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禅宗的视角探讨意识流的哲学内涵,从意识流小说对主体和客体、形式和内容相互关系问题立场,对真理和理性的态度,以及其对作者在文本中的地位的看法等方面揭示意识流小说的哲学价值、美学价值,指出意识流文本受到后现代主义重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接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中国本土文化的作用下,意识流小说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异。由于小说的起源和读者群的原因,中国小说具有重视情节的传统,中国作家在借鉴意识流技巧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抛弃这一传统,这就使中国的意识流小说表现出更强的情节性。心理学发展的相对滞后使中国作家对意识流的实质缺乏准确的把握,很难像西方意识流小说那样聚焦于人物的无意识或潜意识,进行纯意识的描写。受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性精神的制约,中国意识流小说中人物意识的流动表现出更强的理性,意识活动受理性的主导。对文学社会功能的强调使中国意识流小说极少表现人的颓废、沮丧或变态心理,相反,塑造健康的灵魂、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态度是中国意识流小说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西方意识流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作家自觉地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小说创作,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人的意识流小说创作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融合在一起,使意识流小说呈现出东方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吴尔芙是20世纪英国的艺理论家和小说家。她的小说创作以意识流小说称于世。章对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品进行了介绍,并提出虽然她的意识流创作手法日臻完善,巳臻化境,却仍然不断探索。探索的结果是:一方面在观念上多了若干与现代主义相通的成份,另一方面在创作方法上多归于传统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5.
世界影坛的“意识流电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识流电影”是世界影坛上一种新颖样式的电影。本从意识流电影受意识流小说影响谈起,具体论述了一些世界电影大师的意识流电影的思想内容及其创作特点,从而使读进一步了解其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鲁迅小说中所表现出的意识流技巧和手法进行了探讨,着力于归纳鲁迅作为东方意识流小说之父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主要艺术成就,反映鲁迅意识流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意识流小说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曾经先后出现过二次高潮。五四时期,鲁迅、郭沫若、郁达夫、丁玲等人的部分小说创作,作为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的初潮和绿起,奠定了东方意识流小说的基础。而鲁迅则成为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之父。到二、三十年代,以刘纳鸥、施蛰存、穆时英为首的“新感觉派”小说创作,则成为一次意识流小说东方化的群体尝试,从而构成了第一次意识流小说的高潮。而意识流小说的重振或曰第二次高潮则一直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开始。王蒙、茹志鹃、李陀、戴厚英、张洁、张承志……等大批作家都参与和从事意识…  相似文献   

8.
词组独句结构虽然简单,但内容含量很大。它是为了适应意识流小说的快节奏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修辞方式,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是王蒙意识流小说在语言上的创新,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越华 《文教资料》2012,(20):17-19
从叙事学角度看,王蒙和普鲁斯特意识流小说均采用多重叙述视角展示众多人物的各自心理,形成多声部复调的艺术世界;采用心理时间结构文本,文本叙述时间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来回穿梭;采用了自由联想、梦境、感觉印象和内心独白等意识流的叙述方式。不同的是,普鲁斯特意识流小说,根植于伯格森的非理性哲学,表现人物复杂的意识、无意识心理活动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是记忆的断简残篇;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根植于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传统,融入了中国古典的美学意境,是特定时代社会生活在心灵世界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10.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在世界影响很大。而在中国,意识流的真正成熟则是以20世纪80年代王蒙创作的一系列小说为标志。中国意识流与西方意识流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有相似的审美品格,但却贯穿了迥异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1.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怀着无限悲凉悯恤描绘出的康普生一家的受难图。他摒弃传统小说全知式细节描写,把注意力集中在具有变态心理的人物阴暗混乱的“意识流”上。通过叙述角色的频繁更替,捕捉各种思绪、印象、感觉、回忆和梦幻,多侧面立体地凸现人物,揭示精神极度空虚苦闷的西方“现代人”的病态心理。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3DMAX中对象数据流如何工作对提高建模效率的重要性,并运用实例实现了对象数据流各个组件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3.
多源流分析框架是美国政策家约翰.W.金登提出的一种政策分析方法,他认为整个系统中存在着三股源流,即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而"政策之窗"对三者起了耦合作用。推动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出台的"问题流"主要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政策流"是著名学者对发展高等教育的理论探索,"政治流"是我党对教育公平的关注,"政策之窗"便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汤敏夫妇的建议。扩招政策的出台促进了教育公平,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与之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各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更加关注效益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东晋以其门阀政治的格局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形态发展完备的一个朝代。士族在各个方面都掌握着话语权,文学领域也深深烙印着士族的痕迹。东晋门阀政治的格局决定了玄学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这也相应地导致了玄言诗在东晋流长久远。而且,玄言诗能够在东晋文坛上几乎一枝独秀,也与门阀政治格局下,政权的掌控者与文学话语权的掌控者合一这种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5.
张建 《学科教育》2014,(3):69-78
异地高考政策是政府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的升学考试问题的应对之策。运用多源流模型分析框架,对异地高考政策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关键性的焦点事件和政策企业家等五个动力要素进行整体性分析发现:教育政策“断层”下的异地高考诉求形成了异地高考问题源流;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主张构成异地高考政策的政策源流;国民的教育公平需求,党和政府的促进教育公平、正义的价值选择形成了异地高考政策的政治源流。“15知名学者上书事件”催化了异地高考政策之窗的开启,并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新闻记者等政策企业家的助推下,实现了问题、政策、政治三大源流的交汇,进而达致异地高考政策议程的设置。而这一政策议程也表征出两大中国特点:一是问题源流与政策源流存在先因后果的影响问题;二是政策企业家具有多重角色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丽姬娅》是爱伦.坡优秀的心理恐怖小说之一。文章尝试从意识流分析角度出发,从叙事视角、构建作品的时间和所使用的意识流技巧方面入手研究之,指出正是由于意识流方法的尝试,爱伦·坡的《丽姬娅》才如此恐怖,如此"激荡读者心灵"。  相似文献   

17.
功利主义是近代西方源远流长、颇具影响的重要伦理学流派之一.一般说来,它的最明显特点是以事物或行为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作为价值评价的最高标准,并且它本身也有着特别强烈的关注实际利益的直接现实性特点,这些决定了它往往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富现实关注意义的道德理论.目前,探讨近代西方功利主义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内容,提倡社会主义功利主义,对建立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职《机械工程材料》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整合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实训、设计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一体化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重点探讨了高职《机械工程材料》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传统现实主义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麦田守望者》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论证了它是一本具有意识流特征的小说,并指出了塞林格在意识流技巧方面的创新和特色。  相似文献   

20.
《李秀成自述》是一个存在虚构的叙事作品,其中的“李秀成”是接近却并不等同于真实历史人物李秀成的人物形象。这个“李秀成”的一生可分为“安分守贫”的“穷民”、“愚檬”“迷”从的教徒、“骑在虎背,不得不由”的“佐乱”之将、认死求活的“失国”之囚四个阶段。他不是一个有崇高理想的革命者,也不是罪恶滔天的匪徒。既不高尚,也不卑鄙,而是一个迷信、盲从、无知、本分、认真、善良、才华出众而又怕死的普通人。他参与了历史,但那是历史选择了他,他只是被动地遵从“天命”而已,是一个被卷入历史洪流中的卑微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