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作为财政部长的宋子文以自己深谙国内外经济形势又能够将经济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的过人才干,为获得关税自主权并自定税率,改革海关的关平两结算制度以及改革海关行政制度做出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民政府初期的关税改革,虽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统治,但在客观上至少可以削弱它们在中国的特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修订海关进口税则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实施关税自主数度修订海关进口税则,但这是中外之间经历了数年交涉、先后签署多个协定的过程,不宜简单称哪个关税协定是“第一个国定税则”;历次对海关进口税则的修订在一定程度上结束了中国八十余年来关税不能自主的屈辱历史,对民族工业的某些行业在某些时期的发展起到了保护和促进作用。国民政府几次修订进口税则,实行差等税率的意识有所明确。对于进口关税的财政性及其作用,也应在厘清事实的基础上作具体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关税思想有其悠久的发展沿革历史 ,与西方关税思想相比中国古代关税思想有四方面的特点 :一、中国古代的关税思想具有明显的抑制倾向 ;二、中国古代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不居突出地位 ;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非常注重关税在商品流通和国家经济中的杠杆作用 ;四、中国古代的关税贯穿着以人治税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古代关税思想的特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关税思想有其悠久的发展沿革历史,与西方关税思想相比中国古代关税思想有四方面的特点:一、中国古代的关税思想具有明显的抑制倾向;二、中国古代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不居突出地位;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非常注重关税在商品流通和国家经济中的杠杆作用;四、中国古代的关税贯穿着以人治税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南京国民政府执政前期在对外关系方面发起了修约外交,虽然修约外交的成果并不大,但是毕竟取得了一定成绩,关税自主权的收回就是南京国民政府修约外交的最大成果.关税自主权的收回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收回也具有极大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税自主是独立国家的重要标志。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始自《南京务约》,而收回则始自美国和蒋介石政府订的《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的签订是双方对时局的一次理智的选择,对稳定其国内统治,打开其国际政治局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后“协定关税”的产生,给中国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失去了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海关职能和政府的巨额关税收入.为此先进的中国人民,从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直至共产主义者.都在为实现关税自主而呼号奋斗.  相似文献   

8.
随着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愈演愈烈,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此时欧美国家借发展低碳经济之名征收"碳关税",实则是推行一种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因此,从碳关税的概念和实质来看,碳关税的征收使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下降、产业链断裂和贸易摩擦加剧。要削减碳关税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应采取产业升级、扩大内需和在国内发展低碳经济等措施,以此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清朝嘉道关税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对嘉道时期的关税征收情况评价较低。关于嘉道时期的关税收入是否下降,关税政策调整有无成效,五口通商后的旧有关税体系是否有自我调节能力,通过研究可知,嘉庆道光时期关税收入仍保持500余万两的水平,并未出现大幅度下降。清政府通过停止三年比较、确立关税盈余以及盈余六成以内免议处等制度调整,从整体上确保了关税收入的稳定。五口通商后,洋货大量涌入中国,清廷在关税方面的应对之策,具有极大的惰性和保守性,难以适应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WTO,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革面临更大的压力,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是:1.国家利益最大化原则,即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调整既要有利于实现我国最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2.与WTO规则相适应原则,即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革应符合WTO的规则要求和我国入世所做出的承诺。  相似文献   

11.
北京政府时期,从1912年回国进入外交界到1928年南京政府成立,顾维钧是修订不平等条约的主角。北京政府时期是顾维钧修订不平等条约活动的辉煌时期。他代表中国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叫板说“不”,为中华民族争得了权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北边疆的社会政治生态与社会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边疆的社会政治生态是追求中央权威重构的南京国民政府的重要社会资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边疆,从社会政治生态上可分为甘宁青与新疆两区域;而西北边疆地区的民族与宗教关系复杂,对西北边疆的社会政治影响最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人关于西北边疆的社会舆论,具有政府意识与民众认识重合并轨的迹象,推进了西北边疆建设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接受蔡元培等的提议,实行了大学院制的改革,同时在地方以大学区取代了原教育厅,以期通过教育行政的学术化摆脱陈腐的政治官僚的控制,维持教育学术的独立,促进教育的发展。然而在当时军阀混战、教育独立思想尚未普遍确立的中国,根本不具备实行独立的教育管理制度的条件,以至于这次改革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4.
周家华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5):72-74,88
民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演革是以官治和自治两种基本模式的相互排斥和结合为主轴进行的,经历了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前后期三个阶段。北洋政府时期,确立了省、道、县三级制的地方行政制度,开始了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现代化历程,但不稳固。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建立起了一套从省到邻、闾的严密的地方行政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后期推行“新县制”,建立地方自治与国家行政相结合,自治与保甲制度相结合的新县制。但囿于国民政府本身政权性质、经济极度困难,“新县制”最终没有摆脱失败的厄运。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梳理了民国南京政府教育部实行的高校学业竞试概况,实证调查和归纳了当今我国普通高校学业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民国学业竞试制度对当今高校学业制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视野中的西南边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中国实现了由传统王朝国家政治体制向近代民主政治体制的跨越,中国边疆地区的社会政治形态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西南边疆的社会政治生态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而其在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视野中的地位也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不同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重要性的认识变化较大。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认识的变化,是传统与现实多重社会政治因素合力作用的体现。南京国民政府虽然认识到边疆的重要性,但其政治视野的中心是重塑统一的中央政治权威与一党专政的政治目标,其对西南边疆重要性认识的演变是其政治目标在具体社会政治变迁过程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南京国民政府在对庙产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与佛教界发生了诸多磨擦和冲突。有些磨擦和冲突经过多方协调,基本得到解决;有些磨擦和冲突由于比较复杂,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也未能完全化解。  相似文献   

18.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政府对社会保险比较重视,制定过不少社会保险方面的法规。然而相对于其他险种来说,失业保险立法却严重不足,无论是起草的社会保险法、还是当局大力推行的《工厂法》中都没有失业保险规定。尽管社会各个阶层都认识到实行失业保险的重要性,但是失业保险立法及推行需要更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并不具备。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 ,中共中央对南京国民政府性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 ,曾把南京国民政府当成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权或民族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究其原因 ,主要是 :党的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能力较差 ,共产国际的影响以及南京国民政府阶级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的重要思想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20.
1935年华北事变后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表现为对日态度的日趋强硬和决心抵抗。南京政府对日政策的转变不是偶然的 :日本的步步进逼、英美对日态度的变化、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国民党内部的分化以及西南统一于南京政府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 ,促使南京政府由对日妥协退让转向强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