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二册《登泰山记》中,教师教学用书将“望晚日照城郭”的“望”字解释为“远看”。配套的朗读磁带读为:“望/  相似文献   

2.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是新教材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第三册《登泰山记》中的一句话。在教学过程中,当我诱导学生讨论本文语言特点时,有学生举手:“根据有关资料(己提前印发给学生),我觉得:教材中该句的标点和《教师教学用书》‘望’义的注释都欠妥。”毛头小子,口气不小!是不是徒有狂妄呢?《登泰山记》是传统篇目,各类高校、高中教材从来都是这样标点注释的呀!我也颇感疑惑。可他阐述完毕,同学都点头称是,赞叹不已。具体内容:(1)该句教材上标点是: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教师教学用书》中译文是:远望夕阳照耀泰安…  相似文献   

3.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是新教材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第三册《登泰山记》中的一句话。在教学过程中.当我诱导学生讨论本文语言特点时。有学生举手:“根据有关资料(己提前印发给学生).我觉得:教材中该句的标点和《教师教学用书》‘望’义的注释都欠妥。”  相似文献   

4.
《登泰山记》中有"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之句,课本对"望晚日照城郭"只对"城郭"注曰:"这里指城。"作了这样的一个注,课本编者可能以为其余词语不难理解,没有加注之必要。配合这册课本教学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该句的翻译是:"远望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宛如一幅画。"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韩石山,在1995年12月23日《湖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同是登泰山》的文章。第一册《雨中登泰山》中的一处并误。特摘录于下,供教师教学时参考。 "明明有水流,却听不见水声。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  相似文献   

6.
姚鼐的《登泰山记》有句:“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自若摴蒲数十立者,山也。”其中的“稍”课本未注,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编)则译为“渐渐地”,辛正主编的《部颁篇目高中古诗文》(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版)也注云:“稍:副词,逐渐,渐渐。”我以为,这里可能存在误读的问题,此处的“稍”不宜理解为“渐渐”或“逐渐”。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学用书中,对《曹刿论战》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一直是这样翻译的:(曹刿)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登上车前的横木瞭望齐军。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指导作用。教师用书的分析定势导致的负面影响令人担忧,如何消除《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分析定势的负面影响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教师教学用书发展缓慢笔者比较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种教师教学用书:一种是高级中学语文第二册(必修)《教学参考书》(1998年版),一种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2003年版),一种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2004年版)。通过比较,发现以下几个变化:1.外观有所美化。1998年版教师教学用书为小32开本,封面为纯白色;2003年版和2004年版的教师教学用书变成了大16开本,封面也由单色变成了彩色。2.模式有所转变。教师教学用书结构表(表1)1998年版教师教学用书“课文说明“”思…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师用书》),是为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的教学用书。实际上它已成了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备课指南,因而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也许由于编著者的仓促,教师用书的评注、解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师用书对《登鹳雀楼》一诗的解释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依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正滚滚流向大海。我们认为这种解释是对《登鹳雀楼》的一种误读,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一直以来是很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在一些地方,《用书》遭遇到了一些尴尬。一些老师从书店与网络找来各种所谓的名师教学设计,无需再花费精力与时间研读教材,就可以应付下来。相较之下,《用书》则因教材解读、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太过简洁,也没有完整的教学流程和教学形态,紧要的语言现象的提炼等工作还要由教师来做等原因,受到了冷落。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弃《用书》而悉听专家与名师建议的做法,会实质性损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在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流程的过程中,《用书》的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景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象有真魂张小静《雨中登泰山》是李健吾写的一篇游记。我认为结合旅游职业教育专业课《导游业务》,探索《雨中登泰山》课文的教学思想是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课文中,对泰山自然景物的观察是多侧面、多角度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力正是旅游专业学生所必须...  相似文献   

14.
王美问:《雨中登泰山》有何新意? 关于东岳泰山,远有姚鼐《登泰山记》的名篇,近有杨朔《泰山极顶》的佳作。要想写出新意,实在太难。但李健吾同志的《雨中登泰山》独辟蹊径,富有新意。一、新的角度。像《登泰山记》、《泰山极顶》总是着眼于晴日的泰山。而《雨中登泰山》不蹈前人故辙,另辟蹊径,着眼于雨中泰山。其中:1-2节写冒雨登山,一偿宿愿。3-9节写雨中泰山,美不胜收。10-11节写独享雨趣,别有风味。特别是一些雨中奇景,别有一番情趣:虎山水库,飞瀑直泻,吼声震天;雨中登山,山溪作陪,大水漫径;悬泉高挂,百珠散玉,细雨湿身。总之.泰山雨景是“人人心中所有,个个笔下所无”的。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的,供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师用书》对我们广大音乐教师而言,是极其宝贵的、不可多得的“好帮手”。因此,静心认真阅读《教师用书》,理应成为广大音乐教师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6.
《教科书》与《教师教学用书》内容有出入滁州市一职中林清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是一套权威性的教学参考书,是与现行初中语文教科书同步使用的。在使用中,发现二者多处不统一。现举数例如下:l、教师用书15课《白杨礼赞》一文后的语法部分,第113页与教科书有...  相似文献   

17.
《教学指南》是与大象版《科学》教科书相配套的教师用书,是教材教学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编写组编写这套教师用书的宗旨是“引领教师领悟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帮助教师开阔  相似文献   

18.
王剑萍 《亚太教育》2020,(6):180-181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用《教师教学用书》引领我们学会分析教材,精准地设计教学。但是,我们研究参考的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该知识点所对应的《教师教学用书》,还应溯本逐源,弄清知识的生长点,研读生长点所对应的《教师教学用书》,厘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设计好精准的复习题,让学生在类比中发现,在类比中建构。  相似文献   

19.
<正>《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以下简称《用书》)是教师案头重要的乃至必备的参考资料。其指导思想是体现新课标理念,为一线教师教学服务,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完成好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用书》力求做到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内容,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调动教师钻研教科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用书》的这一自我定位,再加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这一闪亮标签,无不暗示着其权威性与示范性。在文言文释义方面遇到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撰写《登泰山记》教案过程中,对文中所记泰山地理情况不甚了解,曾写信请教山东省泰安市文物管理局,得文管局程继林同志热情回信,解决了疑问。现将与程继林同志的两次通信摘录于下,以备同行参考。[通信一]泰安市文物管理局:姚鼐《登泰山记》一文中,有一段文字是对泰山三谷及天门作考证。我们查阅了一些教学参考,对这段文字皆未作具体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