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宣 《武当》2006,(10):47-47
为弘扬民族文化,配合2008年奥运会武术宣传,由中国武术协会主办、中国武术研究院监制,北京达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河南省中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摄制的《中国当代优秀武术拳种》大型系列音像片近日开机。该系列音像片以中国当代131个优秀武术拳种为主题,经中国武术协会组织专  相似文献   

2.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4):F0002-F0002
拳种纷纭,门派林立是传统武术一道特殊而靓丽的风景。然而,何为拳种,何为门派,却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武术拳种是在一定人群中传承,具有完整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的拳术种类。武术门派则是以武术拳种为组带所形成的一种武术组织、由此可见,武术拳种是武术门派的载体,武术门派是武术拳种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2007,(2):53-53
2006年12月30日,河北沧州孟村,中国八极拳之乡,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家、武术爱好者近千人会聚一堂,参加纪念杰出八极拳家吴秀峰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活动暨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落成典礼。来宾中包括了八极拳以及各拳种流派的民间武术家,体现了"天下武术是一家"的团结  相似文献   

4.
基于武术国际传播基本模式,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对象4个方面汲取经验,以期对武术未来的国内外传播推广提供助力。研究建议:传播者方面,政府将武术设置为大中小学必修课程与中考体育必考科目,强力强制推动武术发展。传播内容方面,根据国际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武德准则》。传播途径方面,借鉴跆拳道道馆模式,建立国际间统一管理的特色拳种武馆。传播对象方面,以拳种为界限划分传播对象,进行针对性教学,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5.
高贯发 《精武》2010,(12):77-77
拳种的形成,标志着武术发展的真正成熟。明清时期,武术拳种林立于世,不同流派的武术,沿着各自的技术特点发展起来,形成了南拳北腿等的技术风格特点。审视武术拳种的历史发展历程,能透视出各时代武术拳种的概貌,反映出武术拳种对武术存在与发展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武术是当代大学生的健身途径之一。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高校武术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应从基本功基本动作开始学起,正确理解和运用武术术语,学会看图、识图,掌握套路组成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区分拳种的风格和特点,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武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武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怛是长期以来,在武术史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得比较少,而且所研究和涉及的内容也都是单一拳种的研究,对各拳种之间存在的横向联系却很少有人问津。因此到目前为止,写武术史只能是分阶段地对各历史时期的武术按拳种孤立地加以介绍,而对于各个拳种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武术拳种的产生是中国武术体系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武术拳种,丰富和完善了武术内容,使其异彩纷呈。武术拳种的形成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自身的攻防技击和理论体系,不同的地域文化等都影响着武术拳种的形成。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拳种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武术拳种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图腾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被冠以中华文化全息缩影的武术也同样会受其影响。文章通过对动物图腾、自然物图腾、神话人物图腾这三个方面如何影响武术文化生产进行初探,认为:动物图腾生产了武术的技术、拳种、门户、理论,自然物图腾生产了武术套路的雏形,对神话人物图腾生产了武术传承的文化空间和具体化的武德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武术各拳种流派共性即身体的内外、形与神、攻防技法、动静变化、刚柔相济、套路与审美以及健身与武德诸方面进行了武术流派之间存有的技术和特点上的共性探析。目的在于弘扬中华武术精神,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牛郎门”武功是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是国家传统武术重点挖掘和保护的优秀拳种之一。  相似文献   

12.
马斌 《体育文化导刊》2012,(6):128-130,137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武术拳种的发展现状。中国武术拳种数量繁多,风格各异,现今却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具体表现为众多拳种发展不平衡,并呈现出"分层"现象。参照其他同类技击项目,根据当前各拳种的自身情况以及武术段位制存在的不足,提出武术各拳种应走向段位制、标准化的发展模式,以体现各个拳种的特色,促进拳种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体育全球化中中华武术的生存危机和发展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对"全球化"与"文化帝国主义"的探讨入手,就"体育全球化"进行分析,由此引出了"体育的文化帝国主义"的命题,并在此命题下阐述了被同质化的"武术体育"的出现,以及"武术体育"形成的原因和"武术体育"的当代生存形态.通过分析认为:(1)"体育全球化"可说是文化帝国主义向体育文化领域渗透的掩体.(2)在"体育文化帝国主义"挟制下的中华武术,已经被同质化为"武术体育".(3)"武术体育"的当代生存形态主要表现为"折衷主义"路线双轨制的消亡和各拳种技术体系逻辑统一体的解体.(4)武术文化身份的重新确立是武术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抉择,武术各拳种的继承与发展是武术多元进化的必经之路.大力发展武术文化产业是增强中华武术信息流,抑制西方体育对中国身体运动文化控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拳种是构成武术大厦的基石,是武术技理与文化的完整承载单元,武术文化传承应以拳种为单位切入。"拳因人兴亦因人亡",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是拳种传承的关键。基于当前拳种传承"僵死"与"活态"的背离、拳理提升的滞后及传承人的老弱与后继乏人的严酷现实,研究着意从武术普及与推广、拳种传人及拳种生存"场域"三方面展开。研究认为:武术普及与推广必须强调拳种意识;拳种传人培养应从民间师承、专门武术机构及普通学校三方面铺开;应关注于拳种生存之"惯习"、"地域"与"时域"三域的维护与调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武术技术规范的难点作为审视现行武术段位制的视角,对现行武术段位制提出了质疑,并详细分析了武术技术潜在的规范角度及规范程度;同时以现代武术来源于传统武术为理论依据,在认识的视角上,把现代武术的构成内容回归于传统武术不同拳种中作为新的认识方法,使拳种的历史演进承载起武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从而在思维上构建了武术技术规范的新角度——"拳种",为武术段位制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6.
陈伟 《武当》2013,(1):2-F0002
徐州尚武之风兴盛,武术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名家辈出,是中华武术文化发祥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起源或流传于徐州民间的武术拳种有37种之多,占全国129个武术门派拳种的28.7%,是中国武术拳械门派的富集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江南船拳这一面临失传危机拳种的起源、传承方式、技术特征的分析,为船拳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武术拳种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为其在民间的广泛流传与习练、进而融入全民健身系统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之后,北京市武术协会在京郊八渡召开了2002年工作会议,本届会议是继1992年北京市武协各拳种大会之后的又一次武术盛会,其宗旨是进一步探讨武术在建设北京成为国际体育大都市的  相似文献   

19.
梅山武术是2014年入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南的一个优秀拳种。梅山武术选择中小学校为发展的主要路径,对梅山武术的有效传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梅山武术在中小学校发展的现状分析,挖掘梅山武术在校园开展的价值,了解梅山武术课程在中小学校推行的具体困难,提出梅山武术在校园发展的相应对策,以期促进梅山武术在中小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体育地理学范畴下的中国武术区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地理学、体育学、历史学理论,结合文献资料法对体育地理学理论背景下中国武术区域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认为,武术区域研究作为地理学、体育学、历史学与武术文化学的交叉学科的共同理论研究,具有较深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对挖掘和发扬中华传统武术、促进区域武术拳种的继承、弘扬和发展均有积极作用.目前关于中国武术区域理论的研究有武术地理理论研究、武术拳种区域分布、地域武术文化和武术人才分布几个方面,其中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理论较为突出,武术区域研究的发展趋势应该结合地域文化特征和武术风格,探析特定地理环境下丰富武术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