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2年3月,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率领一个创作小组赴朝鲜抗美援朝前线采访。3月22日巴金先生和17位文艺工作者一起,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见面。会见中,彭德怀司令员以他的朴实和气度,吸引了从国内去的文艺工作者;以他坚定的立场以及对民族、对祖国的爱,感染了所有的同志。会见结束后,创作小组的同志在讨论彭司令员的谈话时,都希望巴金先生写一篇“会见记”来记录这次有意义的会面。由于内容的丰富和主人公的感染力,巴金先生在25日晚上8时开始,用了三个多小时,“一挥而就”(巴金自述)地写了《我们会见彭德怀司令员》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2.
培根曾说:写作使人精确。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掌握写作要诀,提高写作能力,我们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熊德车兒先生为读者开设本专栏。熊教授幼年随父母定居英伦,在牛津大学先后取得文学学士、硕士学位。1950年底回国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关于师范教育》一文(载《中国教育报》1984年2月13日),对我国大学写作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未来趋势的预测,在高等学校写作教学界引起了反响。不少同志认为大学的写作课应该积极发展,需要刻不容缓地振兴。我们认为叶老的说法是有道理的,特别是他对当前高校写作教学弊端的剖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近代中国文化界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鲁迅先生一生著述丰富,留下近千万字的各类作品,在他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有关写作的精妙论述不在少数。下面摘选的关于写作的五句话,仅仅是先生论述的沧海一粟而已。让我们走近这些雪爪鸿泥,  相似文献   

5.
一、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近来,我阅读有关研究柳宗元的文章,发现一个普遍存在却不引人注意的问题:许多柳学研究者(甚至包括一些著名学者)认为柳宗元最初是被贬谪韶州(今广东韶关)而不是邵州(今湖南邵阳)。如当代文化名人李元洛先生在其新著《绝唱千秋·绝句文化大散文》中说到:“三十三岁的柳宗元,正当风华正茂之年,先贬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刺史,行行复行行之际,掌权者意犹未已,半路上再将他贬为永州司马。”全国柳学研究会会长孙昌武先生在其名著《柳宗元传论》中说:“永贞元年九月,柳宗元被出为韶州刺史。他‘累郡印而南适’,带着年近七旬…  相似文献   

6.
陈望道先生是我国现代知名的学者,他不仅在语言学、修辞学等领域建树颇多,而且在写作学与写作教育方面亦造诣颇深。他在1922年出版的《作文法讲义》一书“,堪称我国现代写作学研究的奠基之作”(福建师大潘新和语。本文引文均出自该书,以下不再加注)。陈望道先生在写作教学上最有影响、也最有价值的贡献是对建构现代写作教学体系的尝试。我国传统的写作教学多现象描述,少综合概括,基本上没有宏观意识。针对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陈望道先生试图努力改变人们的“只是零碎掇拾的惯习”,而追求一种“有组织的风尚”,即努力把握文章的…  相似文献   

7.
1998年正回月22日,是朱自清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以绒心目中的朱自清先生》为题,我们开展了一次写作活动。通过写作。达到了两个目标:一、促进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二、了解来自清先生的生平和他一生追求光明的思想历程,接受朱自清先生人相勉力的熏陶。在引写过程中,我注意启动学生的思维,精心设计了引写过程:第一步,收集资料,开座谈会。初三学生对朱自清先生的了解,仅仅是读过他的《春》和《背影》,从《谈骨气》一文中知道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所以还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有关朱自清先生的生平资料和先…  相似文献   

8.
妙文千改     
文章是写出来的,但又常听人说:“文章是改出来的。”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强调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客观事物是十分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反复认识,才能反映恰当。修改文章实际上是对客观事物再研究再认识的过程,它能够提高文章的准确性。周恩来说过:“伟大的政治家、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修改工作都是非常严肃的。”鲁迅先生曾说:“写完后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本人就是这样做的。他的散文《藤野先生》,修改的地方就有一百六十多处。清代曹雪芹写作《红楼梦…  相似文献   

9.
一、写作年代《桃花源记》的写作具体年代,研究家们看法是不一致的。王瑶先生认为当写在公元四二一年。他说:《桃花源记》开头写的“‘晋太元年(按:太元晋孝武帝年号)中’”,“并非渊明实际写作年代。据陈寅恪先生《<桃花源记>旁证》所考,则渊明写作材料的主要根据,是来自如《赠羊长史》一诗中所说,由征西将佐归来后所谈的西北人民逃避苻秦暴虐的情形;而其理想成分,则与《拟古》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心理学专家钟为永先生,长期从事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工作,尤其致力于阅读教学心理和写作教学心理的研究,最近,他的又一部新著《写作教学心理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出版,以下简称“钟书”)问世了。这是作者语文教学心理学一系列著作中的新著,也是我国第一本写作教学心理学的专著。钟书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内容广博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这一届学生是王汝海先生的关门弟子。送我们毕了业,先生就退了休,其实他早已过了退休年龄。听说他现在仍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东西。老有所乐,这应该是挺不错的事。而我知道,先生比以前更加寂寞了。   先生给我们讲写作课。他虽不是一位才气横溢、语惊四座的名师,然而他带给我的,却是一生也无法释怀的感动。   当时班里来脱产进修的同学,多半是老大不小的民办教师,他们较多忙于教学、种田和打理一家人的生活,大概也就无暇读书了。先生对于大家的知识根底和学习态度,恐怕是有些失望的。爱之深,则恨之切,先生想要同学们…  相似文献   

12.
阅读朱自清先生的纪实散文《背影》,我们无不为文中浓浓可触的父子深情所感动。抒写亲情是记叙文写作中一种常见的题材类型,可为什么我们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情不感人呢?朱自清先生为我们上了一堂高超的作文课。他这篇打开心灵窗户尽抒肺腑之情的文章,有许多写作技巧很值得我们好好琢磨和学习。  相似文献   

13.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著名学者、诗人、文学评论家耿建华先生认真阅读了金磊的诗作,他为发现这样一位年轻的校园诗歌作者而兴奋,并对金磊的诗做了评论,同时也告诉我们,高中生金磊已具有了能够成为诗人的潜质。我们也看得出,金磊的阅读量是很大的,他的写作也是相当勤奋的,可以说,这样的同学,离成功并不遥远了,我们祝愿他成为一个拥有丰硕成果的诗人。让我们来读一读耿建华先生对他的评价吧--  相似文献   

14.
张志公先生对作文教学的贡献孙移山张志公先生离开我们一周年了。缅怀张先生,我总忘不了他在作文教学方面给我们的教诲。记得那是1951年,我刚刚升入初中。一天,在阅览室里我看到一本创刊不久的《语文学习》杂志,上面有一篇连载文章,题目叫《写作杂谈》,署名“纪...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情景语境作文教学经典范例,洪宗礼先生的《你看他(她)像谁》,与发达国家交际语境作文教学研究进展同步。该课为我们提供了利用情景语境因素激活写作欲望,根据情景语境作文需要教学写作知识,依据课堂情景进行情景评价等先进的作文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6.
1952年,《龙须沟》一剧在北京上演之后,老舍先生在《〈龙须沟〉写作经过》一文中说:“在我二十多年的写作经验中,写《龙须沟》是个最大的冒险。”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任何一位成熟的作家,当他写一部作品之前,总是要进行一翻认真的准备工作。如他需要深入生活获取素材,并进而筛选  相似文献   

17.
正一见过莫言一面,是在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召开的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会议的主题是"讲述中国与对话世界——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那时,他已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很多地方都盛情邀请他去开讲座,而他常常分身乏术。但北师大的朋友自豪地说:"莫言不会拒绝我们的邀请,因为他就是我们国际写作中心的主任嘛!他的硕士导师是童庆炳先生。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代著名革命文豪鲁迅先生一贯把外国语当作人生斗争的一种工具。他懂得俄语、英语、法语和日语。尤其是日语,他不只能看、会说,且能熟练地运用日文进行写作。他经常教育青少年要懂一门外国语。据他的一个学生回忆说:“他常常对我说,不但要读中国的好书,也要读外国的好书.并且科学书籍也要多浏览,不要仅仅抱住目下流行的时髦书。此外,他也告诉我,必须要懂一种外国语,多学会几种更好。”(俞获:《回忆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鲁迅针对我国文化和科学技术落后状况,坚决主张我们必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务期清除糟粕,吸取精华,以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他在致许广平的信中,给她指出“不能看别国书”,这是“一个吃亏之处”。(《两地书(85)》)后来,他亲自选出课本给  相似文献   

19.
去年春天,我市《小作家》杂志社搞了一个“爱祖国、爱家乡”的征文活动。我们五(1)班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特别高,特别是写作兴趣小组的几个同学,接征文通知的第二天,就有三位同学央求我修改文章。恰巧这天我去参加镇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同时本周我还要上校级观摩课,给学生面批做不到,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建立初期,郭沫若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一个青年学生写信给他,向他请教写作的窍门,他在回信中一连写了十个“改”字。 郭沫若写作的确是在“改”字上下功夫。他为四川省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题词就先后改过十多次才定下来。先题“永垂不朽”,改为“浩气长存”,改为“气壮山河”,他认为太一般化;又改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