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用石灰和粉煤灰稳定级配碎石得到的混合料,当其符合强度要求时,称为石灰、粉煤灰级配碎石,简称二灰级配碎石.本文从石灰、粉煤灰、土的作用机理着手进行分析,从改善石灰粉煤灰反应环境,添加具有早强作用的结合料两方面采取措施,提出了提高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早期强度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说明了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的强度和水稳定性能的改善机理 ,分析了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的变形性能和疲劳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不同类型沥青路面的抗疲劳性能,采用半圆弯曲试验和数字图像相关法对典型裂缝处钻取的现场芯样进行测试.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疲劳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芯样抽提和筛分结果确定不同路段的疲劳开裂成因.结果表明:现场芯样的抗疲劳性能从高到低依次为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连续级配沥青稳定碎石、间断级配多碎石沥青混凝土、半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与半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相比,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提高了2.0~3.8倍;采用耗散能密度比指标可以准确地预估不同类型混合料的疲劳寿命和实际路面破损率;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开裂成因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不同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层厚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结合ABAQUS有限元模型的力学结果和FE-SAFE疲劳模型的疲劳结果计算了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在重载交通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和疲劳寿命,评价了不同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对沥青路面疲劳寿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级配碎石基层和大孔径透水材料(LSPM)基层比传统半刚性基层具有更好的抗疲劳开裂性能.级配碎石基层中级配碎石层的合理厚度为15~18 cm,LSPM基层中LSPM层的厚度不应超过15 cm.  相似文献   

5.
根据粉煤灰稳定碎石在不同温度、不同龄期的养护条件下其强度的变化情况,总结的一套适合我市高速公路基层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室试验,对掺SBR胶乳及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强度进行了研究,比较了SBR胶乳及聚丙烯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SBR胶乳和聚丙烯纤维都能有效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抗拉强度与抗折强度,能够很好的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其中聚丙烯的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1 .适用范围当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 ,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 ,将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地层部分或全部挖去 ,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二灰 (石灰和粉煤灰 )、粉煤灰、高炉干渣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等材料 ,并压 (夯、振 )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在地基处理方法中 ,我们称之为换填法。若回填的材料为砂、砂石或碎石则形成的垫层为砂垫层 ,此种处理方法多用于小型建筑工程的浜、塘、沟等的局部处理 ,适用于一般饱和、非饱和的软弱和水下黄土地基处理。2 .砂垫层设计砂垫层的一般…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以 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考核指标 ,在风积砂中加入水泥、碎石进行室内配合比试验研究 ,来考察水泥稳定风积砂碎石基层路用性能及水泥含量、碎石含量、碎石级配对路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水泥稳定风积砂碎石做基层在公路上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在配制低标号自密实混凝土时,往往掺加大量的粉煤灰.粉煤灰在低标号自密实混凝土中有:替代部分水泥、节省混凝土成本、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体积变化小、增强混凝土抗裂等作用.微细颗粒的石灰石粉具有早期活性,可以作为辅助胶凝材料,部分或全部代替粉煤灰用于混凝土,不仅能够大幅降低混凝土成本,而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其它性能.  相似文献   

10.
高半刚性基层(多为水泥稳定碎石和二灰碎石)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但其强度形成需要足够的时间,采用自行研制的JU剂和外掺料配制快速修补材料,检查其路用性能,表明快速修补材料在16h内即可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
水泥稳定土延迟时间对强度和干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原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2):68-69,57
通过对商丘一开封高速公路No.15标、No.16标水泥稳定土的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讨论了水泥稳定土延迟时间对强度、干密度的影响,认为在施工中应根据不同土质的延迟时间来指导和控制施工过程,以保证抗压强度和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水泥稳定砂砾各组成,阐明了水泥剂量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样本太小,样本的砂砾级配并不能反映水泥稳定砂砾中砂砾的真实级配情况,致使水泥剂量测定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用拌和好的混合料过4.75mm筛,取通过的颗粒300g,作为样本测定水泥剂量标准曲线,并在现场检测时也采用标准曲线测定时的方法,解决了样本太小的问题,提高了测定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原材料选择、混合料组成设计、生产及施工工艺、养护等各方面阐述了高等级路面基层用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质量控制,重点论述了混合料组成设计及施工工艺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以测试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件为数值分析的对象,考虑试件内部存在贯穿整个试件1-2mm厚的细砂、中砂或粗砂形成的薄弱层缺陷,使得骨料与胶凝材料粘结不充分,针对混凝土的二、三轴强度,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缺陷的存在,不只是降低了材料的强度,同时也改变了分析试件的应力状态.当胶凝砂砾石材料施工方法不当时,骨料与胶凝材料粘结不充分现象是较难避免的,不容忽视;通过试件粘结质量对混凝土影响的分析,提供研究胶凝砂砾石材料筑坝问题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用二灰砂砾作公路路面结构的基层,可在不中断交通情况下施工。基层整体强度高,板体结构比较好,水稳性好,便于施工,降低工程造价,并可废物利用,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6.
将柔性纤维掺入水泥混凝土可以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弯曲疲劳等路用性能,并通过试验建立了柔性纤维混凝土的疲劳方程。结果表明,柔性纤维不但能使混凝土的强度提高,更主要的是可以在重交通条件下,可成倍地提高混凝土的弯曲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纯水泥高性能混凝土以及掺有矿渣或粉煤灰的高性能混凝土的一系列试验,研究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与渗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纯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与渗透性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9768;矿渣混凝土及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与渗透性之间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8075和0.8419;而所有混凝土的强度与渗透性之间的相关性更差,相关系数仅为0.6568。可见,除非用于纯水泥混凝土之间的相对比较,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通常不能反映其渗透性。  相似文献   

18.
Laboratory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uring time, cement ratio and seawater pressure on cement soil deterioration formed at simulative marine soft clay sites. Deterioration depth wa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penetration resistance and penetration depth curves, and the deterioration depth of cement soil with the cement ratio of 7%, reached 31.8 mm after 720 d. Results of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deterioration extended quickly under seawater environment and the deterioration depth increased with the prolonging curing time. In addition, the water pressure could speed up deteriora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cement content, the strength of cement soil increased obviously. At the same time, the deterioration dept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concentration of calcium ion in the cement stabilized soil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epth, while that of magnesium ion gradually decreased. The variations were consistent with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analysis results, and the calcium concentration with depth was in a good consistency with strength distribution at long ter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terioration became more serious with the curing time, and it was related to calcium leac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