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宾恩海著作<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阐释>概括了中国现代各文体文化特征以及考察了具体文学现象.通过挖掘文学生产背后所隐藏的多重文化因素以达到把握文学的基本精神与艺术意蕴的目的.著作将文体文化特征与具体文学现象结合,着重提炼出以地域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平民文化等为背景,试图对一些文学现象作出独到的阐释.该著的独特之处是另辟蹊径,提出了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即暂时离开日常习惯的文学逻辑和思路,提出"文化生命"的崭新视角.对比手法的运用在该著为表达主旨意图的论述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的“随笔”和“文化散文”热,阐明呈现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由,着重论述了“随笔”和“文化散文”的文体特征,指出它们虽然各有其相对独立的文体个性,但从文体源流和类型字上看,其仍旧归属于散文。文化品格是中国散文不可或缺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文体不是孤立的语言现象,在其话语体式的背后,有一个话语主体的心理—精神结构所指向的社会文化背景。作家创造的话语符号结构,与其精神、心理结构具有同构对应性。文体作为文学话语的结构模型,既受到文化的制约,也同样表征着文化。特定文化中主体的行为方式与精神结构,包括体验世界的心理图式,是文学文体话语体式演化的内在规律。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化往往以胡、汉文化,也即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冲突为表征。文化的整合形成北朝士人的特殊文化心态,如文化隔漠心态,畏祸心态与羁臣心态等。这是造成北朝诗赋凝重古奥的文体特点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
《礼记》的形成是礼乐文化传承在汉代时的一种学术形态。《礼记》呈现了汉人对西周礼乐文化传承的书写方式和文体样式。从七十子之单篇散记到《仪礼》附经之记,再到《礼记》成书,实际上是记者在传承和记录礼乐文化,从文学史的角度说,在对周礼不断传承的过程中,伴随了不同时期的"记"的文体功能的孕育与发展,经学与文学呈现的是一个同步共生的状态。关于《礼记》文体的研究,将试从礼乐文化的学术传承史中发掘记体内涵的演变及文体因素的逐渐形成,以重新认识《礼记》的体例特点和文章形态。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既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反映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等。本文在分析委婉语的社会功能的同时,又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透视了不同民族委婉语背后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元代前期戏剧的文化寻根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前期大部分戏剧作家视戏剧创作为文化寻根的有效途径,表现出强烈的群体意识和理性精神。元初的文体寻根是以重振传统文化,树立理性权威为旨归的文化现象,随着时代语境的变迁,元末时该文化现象渐趋消歇。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外语教学在句法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主要着重于句子结构分析和常用用法的介绍 ,对句法结构体现的文化特性讨论较少。作者认为 ,句法既是一种语言现象 ,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对句法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因此 ,外语教学中必须把文体教学提高到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语言能表现出人的心理文化和思维方式。从汉英用词、功能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汉英语言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也借此分析了东西方不同的心理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标题 (题目 )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学文体、文学文体、实用文体、杂交文体在标题的拟制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 ,标题制作中出现了大量运用修辞方法、格式上多用复式形式、淡化显示文体的功能及标题与内容相悖离的现象 ,这些都是拟制文章标题时所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10.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功能是健身和娱乐.同时,受地区风俗、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各地区体育文化特征又有一定差异,它在不同时期反映出不同功能.了解体育文化现象的差异,有助于在体育文化交流中挖掘遗产、发扬光大、兼收并蓄、求同存异,使体育事业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石门坎现象"是苗族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在碰撞和交融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和一场速度惊人的宗教皈依运动。从苗族的语言文字、文化观念、原始宗教信仰等角度探析苗族文化在这场文化运动中的态势与功能,将为诠释"石门坎现象"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全球化背景下苗族文化的未来发展和文化安全问题探明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以电影《手机》为传媒文化的文本,揭示出不同文体的不同传播形态与传播方式在私人生活中的运作及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功能文本中文化因素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因素在不同功能的文本中起不同作用。在翻译中应恰当地处理。文章提出“三移”方法,即在表情功能文本中把源语文本的文化因素基本移入译语文本中,谓之“移体”;在以信息功能为主的文本可舍其形而释其意,谓之“移意”;在具有呼唤语言功能的文体中可将源语文化因素作适当的归化处理,谓之“移趣”。  相似文献   

14.
"心得体"是近年文化解读热中流行的一种新的文体样式,常用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重在个体体验,通俗易懂,它使"精英文化"变成平民易于接受的"草根文化",大大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的心理距离.这种为普通人提供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简易方法的"心得体"是一种新的流行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是关于早期史官文化与文献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系统而精细地梳理了史职的文化功能及其话语权力的由来;考察了上古时期具体的文化制度、职官的行为方式对于史传文体和话语方式的意义;对《春秋》、《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主要史传文献作了极为精细的解读,不仅揭示出不同叙述方式和各阶段史官话语权力的对应关系,对于其文学意蕴也从新的角度作了别开生面的发掘。  相似文献   

16.
宋代诗词在文化转型过程中,因文体特点、创作心态及发展阶段的不同,在雅俗走向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是宋代文化中雅俗观念的直接体现,又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雅俗两种文化的交融。这种现象说明,时代文化影响甚至制约着文学的发展,同时文学自身规律的发展,又促使社会意识形态及审美情趣等发生改变,并对文化走向产生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定语是汉英两种语言中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旅游文体中汉语和英语的定语在构成、位置和功能等方面的不同,探讨旅游文体中定语英译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由对语言进行单纯的节奏、韵律、语法等外在形式的关注转向对人类的精神的探索.大大拓展了文体研究的视野,为对于复杂变幻的文本的文体作出规律性的揭示打开了一条通道。自白、自我、自然在内核上是相互关联和统一的.又从语言特征、人格理想和审美意识等人类文化的不同层面展示了散文的文体特点.显示了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不同的文体特点。  相似文献   

19.
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探讨和分析了寝室文化的积极功能,即思想教育功能、人际交往功能、学习交流功能、文体娱乐功能、审美陶冶功能和自我管理功能.认为要克服寝室文化的负面影响,高校必须重视寝室环境建设;加强思想教育,做到齐抓共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扩大服务职能,倡导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一种用与原语不同的语言将原作表达出来的艺术。翻译有很多种类,包括口译、广告翻译、会议翻译、文学翻译等等。在各种翻译当中,文学翻译由于其涵盖的范围广、文体多、所涉社会文化层面宽而成为译者密切关注、重点研究的课题。各国的文学作品都有着不同的类型。译者,面对不同类型的文学文本,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译无定规",根据文学翻译的特点,译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注意文化环境,处理好文化误读现象;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注重形神兼备,必要时形可做改动;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的审美,译出"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