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和精神紧张程度不断加深,而体育锻炼活动却是日益减少。此环境下的“终身体育”理念就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同与关注。目前终身体育思想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发展也具有很深的影响。随着全民健身概念的深入,高校公共体育应承担起贯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一、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的转变教育改革应当以课程改革为先导和主旋律。但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意味着内容的更新、完善与平衡,课程的指导思想及思维方式改革尤其具有决定意义。对当代学校体育课程而言,更为重要的改革则在于体育课程对其体育文化母体态度的转变。体育课程对体育文化是机械认同,还是批判匐新;是作为体育文化的“工具”存在,还是作为体育文化的“主体”存在;是静态的“复制”体育文化,还是动态的“生成”体育文化,不同的选择表示着截然不同的体育课程范式。因而,从这一层次来看,我们对当代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及理论探究亟待反思。首先,我国学校体育的课程发展与体育文化之间仅仅呈现出“工具——实体”性关系,即课程仅仅是作为体育文化的工具而存在,或仅仅是作为发挥体育文化的某项生物功能而存在,  相似文献   

3.
近十多年来的英格兰体育课程在改革目标和趋势上与我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英格兰体育课程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一是体育课程改革理念的更新,意味着需要更好地把握各个体育课程理念的理论实质、在课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而不是为了突出某种理念而对传统观念一概否定;二是要完善我国的体育课程标准,必须制定一个体现发展性理念的评价体系;三是要使体育课程“公众理念”融入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就需要通过国家课程在“公众理念”和“个人理念”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桥梁,要做到这一点,颠覆性的课程“革命”显然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深化阶段,“无锡会议”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中、小学一样,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逐步向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方向发展已成为趋势。本文从课程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考核与成绩评定等方面,对建立具有高校特点的“体育与健康课”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深化阶段,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逐步向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方向发展已成为趋势。本文从课程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考核与成绩评定等方面,对建立具有高校特点的“体育与健康课”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我们行动的指南针。“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体育进一步适应社会的要求。学校体育界内部对课程改革的探讨始终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热点。体育教学必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由强制体育向引发学生内在的体育需要转变。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教育环境下,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广泛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也已经从原来的“技术运动”转变为“健康体育”,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认识和注意到体育课程的真正意义,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也在教学中逐渐增大的影响,本文就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闫梁 《成才之路》2009,(36):54-54
一段时期以来,呼唤建立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成了体育教育界的共同心愿。然而多年的努力我们并没有看到“可量化的”“科学的”标准出台。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给各门学科注入了活力,同时也给体育课程改革带来了生机。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需要全新的评价理念与之相适应。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确定评价标准,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是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教学需要在“道”与“术”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作为同向同行关系的体育教学之“道”与“术”互动过程,既是运动技术创造性理解的获得过程,也是提炼运动技术教学意义的过程。文章从回归体育本源、重建教学关系;聚焦身体素养、统整体育课程;深化课程思政、融入体育精神等方面,对“道”与“术”双向治理进行了建构。  相似文献   

10.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与“阳光体育工程”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燕 《林区教学》2009,(9):115-117
“阳光体育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深入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如何使“阳光体育工程”落实到实处,必须有相应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与之相配套,教学内容重新构建可以推动“阳光体育工程”顺利的实施。通过对中小学体育现状进行分析,针对“阳光体育工程”提出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设置的一些方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也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之现状,本文就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据此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与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在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体育教学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改革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体育课程设置仍存在着“换汤不换药”的现象。笔者用发展的眼光对体育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根据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趋势和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把市场经济中的“商业超市”运营模式与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相结合,提出了“超市化”体育教学模式,并分别从其涵义、理论依据、基本思路、教学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出了该模式是以“健康第一”和“终身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是学生的身体练习,而完成相应的练习需要与之相配套的场地、器材。新课程实施以来,体育教学的环境、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与课程的推进速度相比,显得相对滞后,符合体育新课程要求的“配套设施”还未建成。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体育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高雷 《考试周刊》2007,(2):114-1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需要全新的评价理念与之相适应,本文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要求的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种类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为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过去我们总是把体育独立来看待,独立去研究,其“坐井观天”之弊,束缚了我们的头脑,制约了我们的双手。要使体育教学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人的需要,就必须解放我们的头脑,高瞻远瞩,树立“大体育”的教学观,从而开辟体育教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作为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实践过程,生物体育观对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以及健康第一体育教学理念的提出,人们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人文体育观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有了更为广泛与深刻的认知.基于此,本文结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就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实现策略展开了研究.通过本研究以期为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两全”即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两全”的实现,但长期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体育与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度不够,以及学校体育课程不系统等问题,困扰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为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质量的提升,发挥体育的育人价值,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改革应更加突出全面而精准的育人,同时更加强调系统而及时的行动。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为立国之本 ,人才乃强国之源”。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如何跟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 ,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位教师的重视与思考。一、改革体育课程结构 ,确立和完善新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学校体育改革的关键在于体育课程的改革。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获得 ,智力、体力、能力的发展 ,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 ,在一定程度上 ,取决于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体育教学内容的性质与水平 ,又受教育方针、教学目标、科学发展水平所决定。因此 ,抓好体育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推行素质教育 ,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在倡导人们在帮助别人时传授别人技巧更为合适。同理,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学生的学习生涯里更重要的应是引导与辅助的作用。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授之学习的方法。新课改的跟进加紧了教育先锋对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师开始意识到“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必要性。本着响应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的号召,体育课也逐步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体育课的意义,它不仅在于锻炼身体,也是学生团结合作、竞争创新的新渠道,也是广大学子繁重学业中劳逸结合的有效方式。也因此,体育课程“自主学习”教育教学的改革尤为重要,虽然当前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不足,但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当前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作了阐明,并就其“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