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公共领域有古希腊的公共领域、代表型公共领域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这三个发展阶段,它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公共空间,其主体是具有批判能力的公众,客体是公众关注的问题,而公众经过讨论形成的公共意见具有重要影响。当代媒体在这种意义上属于公共领域,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育改革中的价值共识是指公众对改革者所倡导或推行的价值观所形成的基本或一致的态度,它是教育改革获得广泛与坚实支持的社会基础,是使改革顺利实施与推行的重要前提。在公共哲学的视角下,教育改革中价值共识的最大可能在于教育改革的“公共”价值取向,其意味着改革是为了满足公众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特定的利益组织与群体。  相似文献   

3.
探讨对成人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不仅彰显出成人教育特征的时代变化,也是当代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新的价值诉求。从公共产品的社会共同需要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以及非分割性入手对成人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进行梳理,认为对成人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研究对构建成人教育体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职能的调整和优化,主张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让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社区矫正制度设计和安排应以公共管理为指导,使社区矫正管理真正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公共管理行为。在社区矫正公共管理中,是将社区矫正管理作为国家或政府的职责和义务。社会力量将以独立力量参与到社区矫正中,通过这种特殊的社会治理结构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和教育。社区矫正制度由国家主导的一元体系转向"国家一刑罚、社会一矫正"的二元体系。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标志着政府危机时代的到来。由于经济和政治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危机成了当今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政府在危机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公众的极大关注。在公共危机中,如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要面对的重大课题,这既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又关系到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提升公共危机下的政府公共关系,应重视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主体的形象塑造和对客体的引导。  相似文献   

6.
社会整体的诚信危机需要研究者反思传统的信任研究方法,并科学地考察和界定公共生活中的信任.后工业化过程中公共信任的凸显与公共性在公共组织、私人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等社会组织中的重叠及这些组织的社会责任的普泛化和理性化密切相关.公共信任问题是公众对负有公共责任的社会组织的“公共质疑”的累积,是削弱社会整体诚信度,引起社会道德危机的首因.公共信任问题及其导致的社会诚信危机使公共信任管理成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基本问题.因此,必须对公共信任进行有效的研究、管理,从而使之成为一种客观的社会整合力量.  相似文献   

7.
保卫教育的公共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是一种超越任何利益集团的由公共价值导向的以扩大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实践。作为实现公共利益的方式,教育是我们重要的公共事务之一。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公共教育的根本属性。本文认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公共意识薄弱,学校的教育理念存在着“去公共性”的现象。为了公民社会的建构,我们的教育必须促进社会的公共善,必须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培养受过教育的公众,即培养理性的、自由的、有德性的公民群体,这是保卫教育公共性的缘由所在。  相似文献   

8.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均有赖于有效的公共产品供给,其核心是提高政府公共产品的服务质量和供给效率。借鉴营销领域4P、4C理论,针对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与问题,笔者提出了优化公共产品供给的思路:公众需求是公共产品供给的逻辑起点,要确保公众需求与政府供给的和谐统一;加强对公共产品供给成本的约束,确保社会净收益不断增加;优化政府服务与信息公开,确保公众能便利地享用公共产品;扩大公民参与,注重公民评价,形成政府与民众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公共危机是指由于内部或外部诱因而导致大学发起的对社会公共生活与社会秩序造成重大破坏或对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重大冲击的突发事件,因此,它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它的发育机制是一个有机的过程.从大学内部来看,公共危机产生于大学的教育功能的人为剥离和管理主客体双方逐渐弥漫的信任危机.从外部看,转型期社会的价值与秩序的混乱催生着大学公共危机的爆发,而大学利益诉求的非自利性又使大学的公共危机产生了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公共精神,主体是公民,客体是社会公共领域,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围绕公共精神的精神和路径展开,以大学生为切入点研究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问题。首先阐述大学生公共精神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提出培养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公共性是政府公共关系价值的本原,政府公共关系通过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提倡以确保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统一;强调建立在政府公共责任基础上的责任和权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共主体”关系和谐理性是政府公共关系价值的核心,政府公共关系致力于营造具有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和而不同”的关系生态,以确保政府与社会公众和谐共存、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12.
蒋月锋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4):122-125,139
公共政策以公共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其制定和执行应遵循公共、正义、公正等基本原则。在当前处于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公共政策的制定存在主体性价值的缺失、过程的程序正义价值缺失及结果的公正性价值缺失等诸多价值问题。必须通过对主体性价值的再认识、政策制定的过程价值关注和政策价值导向与利益价值取向的辩证认识等措施来重塑公共政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公共服务缘起于公共需求,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为旨归,其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应在积极探究其理论演变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社会价值,以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实现人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使每个人都能够有尊严的活着,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学公共危机是指由大学组织发起的,能够导致大学组织或社会失序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大学公共危机对社会和大学组织自身具有较大的冲击性。大学公共危机的诱因源于大学与政府之间的价值冲突,这种价值冲突在大学的组织偏好等因素作用下最终催生了大学的公共危机。由于大学与政府各自的组织性质使双方的价值冲突在所难免,所以,大学公共危机治理的最佳路径选择就是制度化治理。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公立高校治理中的制度性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立高校治理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在于,权力高度集中在校长和书记手中,教师利益代表制度的泛行政化,学生利益代表制度的缺失.制度性障碍背后反映出的是价值的失落,公共利益和学术利益,有效性和效率,民主参与和精英统治是治理结构安排面临的价值性难题.今后,我国公立高校治理需要结构和要素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当生态政治已经成为共识时,作为执行政治决策的公共行政却拖了后腿,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已经不再适宜,我们亟需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公共治理可以成为一种选择,它可以凭借价值理性的追求救治工具理性的泛滥,从而应对生态问题。公民社会组织是公共治理的关键载体,它在生态行政时代的崛起,有利于消除生态问题广泛弥漫于社会中的风险效应。  相似文献   

17.
公共行政作为实践活动必须有价值参照和支撑。效率、公平作为公共行政的工具性价值在公共行政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公共行政的终极价值关切即目的性价值为社会发展和公共幸福。公共行政价值的理想状态则为二者在形下和形上层面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公安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建立公安民警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实现公安文化创新,需要用党的文化理论来指导,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的指引,同时需要营造创新型公安文化环境、找准公安文化建设的立足点,从而实现公安文化新的融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是公共管理的最高价值追求,公共管理活动通过管理的民主化、正义性及公民的广泛参与来表现这一最高价值追求。确立公共管理的最高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首先有利于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区别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其次有利于在公共管理的全球化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实现公共管理的治道变革。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公共管理的民主化、责任化、正义化、参与化和伦理化等方式。  相似文献   

20.
Many higher education (HE) system reforms in the past decades have been built on the paradigm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 However, these reforms have not allowed HE to fully take its value for society into account. In recent years a growing call can be heard to orient the HE sector towards more collaboration, a focus on a larger set of socio-economic objectives instead of on performance alone, less pressure, more trust and legitimacy. In this article, it is stated that NPM has not sufficiently enabled the creation of public value (PV) by the HE sector. This article provides (1) insight into the flaws of NPM, (2) an understanding of PV for HE and (3) a new model to study HE reforms built on the concept of P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