一,加强文化方面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水平;第二,增加文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第三,激发大学生文化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对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9.
文化认同的核心就是蕴含于各种文化形式中的价值理念,核心价值观教育说到底就是文化认同的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对文化认知的固化、认同的弱化和选择的异化等三重困境,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来说,既要加强自身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和了解,增强文化自信,又要与时俱进,勤于实践,不断创新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首先要深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解决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某些理论问题;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强化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体验;最后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仅需要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根据藏族大学生的"场依存型"认知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藏族大学生对主流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根据现有教育资源和可操作性条件,实践教学模式分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三个层次。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提高藏族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的认同;通过校园实践教学提高藏族大学生对校园主流文化的认同;通过社会实践教学提高藏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短视频热潮的出现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提供了新的形式与载体,同时,由于短视频内容存在去中心化、泛娱乐化与逐利化等特征,如果缺乏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引导,可能使得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培育面临着困境。在此背景下,要实现短视频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融合共生,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鼓励主流文化主体入驻短视频平台,提升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二是加强短视频与革命文化的相互融合,深化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知。三是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担负着培育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历史使命。近年来学者们针对大学生对文化认同开展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文化认同和自信的培育路径探究,而对师范生这一特定目标人群缺乏关注。本研究以福建省七所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在校生为目标人群,运用相关性和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从认知、态度及行为三个维度出发,通过调查问卷,定量分析师范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态度、行为与人口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提升师范生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对国家的地位、作用和国家主权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显得尤为重要.高度的国家认同来自充分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雄厚,在当代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径选择中,弘扬传统文化是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基础,正视西方文化是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关键,强化主流文化是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大学生承载着国家和社会的希望,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情况将关系文化强国的建设效果。文化自信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工作的着力点。疫情给大学生思想带来一定的冲击,与此同时形成的抗疫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给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通过阐述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探讨大学生对文化的认知现状,从把握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营造育人环境等方面探索进一步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与深入,一些错误思潮的涌动始终干扰着国民文化认同的建构,也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挑战。首先从文化自信的价值意涵与认知维度出发,指出文化认同建构与文化自信实现之间的辩证关系;然后,从主流文化导向、主体意识激发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文化自信导向的国民文化认同培育路径,以期为社会公共文化治理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合唱作为综合化程度较高的一门艺术,可以在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中发挥作用。通过分析合唱艺术在大学生文化认知、文化体验和文化认同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提出了高校应该为大学生合唱艺术的普及推广和提高开辟渠道、制订合理配套政策的建议,并从开展校园合唱艺术节活动、加强合唱艺术的专业化训练和开设合唱艺术通识课等方面论述了实现路径,以期扩大合唱艺术在校园文化中的影响力,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合唱艺术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面临着全球化界域下文化的异质趋同性、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主体价值身份的多元分化、西方青年亚文化的潜隐性入侵和网络对我国传统政治文化话语权的消解四个方面的文化式微。依托文化自信理论,在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大学生自觉能动性和增强政治情感体验方面探寻建构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加强中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培养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地理基因是培养学生乡土情怀、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推动中学生民族文化观的正向发展,唤醒中学生民族文化情绪与情感体验,通过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民俗体验活动、特色民族产业的地理基因,整合西江千户苗寨少数民族文化研学旅行资源,设计具有研究性和旅行性体验相结合的研学课程,从而达成实践内化、民族认同、文化自信的研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青年自信则国强,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符合国家现阶段人才培养要求。除了科学世界的文化自信教育,生活世界的教育同样不可忽视,结合文化自信生成遵循的规律: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传播,通过营造日常文化教育氛围、强化教育的日常生活意识的方式嵌入学生日常生活认知系统;通过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增强生活仪式感的方式嵌入学生日常生活情感认同;通过加强教育引导、优化利益激励、强化实践养成、完善制度保障的方式嵌入学生日常生活行为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