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认为,身教重于言传,是中职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法宝。只有“身教”才能引起学生共鸣,让其信服,才能达到较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教育的园地里,班主任与学生构成了一种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关系。班主任承担着育人的主要任务,这个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有赖于学生对班主任的接纳和信任,有赖于和谐融洽班级氛围的构建。言传和身教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身教”,要求班主任为人师表,起到“身正为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校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对于教师来说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既要讲究言传,更要注重身教,为人师表。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方式尽管很多,但概括起来是“言传”和“身教”两种。通常情况下“言传”常为人注重,而“身教”则往往被人忽视。事实上“身教”的作用远远胜过“言传”。俗话说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身教”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呢?这是由受教育者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青少年模仿能力较强,对周围的一切非常敏感,教师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待人接物,甚至一颦一笑、举…  相似文献   

4.
一、身教言传,赏罚分明 班主任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当首先做到。这是“无言之教”的核心。“有言之教”的形式要多变化。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中的组织领导者和管理教育者,其工作极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充满着艺术性和辩证性。要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作为班主任,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用辩证法的原理处理好以下十种关系。1.身教与言教的关系。身教与言教统一,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是一个班的总负责人,对学生的要求也最多。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方式主要是言传身教,当我们一丝不苟地履行“言教”这一职责时,千万不可忽视“身教”这一职责。从某种意义上讲,“身教”的意义和效果大于“言教”。以身作则,既言传又身教,本身就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活生生的教材。…  相似文献   

6.
一、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正说明了“言传不如身教”的道理。作为班主任,仅用空洞的说教是毫无意义的。你每说的一句话,学生都会与你的行为相联系,以检查其统一性。中学时代的班主任对学生有若非常大的影响力。“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班级,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虽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不乏道理在内。因此,班主任在提高学生素质之前,必须先加强个人修养。班主任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等都会通过一件件小事不经意地流露出来,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正所谓“涧物细无声”。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班主任,一定会对学生的品德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刁〈从。这句话正好验证了“言传不如身教”的道理。作为班主任老师,其个人人格修养给学生留一厂的印象最为深刻,老师的鼓励和关爱对青少年树立自信和奋发向上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反之,老师对学生的讽刺、挖苦将直接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退缩行为,并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因此,作为班主任,你说的每一句话,  相似文献   

8.
"身教重于言传"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名言。虽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离不开言传,但它毕竟只是理论方面的东西,其效果是有限的。言传身教,以身示范,是作为一个教师教育学生,父母教育孩子必备的素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觉得很多时候身教比言传的确显得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一、勤出现 当代高中生民主意识强,班主任“只说不练”难以让他们心服。只有不时地出现,才能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总是和他们在一起,也才有可能和学生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进而培养出深厚的感情。所谓身教重于言传就是这个道理。同时,班级工作头绪繁多且学生又在快速成长,如果不能勤字当头,就难以及时把握班级动态,有针对性地高效处理班级事务。  相似文献   

10.
“身教重于言传”,这句话已成为古往今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亘古不变的信条。那么,教师如何进行“身教”?  相似文献   

11.
作为班主任,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也会和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涉及“钱”的问题,这时教师一定要谨记并奉行“人亲钱不亲,钱清人才清”这一社会交往的普遍规则。因为学生普遍对“钱”比较敏感,教师对“钱”的表现就会对他们产生远大于言传的身教作用;再则,“金钱观”是学生重要的道德基础,它与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必然的联系,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立身处事的方向和原则。因此,在与学生(及其家长)涉及物质利益的交往中,教师一定要严于律己,慎言谨行。具体而言,班主任在以下场合应特别谨慎:其一是对班费的管理。现在的中小学每个班都…  相似文献   

12.
如果把班主任工作比作蒸馒头的话,“身教”就是“面粉”,而“言传”则是“酵母”,二者缺一不可。但面粉太多酵母太少或者面粉太少酵母太多,都难以蒸出美味的馒头来。二者应有机结合、比例适当。  相似文献   

13.
教育,离不开言传。言传法即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品德水平的一种方法。言传应以引导为主,后发制人也是一种较好的言传方法。身教法就是用榜样去教育孩子,借助于榜样形象,以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向孩子施加德育影响,使孩子受到深刻教育。身教是解释言教。教育既要教师言传,更要教师身教。言传利于学生明理,身教易于学生动情,但二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李雅菲 《班主任》2009,(8):18-19
第一次做班主任那年我刚刚大学毕业,看着50个朝气蓬勃的孩子围着我叫“老师”,我觉得这是上天对我的恩赐。为了当好班主任,我阅读了大量书籍,做了厚厚的笔记。最后,我把别人的经验总结为一句话:身教重于言传。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理想、个性发展、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直接影响。根据担任班主任10多年的工作体会,我觉得作为班主任行为修养方面应做到“六忌”。1.忌言行不一。班主任和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感情、言语、行动对学生影响巨大。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神”,是榜样,处处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纯正的品质风范去影响学生,督促学生。要求学生做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坚决不做,面对学生需要时时地牢记自己的言行,举手投足……应身体力行,表里如一。用自己的爱,无声的行动去示范行为,去影响学生、吸引学生,这就是所说的“身教重于言教”。只说不做,说一样做的又是另一样,将会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学生这张洁白无暇的纸将被你的言行扭曲、践踏。学生就会观察、效仿,久而久之,既影响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又损害了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人格形象,在二者之间架起了一庳无形的鸿沟。  相似文献   

16.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是每个人民教师的当仁不让的职责,班主任更是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就是班级授课制的灵魂所在,身教胜于言传,班主任的行为规范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代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放下师道尊严的臭架子,做个标准的天平,协调各科平衡,平等对待科任教师,身教言传,热爱这个家.  相似文献   

18.
教育理论课程学生厌学,教学效果不佳,其原因之一是任课老师重“言传”而忽视“身教,”甚至“言行不一”。教学过程中,教育理论课程任课教师,既要“言传,”给学生讲授知识,还要“身教,”以自己的教学作示范。教师的示范教学可使学生同时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并体会教育理论的实践意义。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要有强烈的“示范”意识,并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虽然很多,但总不外乎“言传”和“身教”两大方面。基于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体育教师的“身教”比起其他学科的教师就显得更为重要。体育教师集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与体魄的光荣职责于一身。除对学生摆事实、讲知识“晓之以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身教“动之以情”。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热爱体育教学事业和真正地热爱学生。因为动情需靠有情人,通情始能达理,情理交融方能获得较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与学生的日常联系较多,在大学生德育过程中,能够更有针对性、更具个性地发挥作用。在知识上,学生的需要构成了教育的诱因,在行为上,具体的社会行动体现出具体的道德需求。这对班主任本身提出了较高的道德要求,在现实中,教育者的身教比言传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