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定中结构研究包括:定中结构的名称,充当定语、中心语的成分,定语的位置,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定语与中心语的结合形式,定中结构的语法功能。定中结构研究虽已取得较大成果,但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2.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灵活多样,运用广泛。有一种比喻以定中结构形式出现,它把内在特征上有某种相似点的两种事物名词搭配起来,将本体作定语、喻体为中心语,从而构成一种“反客为主、直接比喻”的格式。这种定中结构的比喻简洁凝练,意韵蕴藉,化抽象为具体,暗中转换,形象鲜明生动。例如: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考察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定中结构——隐喻式定中结构的语义和结构特点,从定语标记的有无、定语语义指向、结构的自足与否三个标准先将其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揭示隐喻式定中结构的结构和语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定语与中心词的搭配关系看,定中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合常规搭配的定中结构,另一种是超常规搭配的定中结构,如“岁月的珍珠”、“记忆的底片”等。用“岁月”限制“珍珠”、用“记忆”限制“底片”,是不合常规的,并且近似荒诞。但从修辞的角度来看,这是言简意深、蕴含丰富的警语,在文学作品特别是在诗歌中,有它广阔的地盘。本文  相似文献   

5.
定中结构是表达概念的重要形式,主要表现为定中短语和定中复合词.这些定中结构可以分为一般表达形式和特殊表达形式两种.通过对这些定中结构语言形式的分析,可以得出,隐喻和转喻是导致这种形式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珏 《语文知识》2009,(3):94-96
文章以《晏子春秋》中定中结构“之”句为考察对象,作专书研究。考察定中结构“之”句的形态特征、前后成分的分布以及其在“之”字关系从句中的句法分布现象和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非N式“小N“结构与一般的定中结构不同,“小“在句法上是中心语 N 的定语,语义上描写的却是与N相比较的另一事物M的属性.我们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理论,对这种形义不对称的结构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中,位于定中结构中的"的"从属语标记,是后置性成分;而位于定中结构中的"之"是核心标记,是前置性成分,本文对此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9.
关于《孟子》定中结构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与《孟子》定中结构研究有关的几个问题,即关于定中结构的界定、关于古汉语定中结构研究的现状及意义、研究原则及方法、关于《孟子》其书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特殊“定·中”的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惨的皱纹”“愤怒的拳头”这样的定中结构,其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不一致,本文在肯定它是名词性偏正结构的基础上,对它的语义关系作出解释,并探讨了它的语用范围和语用的构成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名1 (的) 名2"定中结构内部的语义关系主要有两大类,即表领属和表属性.确定这两种语义关系的标准分为主要标准和辅助标准.  相似文献   

12.
动名组合序列的定中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研讨汉语动名组合序列的定中结构 ,探析动名定中组合的选择限制和构造特点。主要论述内容是 :“V N”定中组合对“V”和“N”的选择限制 ,“V N”定中结构的扩展形式和句法与语义属性 ,动词作定语的形式和性质及其定中结构体的四种基本形式 ,最后归结全文要旨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名1 (的) 名2”定中结构内部的语义关系主要有两大类,即表领属和表属性。确定这两种语义关系的标准分为主要标准和辅助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的是“所种树”、“所种”、“所以种”这一类结构中的“所”字。“所种树”的“种树”是定语加中心语的结构;“所种”的“种”是定中结构中的省略式,只出现定语,没有出现中心语:“所以种”的“以种”电是定中结构的省略式,只不过动词定语“种”还带了状语“以〔之〕”罢了。作者企图回答的就是这一类所字定中结构里的“所”字属什么词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定中结构中,英语形容词在句法上修饰中心语,但语义却指向句子中或语境中的其成分。本文运用语义指向理论和分析方法探讨了定中结构中英语形容词逻辑语义指向和特点及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句首"N时的NP"结构是由于时间状语和受事宾语话题化后和主语NP或受事NP发生句法重组而形成定中关系。非典型的"N时的NP"定中结构增强了NP的话题功能并蕴含对比功能。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古今汉语名词的基本句法功能基本一致,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一般情况下,现代汉语的名词不能直接作谓语或述语,为了修辞的需要有时可以临时充当谓语或述语,不过古今汉语名词的句法功能也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古汉语名词作谓语;二、古汉语名词作述语;三、古汉语名词作状语;四、古汉语名词作定语的特殊性,即名词作定语构成的定中结构,这类语义关系比较特殊,显现为"动名之体"的定中结构。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名1 (的) 名2"定中结构篇名在音节、组合及语义认知方面呈现出一些特点。"名1 (的) 名2"定中结构篇名化的动因不仅体现在称名性和话题性上,还体现在节省空间、扩大信息量上。  相似文献   

19.
刘春卉 《天中学刊》2001,16(1):86-89
"的"是现代汉语中最活跃的虚词,因它而引起的歧义现象复杂多样,如施事主语与普通定语混同;粘着性定中结构与一般定中结构混同;"的"的隐现不当;语气词"的"与结构助词"的"同形同现;动态助词"的"与结构助词"的"同形同现.  相似文献   

20.
"土"与不同名词结合表示不同意义,是有规律可循的。黏合式定中结构要求定语所表示的属性必须是中心语概念的分类根据,这一结构语义条件和不同词性的"土"与中心语的语义关系,制约了"土"与不同意义名词组合时的具体表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