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市民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规范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嬗变,既尚未对传统伦理进行梳理,却又进入伦理选择的多元化时代,市民的传统伦理道德约束相对松弛,非道德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抬头和泛滥。社会转型对市民伦理素质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市民伦理意识的提高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当今市民的伦理规范应包括三个层次的要素:全球伦理、制度伦理、观念与行为伦理。  相似文献   

2.
“三言二拍”中的“商家女子”是明代小说一类特殊的人物形象 ,它形象地反映了明中叶后期商业和手工业家庭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意识。她们由于商人家庭的影响 ,有的独立经商 ,有的协助丈夫经商 ,有的因忍受不了长期分居生活的寂寞而失节 ,作品都予以肯定或同情。“商家女子”形象表明了明代商业对妇女解放的促进作用 ,以及商业发展带来了市民阶层伦理、道德等观念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雷霆超的小说《吃碗茶》真实反映了由美国政府的排华政策造成的畸形百年华人"单身汉"社会和20世纪40年代"单身汉"社会向家庭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小说延续了美国华裔文学对家庭伦理问题的关注。从社会、婚姻、家庭与代际关系等维度探讨20世纪初以纽约唐人街为代表的美国华人社会中由种族歧视、性别比例失调和中西伦理观碰撞等原因造成的潜在的伦理困境,可以带来以融合的方式解决中西伦理观念冲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三言”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叶以后,市民中新的人生价值观念兴盛,人欲得到肯定,人性受到重视。反映在文学作品特别是"三言"中,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女性形象,在一些篇章中她们成为核心人物。其中有遵守封建传统观念的"贞节烈妇",更有许多叛逆封建传统观念的女性,她们追求自主的爱情婚姻,追求独立的人格尊严,淡薄传统的贞操观念。同时还将"三言"中的女性形象与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从而探究出"三言"中的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三言"对后世女性文学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反映冯梦龙进步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5.
《淘金记》《困兽记》与《还乡记》通称"三记",是沙汀个人创作历程中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收获。既有的"三记"研究,侧重于人物形象刻画、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以及作者的创作风格等方面。其实,沙汀这"三记",在客观上呈现出了1940年代川西北农村地区的家庭伦理关系。通过对父子伦理、婆媳伦理、兄弟伦理、夫妻伦理的分析,文章认为,沙汀在"三记"中既有对旧时代影响下不合理的父子伦理、夫妻伦理的批判,也有对新时代的婚姻伦理、朋友伦理的肯定,还有对旧时代背景下婆媳伦理的深沉思考。沙汀对家庭伦理的强调,真实地反映了1940年代中人性的复杂,真切地体现了他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在"三言""二拍"中,沉睡了数千年的女性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了,首先,她们认识到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的"人的价值",开始关注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她们突破了传统婚姻观中的门第观念,崭新的婚姻观突出了自由选择与两情相悦,冲击着传统的两性伦理秩序;再次,自由平等的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传统道德所宣扬的妇德、妇容、妇功等观念面临着挑战,这也为女性实现自由平等提供了可能。这一切都体现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女性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7.
在“三言”“二拍”中,沉睡了数千年的女性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了,首先,她们认识到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的“人的价值”,开始关注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她们突破了传统婚姻观中的门第观念,崭新的婚姻观突出了自由选择与两情相悦,冲击着传统的两性伦理秩序;再次,自由平等的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传统道德所宣扬的妇德、妇容、妇功等观念面临着挑战,这也为女性实现自由平等提供了可能.这一切都体现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女性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8.
"三姑六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其形象反映了晚明的社会风貌和百姓的生活场景,折射出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在文学中的伦理意蕴。"三言"文本中各个"三姑六婆"形象,一方面具有趋炎附势、唯利是图、违背封建伦理道德的性格特征,体现出她们的悲剧命运是由其低下的社会地位和金钱观念、强烈的社会现实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传统文学作品对女性形象的某种妖魔化,并以此突出冯梦龙反对封建道德束缚,提倡人欲,但不赞成纵欲,淡泊贞节观念等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9.
血亲复仇是古希腊悲剧《欧墨尼德斯》的主题,也是古希腊神话和戏剧作品中出现最多的主题之一。这一主题不仅反映古希腊社会转型时期的家庭和城邦伦理冲突,而且反映了人们思想意识中的凡人与神灵伦理冲突,二者实际上又是戏剧背景所处时代社会形态转变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在这个时代,一方面父权制已经建立,需要进一步清除母权制残余;另一方面社会秩序的维护开始从人治走向法治。  相似文献   

10.
《商洛学院学报》2017,(1):36-42
《元曲选》作为元明时期的语料,既反映元代的语言特征,又有明代的语言成分,判定《元曲选》宾白语言是元代语言成分还是反映明代语言特征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以《元曲选》宾白出现的52例"好不X"语法格式为考察对象,结合文献考证与统计比较方法,鉴别其时代特点,发现《元曲选》宾白13例"好不X"格式是明代语言成分,39例"好不X"格式出现次数及否定式与肯定式比例接近于时代相近的语料《西游记》与《古今小说》。  相似文献   

11.
裴笛 《煤炭高等教育》2008,26(6):117-119
“慎独”作为儒家倡导的道德修身的重要方法和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蕴含着丰厚的思想意蕴、哲理取向和价值追求。有效解决现代社会中的网络道德伦理问题有赖于对“慎独”资源的充分利用。一方面,“慎独”对主体内省、真诚、自觉、深沉式的道德诉求和伦理期待,可以为解决当下网络道德伦理问题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又要着眼于内在局限、外延延伸和内蕴拓展,对“慎独”进行现代转换,实现现代生成,进而使之成为全社会的整体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2.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不但在俄国文学史上,甚至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尝试从伦理学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探索其中隐含的深沉复杂的伦理诉求和道德教诲,阐明诗人普希金超前的伦理意识,从中感悟一些人伦方面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形"与"神"是中国人物画历来所探讨的话题,"形神具备"是中国人物画的一个审美标准,"以形写神"则是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和绘画思维的基础。后人又把"形"与"神"的认识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实际,来理解"形"与"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庸之道是孔子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待人接物的基本道德和原则,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精髓,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儒家中庸之道争议始终未断,其中有些见解似欠公允。中庸作为一种伦理化的世界观、虽有着特定的历史局局限性与缺陷,但其中丰富的道德内涵及独特的辩证法思想仍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塑造和谐完美的精神个性,完善新时期的道德建设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职职业道德教育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偏重理论而实践缺位等现象,这主要是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文章从联系实际开展职业道德教学、联系热点开展职业道德教学、结合实训开展职业道德教学三方面,对新形势下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量词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因其意义源于造字之初的名词或动词,所以量词的语义特征、语用及其修辞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原初形式的烙印。文章论述了近义量词"堆"与"叠"的演变轨迹、自身所带有的语义特征;并在对语言材料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两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晏子春秋》中"酣""酲"二字字义的分析,以及对后世不同时期文献中这两个字的字义的分析,并结合《说文解字注》《王力古汉语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的查阅,更加直观具体的理解"酣""酲"二字字义的发展变化情况和一字多义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与此同时,我国医学的各个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努力将人民群众对健康的一切需求放在首位。如何树立医学生以德为先职业素养,实现医学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他们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合格医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通过近期热点事件,分析对医学生进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引导下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阐明其重要性,提出基于"以人民为中心"指导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中心,高等教育的任务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作者所在院系提出“星·斗”领航计划,着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文章简述该计划的背景、目标以及内容,并对创新之处进行详细的阐述,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对于"赋"比"兴"的理解,自古就有不同.了解古人不同的看法,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这些表现手法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