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内容型网红是消费社会中名人符号的典型形式。Ayawawa作为现象级内容型网红,从成名到被禁言的全过程,折射出该群体的符号价值建构逻辑及其存在问题。内容型网红符号价值建构遵循符号名声生成、符号价值迁移和符号价值深化的逻辑进路,显示了传播生态的多元活力和互联网经济的创新性。然而,该价值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表现为负面价值观对受众的侵蚀、网红隐含作者与真实自我的反差以及文化框架与社会互动模式相悖三方面,基于此,应从受众、网红、社会三个层面探讨相应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和移动社会媒体的发展推动传播生态的进一步变革,催生了众多的传媒景观,"网红"作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网生现象成为现代人视听生活的表达符号。本文主要从传播符号学角度研究网红符号的构建及拟态环境,为网红符号的强化路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网红是互联网的衍生品之一,伴随着网红所出现的网红经济是近几年来最火热的产业形态,但新型经济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文章从"网红"与"网红经济"的概念、网红经济的发展阶段与营销模式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网红经济未来的发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2016年是网红爆发元年,网红经济也随之火热发展.文章梳理相关文献与数据报告,总结从网红到网红经济的进化历程和发展特点,并重点通过国内外网红管理模式对比,详细阐明了网红经济相对成熟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聚焦"网红"3.0时代,简要梳理了互联网时代"网红"的形态变迁,从"网红经济"产生的原因入手,在传媒经济视野下,通过研究"网红经济"的变现方式和其与长尾理论的结合,对"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对"网红经济"的发展问题做出研判,认为当前"网红经济"还存在产能过剩和生命周期较短的问题,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推动"网红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各类网络红人不断涌现,成为了大众消费的商品,其中出现了李子柒、丁真这类具有影响力的乡村网红.文章以符号消费为理论背景,以李子柒和丁真的走红为案例,分析此类乡村网红建构符号的过程,从身体消费、景观消费以及情感消费三个维度分析大众对于网红所构建出的文化符号的消费,并指出大众在这场群体狂欢中存在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网红打卡地”文化的流行和社会媒介化程度的加深,深刻影响着大众旅游目的地和游玩方式的选择。本文将从“网红打卡地”文化这一视角出发,通过分析现代游客旅游动机的转向和旅游媒介的演变,发展更新Mac Cannell的旅游符号吸引理论。最后从旅游资源的开发阶段、宣传推广阶段和反馈再生产阶段来为地区旅游符号吸引力建构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8.
早在中国互联网刚刚兴起不久,第一代网红就已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随着网络的多元化发展和社会的开放性演变,网红的发展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态势.网红本身所具有的特质与传统意义上的偶像不尽相同,是通过平民造星和自我造星的方式诞生的,这也同时促进了网络草根文化的繁荣.文章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以文字、图片和视频为典型传播符号将网红划分为三代进行研究,以期通过传播学视角对网红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王熙 《声屏世界》2022,(3):51-53
随着移动互联网不断完善与普及,电商直播、短视频等不断涌现.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也诞生了许多网红,这些网红凭借着高质量、风格化的内容作品吸引流量,并通过抖音、快手等渠道实现了流量变现.网红火爆,不仅是一种独特的社群传播现象,更是现代商业发展的新路径,但是网红经济因其维持时间短、规模小等缺点发展并不长久,因此网红如何在社群经济...  相似文献   

10.
网红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互联网时代的产生必定会带动一批网络红人的诞生。现如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网红,网红经济也步入黄金时代。本文将以网红品牌朴尔因子为例,探讨网红品牌的成长之路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丹蕾 《视听》2023,(10):131-134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交媒体的兴起,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生存境遇不断改善,进而涌现出一批致力于互联网信息内容生产的银发网红。研究发现,银发网红的兴起是积极老龄化政策、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支持系统共同推动的结果。银发网红的传播策略主要包括营造情感交互,推动情感消费;利用质朴内容塑造“共通的意义空间”;注重沟通意义,打造专属话语体系;关注非语言符号的选择和应用等。同时,银发网红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被商业资本“侵蚀”以及生产持续性不足的问题。这不仅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正确引导,也需要银发网红自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生产的可持续性以及内容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2.
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个人网红被孵化公司批量生产,被营销和推广的KOL (相关意见领袖),将其产生的注意力资源变成实际的购买力,进而衍生出了日渐红火的网红经济。网红按照受众的需求提供满足和诱惑,受众为其产生的情感共鸣付费,从而形成这一固定的经济模式。而网红被建构成为固定的、取悦受众的形象,力争"眼球效应",在被关注的过程中与受众互相建立了消费与被消费的关系。根据消费社会视角下进行研究,被资本操纵下的网红经济形态,从建构网红形象、内容生产,到流量变现,最后引导受众进行购买就是消费本身的形态。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着力思考网红经济的价值影响,认识消费社会的背后逻辑,提出网红经济形态下的正确消费导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红经济的兴起,网络直播、短视频、流量、网红等新鲜事物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甚至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时代先锋,对网红经济的接受度最高,其中多才多艺、勇于创新的代表已经踊跃加入了网红行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大学城在校大学生主播的发展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江宁大学城的大学生主...  相似文献   

14.
2016年可谓“网红元年”,关于“网红”的热点新闻从年头一直红到了年尾.动辄上亿元的估值或收购,“网红”们的吸金能力让人感叹.直播的兴起,也让“网红”风行一时.这一年,都火了哪些“网红”?哪些人会成为“网红”?“网红”经济会是个泡沫吗?(新华社,2016年12月27日) 关于“网红”以及“网红经济”的未来,老早就有人发出疑问:“网红”还能“红”多久?“网红经济”还能走多远?而罗辑思维和著名网红刚酱的“分手”,更是引发人们对“网红经济”是否可行的直接质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网红经济迅速走红,成为当下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美妆博主李佳琦进行传播学分析,研究其走红的原因和深层次意义。希望能够更加客观地理解网红现象的同时也能够把握潮流,善用网红趋势,更好地为传媒行业的经营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2018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报告》显示,粉丝规模在10万以上网红人数增势不减,比去年增长51%,粉丝规模在100万以上的头部网红增长率也达到了23%,网红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网红经济产业链也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现今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网络红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眼前,充斥于我们生活各个角落。网红的出现使成名不再变得那么困难,其现象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不论是在互联网还是实体经济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文章结合当前网红的一些特征,从社会发展角度谈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红”问题,希望给相关研究人士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红视频直播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和创业团队纷纷进驻直播市场,同时,如何更好的利用网红视频直播这样一个模式进行产品营销和实现可持续盈利模式成为产业资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网红视频直播模式的现状入手,通过对现有营销模式盈利风险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三点能够实现其可持续盈利模式的策略,为未来"网红经济"的发展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在社交平台上不断涌现的高龄网红颠覆了人们对于老年人的刻板印象,成为互联网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以"老年"为看点的IP所聚集的粉丝以18-35岁的青年人群为主,银发网红成为连接"信息原住民"和"信息移民"的纽带,达到了跨越互联网代际圈层的效果.由于银发网红与青年粉丝的互动发生于线上情境,用符号互动论作为理论框架进行...  相似文献   

20.
在媒介社会化的当下,"理想美符号"被塑造成社会主流的审美标准,这种单一化的审美引发女性"容貌焦虑"现象愈发突出,美容技术的提升、男性的凝视和女性的自我迷失等是女性"容貌焦虑"现象的诱因,"完美"网红形象诱惑、"体象障碍"、消费主义等"绑架"了审美文化,但是网红经济背景下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暴力美学"所激发的"审丑转向",以及"单一标准"物化的"刻板印象"等是对这种"单一化"审美文化的"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