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脸自动识别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脸自动识别技术目前仍是生物特征识别中的研究热点之一.人脸识别过程主要包括人脸检测与定位、人脸特征识别、特征分类等.主要对人脸检测和人脸特征提取与识别的研究历史、现状进行了综述,系统地对主流人脸识别算法进行了分类,总结了现阶段人脸识别研究的困难,并对未来人脸识别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提升多模态人脸识别系统的性能,引入了一种新的数据来源:三维灰度人脸模态。在多模态人脸识别系统中,不仅包含了被广泛采用的二维灰度人脸模态和三维深度人脸模态,同时还包括了三维灰度人脸模态,其来源是通过将二维灰度人脸数据与三维深度人脸数据按照三维点云中点对点的对应关系进行的映射。  相似文献   

3.
三维人脸识别相较当前流行的二维人脸识别具有识别精度高、防伪强度高的优势,代表了人脸识别的发展方向。因三维人脸的采集成本高昂,目前三维人脸识别无法像二维人脸识别方法那样直接借助海量人脸数据建立、优化识别算法。如何准确、高效地获取三维人脸的增广训练数据是推动三维人脸识别应用发展中最为迫切的问题。当前学术界的大量文献主要聚焦在如何得到更好的三维人脸重建可视化效果,而没有对后续的识别任务多加考虑,以至于用这些重建图像训练的三维人脸识别算法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面向识别的人脸三维信息估计方法。与一般方法不同,该方法直接在信息估计与后续识别之间建立互动桥梁:在人脸三维信息估计的训练过程中直接借助相应的识别网络来督促提高三维人脸信息的估计效果。为此,先构造一种三维人脸信息表示——深度-表面法向量图(DN图),然后通过真实三维数据集训练一个人脸CycleGAN模型,该模型用以学习一种从二维人脸到DN图的保留身份信息的映射并用U-Net网络的形式对其进行表示。在5个数据集上与其他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其中在ND-2006数据集中的提升尤为显著,提高31.8%。此外,进行了数据增广下...  相似文献   

4.
真实感人脸的建模,面临着人脸生理结构复杂,提取人脸的图像或者视频易受光照等环境影响,表情非常丰富等困难,因此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吸引了许多学者进行研究,本文对近年来真实感人脸建模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人的面部关键点定位算法在限定环境下已达到很高的识别率,但在非限定环境下,仍易受到环境光线不均、测试角度范围广、检测目标姿态多样及遮挡模糊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一种级联卷积网络以提高关键点定位的精度与鲁棒性。在进行人脸检测时,该算法在Light-VGGNet的基础上提出一种DPM-CNN网络结构,引入五官可变形部件,将人脸检测与五官定位同时进行,提高人脸检测精度并降低人脸检测对面部关键点定位的影响。在进行内部关键点定位时,采用由粗到细的算法思想,将两层不同的网络级联实现对内外关键点的定位。利用FDDB数据集进行测试,无论在人脸检测,还是面部关键点定位上,所提出的卷积网络结构准确度和检测速度均高于其他算法,在非限定环境下表现出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在模式识别领域,人脸特征数据相对庞大,为了提取人脸主要的特征数据,提高识别系统的运行效率,对特征数据的降维是必须的操作。针对现有降维算法对识别率有较大影响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各类降维算法,提出了一种优化的降维算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作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凭借其独特的发展优势,成为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受到越来越多研究学者和机构的关注.由于其具有直接、友好和方便等特点,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本文在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基础上,将该技术应用于门禁系统,并给出了一种设计方案.该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人脸图像采集和人脸检测、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为了提高系统的识别效率,我们在系统设计中采用了与传统的门禁系统不同的特征提取算法,即利用2DLDA算法来提取人脸特征.最后利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通过在DRL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来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人脸检测的速度及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分类器和期望最大、主成分分析(EM PCA)的人脸检测方法.该方法在训练阶段利用不同分辨率的训练样本来训练2个fisher线性分类器,再利用EM PCA提取特征来训练非线性支持向量机(SVM);在检测阶段,首先通过2个fisher线性分类器快速过滤掉大量的背景区域,再利用非线性支持向量机对余下的候选区域进行进一步验证,以确认是否为人脸.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具有双重面向,其在网络空间内的大规模推广催生了一条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犯罪黑色产业链。现行刑法主要存在以下规制困境:一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适用困难;二是理论与实务对破解人脸验证行为的定罪存在分歧;三是非法使用人脸信息的规制缺位。对此,应当从人脸识别犯罪产业链的各环节入手,非法收集行为应通过实质解释将人脸信息归为“公民个人信息”,进而适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相关规定。破解人脸验证并未破坏数据和系统安全,应构成非法控制计算机系统罪。非法使用行为需结合行为性质与用途具体判断,确定相应罪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高精度人脸识别在应急救援、嫌疑人员跟踪等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以其较高的精度和较少的人为干扰被广泛应用于目标检测识别领域,能很好地应用于无人机影像人脸识别任务中。探究在无人机嫌疑人员识别应用场景下利用卷积网络进行人脸高精度识别,用改进后的YOLOv3(you only look once)进行无人机影像的人脸检测,将得到的预测框对齐后输入到经典的Facenet人脸识别网络中进行目标身份的判定。实验对比了改进后的YOLOv3、原始YOLOv3和MTCNN(multi-task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的检测效果以及结合Facenet进行人脸识别的效果。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YOLOv3相对于原始YOLOv3不仅精度和召回率得到提升,而且模型参数量有所减少,无人机影像的漏检和错检现象也轻于原始YOLOv3;此外,改进后的YOLOv3相对MTCNN的AP(average precision)提升9.49%,检测速度也约是MTCNN的3倍;2)改进后的YOLOv3+Facenet相对于原始YOLOv3+Facenet及MTCNN+Facenet对人脸的区分能力更强,精度更高,对遮挡以及模糊的鲁棒性也更强。  相似文献   

11.
虚拟角色是虚拟场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逼真的虚拟角色可广泛应用于人机交互、游戏、影视制作、军事训练等领域.介绍了基于传统经验的虚拟角色脸部模型构建方法和一种基于样本插值的角色脸部模型的构建方法,通过对视觉可信度和生成人物表情两个方面的比较,得出生成人物表情更适合应用于虚拟角色表情建设中.  相似文献   

12.
采用FaceReader 4.0面部表情解析系统对北京奥运会女子跳水三米板决赛前三名运动员的面部表情进行解析,并对解析结果进行了情绪心理学的分析与讨论,得出世界顶级女子跳水三米板运动员的面部表情具有总体量化的相似性特征,但中外运动员在惊奇情绪上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面部表情中直观的忧愁和生气消极情绪,程度适中且在运动员自身控制的范围内,在竞技比赛中其作用也有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浅议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成绩考核方法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在多方面已取得突破性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高职教育理论、体系和运行方式;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学生考核评价方式上,仍然沿用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的传统方式,直接影响了改革的成果。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传统考核方式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和改革,提出新的理念和模式,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本文是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现行的考核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试探示意法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示意法在艺术体操教学中已得到运用。常用的示意法有手势示意、表情示意、图示示意、模型示意。示意法作为讲解和示范的补充和提示,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尽快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加快教学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丰富翔实的例证 ,从表情语、身势语、姿势语、空间语和服饰语等方面对非语言行为进行归类 ,并探索了它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异同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身势语是非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身势语和语言一样是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在不同的文化中,身势语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身势语。探讨身势语中目光语、面部表情、手势语、空间距离和身体接触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说明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声乐是科学地运用气息进行发声的过程。要唱好歌,除了要做到头腔空洞、喉腔打开、胸腔宽阔和腰部紧绷四个方面外,还必须有恰当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在形神、虚实、情理以及气韵等方面也有很高要求。  相似文献   

18.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英语教学和学习方法的不断改进,教师在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方面面临着挑战.然而,由于学生词汇量有限,教师需要借助肢体语言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