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骆一禾是一位极具建设性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对诗的思考与探寻上他提出了几个关键的核心命题。"修远"与"诗歌共时体"这两个诗学主张是骆一禾长期实践与思索的结果,实际上涉及到了诗歌创作精神和基本原则的问题。通过对"修远"和"诗歌共时体"这两方面的具体阐释,重新挖掘其价值,或许可以给当下诗坛带来某种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东坡曾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说:"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吾".实际上"追和古人"并不始于他,李贺便有《追和柳恽》的诗作.但是,东坡却是大规模地次韵而和古人的开先河者——其实绩就是一百零九首和陶诗.苏东坡是陶诗最早、最狂热的推崇者之一.他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  相似文献   

3.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间,“儿童”作为一个意象,常被诗人写入诗中。表面上看,这些“儿童”活泼可爱、灵动聪慧,实际上他们已不再是单纯的现实再现,而是诗人心灵的寄托和理想的化身。  相似文献   

4.
田间在新诗史上常被认为是以创作自由诗而闻名的诗人,但实际上他的自由诗有很强的节奏感,并非对形式艺术的彻底放逐.田间在诗歌创作中常通过对情绪的抒发来分行断句,越是激烈的情绪就越会出现短小的诗行,由此形成了"鼓点"般的节奏,这是对新诗内在节奏的继承和发挥,也是他独特的新诗"格律"观的外化;与此同时,田间也十分注重新诗的外在韵律,并非全然顺着情绪来建构诗行和节奏.因此,田间是一位有形式意识的诗人,他对新诗密集节奏的营造使其成为"时代的鼓手",也为今天诗歌创作的"失范"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左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将咏史作为咏怀方式之一的诗人。他的咏史诗成为他在文学史上的主要标志。左思之所以会如此,实际上是当时社会现实政治、文人风气的影响,以及他个人思想观念和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所致。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在"课程的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在强调数学教育要重视对数学观念的培养问题.所谓数学观念,就是指运用数学的观点、方法去观察、认识问题的自觉意识和思维方式.我们常说某人有没有"数学头脑",实际上就是指他能否运用数学方法来解难答疑.归根结底是指他数学观念的有、无、强、弱的问题.在  相似文献   

7.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是"湖畔派"的代表诗人之一,1770年诞生在英国北方小镇上的一个律师家庭.他的童年很不幸,八岁丧母,十三岁又丧父,兄弟五人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由于缺少家庭温暖,他常常陷入沉思,喜欢与妹妹多萝西一同在山明水秀  相似文献   

8.
“70后”代表诗人刘春同时还是一位待评家,近些年他逐渐展现出一个诗人对当代新诗史的个人化叙述。这种个人化首先体现为他在叙述新诗史时力图使历史“场景化”,试图使人“回到”历史场景之中理解当代诗歌;其次是他始终坚持诗的抒情品性,以个人的感受谈论当代诗坛的“人与诗”、“词与物”,使当代诗歌批评具有一种“原生态”特色。  相似文献   

9.
贵州本土诗人张克作品中的"瀑布"意象,既反映了诗人题材领域的地域性倾向,又折射出他在不同时期的审美方式与内容之变迁.从创作初期的清新俊逸,到过渡时期的蓄势待发再到黄金时期对人生的崭新理解,张克诗歌一直在常与变之间滑行,其"瀑布"意象在不断变革中承载着诗人对家乡地域及其文化的不同认知.  相似文献   

10.
刘鑫 《海外英语》2011,(8):342-343,349
美国诗人肯明斯e.e.cummings(1894~1962),是20世纪最著名现代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以"奇特"著称。他的诗行参差不齐,在词法、语相、句法,甚至标点上都别具匠心。在奇特的外壳包装下,表达了肯明斯的思想倾向。该文将在Leech的偏离理论指导下,通过对"in Just-"进行文体分析,旨在揭示诗歌的主题,即孩子们渴望童真的幸福和快乐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他是继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之后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和诗歌理论一直都受到国内外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华兹华斯曾被雪莱冠以"自然诗人"的美誉,但实际上他是一位关注人性的诗人。本文将在诗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华兹华斯诗歌中闪烁的人性光芒。  相似文献   

12.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引为骄傲的经典诗人,叶赛宁是俄罗斯的经典诗人之一。在俄罗斯诗坛上,叶赛宁是继普希金之后最闪亮的名字,是"俄罗斯诗人当中最具俄罗斯民族特色的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曾袒露自己的心声.说他"喜欢叶赛宁的全部作品",因为叶赛宁"是表现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的极其典型的俄罗斯诗人".因为叶赛宁"出色地捕捉到了俄罗斯的乡土气息"。如今,无论是在俄罗斯本土.还是在俄罗斯境外,人们只要谈起俄罗斯诗歌.便会首先想到普希金及叶赛宁。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师专学报》2019,(3):68-72
作为一种书写艺术,现代诗歌的创作与审美具有显著的个人和地域特征。冯基南作为生活于广西北海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与审美表现出明显的"海洋"及自然的地域特征。作为"北部湾诗群"的代表诗人之一,在对大海、自然、城市的多维度审视与价值思考当中,冯基南不仅建构了其具有海洋地域特征的灵性书写和哲理化的知性省思,而且展现了"北部湾诗群"充满南方抒情特征和人文情怀的诗艺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21世纪以来广西现代诗歌多元文化共生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学困心不困     
许多人认为学困生"不可救药",很多学困生也认为自己"就是不行""天生就笨"。不过从历史经验来看,学困生在踏入社会后,照样能涌现出类拔萃的人才。德国大诗人海涅读书时成绩很差,老师常说他对诗一窍不通;数学家巴比基和文学家玛阿特是同班同学,他俩因为成绩差常被罚站在小凳子上任人取笑;大诗人拜伦在读小学时,成绩全班倒数第一。还有像丘吉尔、牛顿、瓦特、爱迪生、达尔文  相似文献   

15.
战争意识是柏拉图思考政治问题的重要出发点,但这一点常被柏拉图研究者忽视。实际上,战争意识影响着柏拉图对"理想国"的构建,"理想国"中的各项重大方案设计——比如城邦正义、哲学王统治、公共教育和公有制度,在相当程度上是受战争意识支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是骚体诗篇的创始人,而宋玉是屈原的继承者之一.因此,古人常把屈、宋二人并称.如南朝梁代的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辩骚》中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实际上屈、宋二人的成就相差甚远,对于屈、宋并称的问题,早已有人提出过不同的看法.认为那样提法是不够恰当的.从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和宋玉的代表作品《九辩》看,我也深有同感,无论在思想境界或文学技巧上,二人的成就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相似文献   

17.
托尼·哈里森:一个分裂的自我,两种叙事的声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尼·哈里森是英国当代大众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典型的双声性,充满了不同社会阶层对峙的声音,反映了不同阶级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在语言层面上的对立和交锋.他的诗歌语言既有高雅文字也有粗俗的狂欢话语,反映了诗人对精英文化、教育、文学传统接受且又颠覆的矛盾态度以及诗人从平民子弟到精英诗人自我裂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8.
在“70后”诗人中,刘春同黄礼孩一样对中国当代新诗的建设尤其是对“70后”诗歌的大力鼓吹和所做的大量的切实工作是有目共睹的。刘春的新诗史的情结是相当强烈的,而刘春对同代人的诗歌写作的整体体认是自觉而理智的,没有其他一些当事者的自我玩味、自我抹粉和自我沉迷。刘春是清醒的,这无论是对于诗人还是生存的个体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李贺是我国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奇特、冷艳,多写咏仙讽鬼题材,被称为"诗鬼",形成自己独特的"长吉体"。成为我国诗坛上独树一帜的杰出诗人。本通过对李贺诗歌的分析研究,从而总结出他的诗歌自成一体的原因及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习惯上,人们把波德莱尔看成是一个"审丑"的诗人,其实他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在《恶之花》中,有许多诗人对自然歌咏的诗句,仔细分析,我们会理解波德莱尔的美学追求,明白他心中的"自然"是怎样的一种境界,从而也就更能读懂他诗的真谛。波德莱尔所钟情的"自然",实际上是他对未知世界"美"的探寻,因为在他看来,此岸世界的"美",已不能引起人们的"惊奇"与"颤栗",必须到未知的世界去寻找和发现"惊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