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次考试结束后.有不少同学对有些题目明明会做但没有做对.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现象,留下许多遗憾.如何让学生把会做的题都做对?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以下做法.影响高三数学复习有效性的因素:一、复习内容不深人,蜻蜓点水,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思想学习  相似文献   

2.
有些题目,不少学生平时会做,但在考试中常会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完美”的遗憾现象.如何让学生把会做的题目都做对?关键是落实.学生成绩的提高主要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做出来且在做中悟出来的.因此要抓教师与学生双方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华罗庚说过:“学数学不解题,犹如入宝山而空返.”大师一语道出了数学解题的重要性,而数学解题教学却又常常陷入如下怪圈:许多学生课堂上一听就会,课后练习一做就错.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简,已成为一部分学生解题的通病.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阶段,面对众多的课程,有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最困难的,都说数学有难题,学数学就会有做不完的题,听得懂,做不出.事实上,题目就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想不做题是万万不行的.题目千变万化,可它万变不离其宗,只有做到对每个知识点都能把握住其本质及考查的方式,而不仅仅是做某题,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阶段,面对众多的课程,有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最困难的,都说数学有难题,学数学就会有做不完的题,听得懂,做不出.事实上,题目就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是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想不做题是万万不行的.题目千变万化,可它万变不离其宗,只有做到对每个知识点都能把握住其本质及考查的方式,而不仅仅是做某题,  相似文献   

6.
1前言 每次考试总会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于是,教师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心理学指出,粗心马虎是指自己理解且会做的事情,由于不仔细而出现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初一的同学刚入学时学习了“绝对值”这个概念.很多同学都感觉开始学时对绝对值认识挺清楚,后来做许多题目时,又不太清楚什么是绝对值了,往往一做题就错.这是怎么回事呢?实质是还没认识什么是绝对值,而只停留在会求绝对值。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做题有时只注重表面,而不去考虑题目的最优结果。如果你做了深刻的探究,你会得到不少收获。  相似文献   

9.
2013年10月笔者所在的学校进行了一次高三数学抽测(内容为导数与函数),然而测试的结果却不尽人意,有些问题学生为什么“懂而不会、会而不能”,这不得不引起笔者的重视,不得不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究竟该怎样引领我们的学生提高高三的复习效率呢?为此,笔者做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我听过的会忘记,我看过的会记住,我做过的会理解。”“做数学”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备受教育工作者关注。然而我们看到,在目前小学课堂实施“做数学”的具体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偏差:或者教师提出的任务离学生生活太远,是为了解题而设置的“文字游戏”,学生被动参与而缺乏探究兴趣;或者实施过程中忽略了合作交流的实效性有的课堂简单地把“做数学”等同于“做游戏”,导致课堂活动丧失了“数学”的意义有的课堂问题解决过程过于程序化,导致做数学失去了“做”的意义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做数学”的几个…  相似文献   

11.
方晓 《考试周刊》2011,(62):88-89
在数学学习中,许多同学只注意解题的数量而不重视解题的质量.只注重解题的结果而不重视解题的过程,只忙于做大量习题而不重视解题后的反思。而解题是否完整?能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对问题引申拓展等能着实提高能力的方面所思甚少乃至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反思.乐于反思,那么数学学习就会成为充满挑战,充满乐趣的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12.
高考临近,同学们在不断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同时,还应该适当关注数学考试中常见的失分类型,并采取有效策略控制各种失分.下面就一种最不应该的失分——非知识性失分进行剖析和探讨,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减少这种失分,提高数学考试成绩.所谓非知识性失分,就是应该得到而失去的分,即会做却做错,会做而来不及做导致的失分.非知识性失分是不应该的失分,却又是普遍存在的,一  相似文献   

13.
一看到这个标题,同学们可能会说:学数学嘛,就是解题,题目做得越多,数学成绩就会越好.这种认识对不对呢?对,但不完全对.我们不妨留心一下自己周围的同学,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高中阶段,往往会出现科目多、时间紧的问题,而不少同学又会认为要学好数学就需要钻进题海中,做大量的数学习题.其实不然.适量地做些习题是必需的,但一定要选择着做一些具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听课时,学生对课上的内容懂了,课后的练习及习题会做了,可到了课时训练、综合考试时却懵了。特别是对一些运动型的题目、分类的题目,就缺少一种形象的感觉,碰到分析不全面的情况,或者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存运算过程中要么出现符号错误,要么变形错误,或者所选方法繁琐而且运算最巨大,考试中知道怎么做,就是做不对,结果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形,这些现象教师不能简单归结为马虎、不仔细,其实足学生运算能力差,算理与推理不明造成的,运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反思为自我教育开启了第一道门户.学生学会了反思,就会在心灵深处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而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学生不善于寻找自己的认知错误,不善于检验自己的思维过程,"自主建构"异化成了教师牵制下的"被动参与".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订正作业所花的时间就很多,再加上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时间久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相对下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作业效率,就成为最重要的事。"椰壳效应"这个故事给了我启示:只有孩子喜欢的事情,孩子才会乐意去做。只有对感兴趣的事情,孩子的主动性才会更强。  相似文献   

19.
一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可能会说:学数学嘛,就是解题,题目做得越多,数学成绩就会越好。这种认识对不对呢?对,但不完全对。我们不妨留心一下自己周围的同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校或班级里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他们为什么成绩比自己好呢?如果自己的学习成绩就是班级或学校的尖子,那么也请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为什么总能领先于其他同学呢?是自己题目做得多吗?为什么有许多同学英语、语文成绩很不错,数学题目做得也不算少,但就是数学成绩不  相似文献   

20.
1.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惰性的现象和原因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如下现象:(1)学生对老师的讲解一听就懂,一做就错;(2)学生拿到题目识字不识意,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无从下手;(3)答题的过程比较混乱,对而不全,全而不对;(4)作业任务观念,做完就了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