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曾国藩孝悌立家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思想以孝为核心,他把孝悌作为立家之本,认为"孝友为家庭之祥瑞";身可在外,孝思常存;兄弟之际,惟爱以德,在扬弃传统孝道的同时终身实践之,形成了既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特点的孝思。针对现代家庭伦理重心下移、"倒孝"现象严重的实际现状,曾国藩的孝悌伦理无疑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孝与忠是陈白沙孝道文化的主要内容。“孝”是“孝悌出于天性”的内在情感的孝敬之心,“忠”是“士不居官终爱国”的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之心。孝与忠相辅相成,均建立于深厚的、普遍的“爱心”之上。陈白沙以孝与忠为核心内容、以爱为基础的孝道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孝悌道德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孝、悌是调谐家庭成员关系的道德范畴,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在培养人的思想品德方面曾起了起始和基础作用。今天,由于孝道观念的淡化,孝道教育的弱化,大学生孝悌道德出现滑坡,因此,加强孝悌道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孝”在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中占有重要位置。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一书,对“孝”作了多方面的阐释。文章通过研读《论语》中有关孝悌的篇章,从“孝”的理论内涵、实践方式和功用价值三方面来探讨《论语》所展示的孝道思想,体会孔子孝道言论中所蕴含的独特理念与智慧。  相似文献   

5.
以孝选官肇端于汉代 ,其后历代承袭相沿 ,成为中国古代“孝治天下”政治原则付诸官场人事铨选活动的重要施政表现形式。以孝选官注重为官者的孝德修身即孝悌品行的完善 ,是儒家“寓政于德”政治伦理思想在官场人事制度中的具体实践。在儒家孝道政治化的施政实践中 ,孝悌品行不仅是步入仕途的一种潜在政治资源 ,而且也是仕宦官员黜陟迁转的一项重要参照指标或依据条件  相似文献   

6.
《孝经》作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蕴含的孝道精神不仅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而且"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也依然适用。但是在《孝经》中,除去父母之孝,还包括君臣之孝,国家之孝,所谓"孝"之思想蕴含众多。  相似文献   

7.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它始终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引以为傲的重要品质。《论语》中孔子的孝道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个人层面是为人之本,社会层面是秩序之源,国家层面是立国之基。研究《论语》中的孝道思想,分析孝道传承的现实问题,阐释传承孝道的重要性,探讨孝道传承的路径方法,对提高当代人道德修养、促进社会和谐、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用当时较为流行的五行学说释“孝”,这使得作为儒家学说重要部分的“孝”对统治政策有一定影响,但并未使得西汉武帝采取独尊儒术的措施,而是以霸王道杂之的政策治理天下。战国秦汉时期社会上对“孝”的重视是一个连续过程。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孝的顺利传播。董仲舒对孝的传播作用并不是立竿见影的。  相似文献   

9.
儒家孝道的等级分层及其施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孝道伦理的创建发展中,儒家学者为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设计了不同的孝道内容及行孝方式,儒孝伦理被具体化解为天子之孝、人臣之孝、庶人之孝等多序列等级分层.不同等级的孝道分层,各有不同的行孝内容及行孝标准,在儒家"孝治"施政的统治秩序中,体现着各不相同的社会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百善孝为先;人能孝悌,则其心和顺;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些古典教诲,阐述了孝道是德育的根本,并将落实孝道归结到反省改错,"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所以也提出了明白善恶是非的重要性,"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