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现行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越来越暴露出与市场经济和现代教育制度不相适应的弊端,是一种“行政选拔”型的制度。研究生招生要从“行政选拔”走向“专业选拔”,国家要简政放权,实行宏观调控和监督,招生单位自主招生和考试。具体而言,(1)建立专业性的考试管理机构与体制,要成立专业性的国家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招生考试的决策,下设“招生考试中心”和“招生考试研  相似文献   

2.
三、关于中小学校内考试李岚清副总理在“全教会”上指出 ,要“加快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的步伐”。“推进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 ,而是要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法”。“不要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而要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述思想是指导我们开展中小学校内考试的思想武器。校内考试是考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照既定的教育目标 ,对受教育者由于学校教育而引起的素质变化和发展进行检测和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按校内考试的作用不同可分为 :诊断性考试、形成性考试、总结性考试。校内…  相似文献   

3.
《招生考试通讯》2011,(3):10-13
2011年高考数学新课标《考试大纲》在考查内容、考试要求上与2009、2010年新课标《考试大纲》相比较,没有变化,保持了近几年的相对平稳。2011年《考试大纲》在“考试性质”和“考试要求”中都重点强调了对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思想及基本方法的考查。考生在复习中要加强“三基”的落实。2011年《考试大纲》强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在复习备考中,  相似文献   

4.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标准实验版”《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是高考的命题依据,也是一线教师指导学生复习备考的准绳。就历史学科而言,我们不仅要重视“考试说明”中关于“考试范围”的内容罗列与文字表述,更要重视其关于“考核目...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不可避免地摆到人们的面前。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在于考什么,怎样考。因此,我们要在深刻反思考试制度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加大“为什么要考”“考什么”“怎样考”和“怎样处理考试结果”等问题的研究,建立科学的考试评价机制,让考试成为学生展示能力的舞台和快乐的生命之旅。  相似文献   

6.
好多青年教师,为了弥补十年动乱期间造成的文化业务上的损失,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克服各种困难参加不同形式的进修学习,当然要接受“阶段考查”、“定期验收”和“单科结业”等考试。可惜,近几年这样的考试也频繁起来,有的青年教师一年里要接受六至七次这样的考试。最近,有的地区又在大力推广“教材过关”考试。  相似文献   

7.
考试是检验培训成效的一种必要手段和方式,科学的考试方法对职工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增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提高培训考试质量,笔者认为要做到“六变”:一要变闭门“抠”题为现场“找”题。培训人员要多到基层、多到工作现场,多接触一线职工,多看、多问、多记、多听、多想,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职工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必须做到什么?必须做实什么?必须做好什么?做到、做实、做好还必须提高哪些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围绕“必须”出考题。二要变单一考试为考查、考试。以随机考查为主,综合考试为辅,减少“一支笔,一份试卷”…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也包括“应试能力”。考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考试形式要多样化,注重发展性评价,试题要注重开放性。  相似文献   

9.
一、潜心研究大纲、教材和试题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特别要研究好“考试说明”、现行教材及高考试题,切实把握要求的层次。1研究好“说明”。“说明”来源于“大纲”,它依据大纲规定了高考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规范了高考命题范围。对试卷中的知...  相似文献   

10.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遗憾的是,我们在重视考试的同时,考试又常常在无形中被“异化”。原本是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却在某种意义上转化为与教学对立、支配教学的异己的力量。我们认为,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考试”本身,不是要取消“考试”。考试到底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考试,取决于“考什么”、“怎么考”、“考试的结果用于什么”。为此,我们需要把考试保持在应有的限度内,使考试回归自身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考试,目前存在着重知识考查,轻智能开发;重笔头练习,轻口头测试;重卷面分数,轻实际水平的倾向。 改革小学语文考试,突破口就是克眼“三重三轻”,做到“三个结合”。 一、考查范围要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考试要“以本为本”,然而,也应把课外阅读内容适当地划入语文考试范围,比重以不超过30%为宜。课外阅读的考查以平时检查为主,一般凭统计数字评定成绩,也可以通过“智力竞赛”、“读写竞赛”来进行。 二、考试形式要做到口试和笔试相结合。语文口试可单独进行,也可结合平时的教学活动和竞赛活动(如提问、复述、背诵、  相似文献   

12.
论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双证制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等职业教育要确立“双证书制”目标 高职教育实施“双证书制”,要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体现出来。 1.要将“双证书制”目标列入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明确提出毕业生要获取的岗位资格证书的种类和级别。例如,我校机务专业教学计划中提出的目标是毕业生通过CAAC“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相应专业的考试和民航英语“C”级水平考试,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  相似文献   

13.
《申论》比“应试作”和“书写作”更具概括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准备《申论》考试,要注意知识积累,注重实践,关注社会和生活,关注热点,关注与应考职位相关的问题。考试中要善于抓“材料”的眼,不忘“虚拟身份”,要把握政策依据,言之有理,对策要切实可行,要掌握行规则。  相似文献   

14.
雅思听力谈     
什么是雅思 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 (IELTS)俗称“英国使馆考试”,亦被称为“雅思”或“雅词”考试。它是为了检验要去英国或其它英联邦国家学习的非英语国家学生的英语能力、由英国剑桥大学和澳大利亚高校国际开发署设计的语言考试,英国文化委员会负责在海外组织。  相似文献   

15.
唠叨大师     
妈妈是一位唠叨大师。第一单元考试前,妈妈的唠叨是没完没了,吵得隔壁邻居也烦起来了。你们听——“杨柳啊,考试要仔细,要沉着,要冷静,绝对不要慌啊!”“好的,妈妈。”我回答。“别嘴上说,要记在心里。”“好啦。”“不要这么不耐烦,专心一点!”“好!”“不要对妈妈这么大声,小孩子要学会听话。”“好……”“这才乖嘛!”“以后考试自己认真点,不要老要妈妈来帮你复习,自己要知道考试的重要性,不要想当然,不要不复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停!”我大叫一声,“我知道了,请不要再说啦!”我以为这么一喊,妈妈就会停止她的“唠叨神功”,可没…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作为国家确定的高考改革试验区,1999年实行了高考“3 X”科目改革试验。经过一年的试验,在2000年的高考“3 X”科目改革方案中,提出扩大“X”科目的内涵和外延,增加综合科目考试为本科高校必选考科目。为什么要进行“综合科目考试”?“综合科目考试”怎么考?高中学生怎么应对“综合科目考试”?本文就普通高考“综合科目考试”的作用与功能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张婕 《中国培训》2006,(11):60-60
考试是检验员工培训成果的一种必要手段和方式,科学的考试方法对培训学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增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提高培训考试质量,笔者认为要做到“六变”。一要变单一考试为考查。以随机考查为主,综合考试为辅,减少“一只笔,一份试卷”的传统考试次数,增加随机考试的频率。注意考查的方式、方法,做到个人与集体,单项与综合,室内与室外,笔试与口试,笔试与操作等相结合,灵活运用。二要变死记硬背为开发思维。减少概念、涵义等题型的数量,舍弃那些无实际意义的知识点,精心构思一些“主观题”,引导培训学员在“干好这项工…  相似文献   

18.
不能颠倒     
有一个幼儿智力开发的碟片,讲几个孩子想进入“词语王国”,但守门的“十分”将军要考试,用“十分”连词造句,过关才能进。“灵瓜们”能造出一个个符合要求的句子。轮到“傻瓜”,他先说“十分成九和一、八和二、七和三”:再说“昨天我算术考试得了十分”。  相似文献   

19.
从某种意义说,考试如何改革, 能否准确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教育理念,对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深刻反思考试制度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加大“考什么”、“怎样考”和“怎样处理考试结果”的研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建立科学的考试评价机制,让考试成为学生展示能力的舞台,让考试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  相似文献   

20.
林钦 《辽宁教育》2008,(12):37-3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考试与教学应当是相辅相成的.若考试能突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那么,考试将成为充满快乐的学习旅程。考试不仅是考查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手段。而且对教师今后的教学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