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凉江情思     
连日阴雨,今天转晴,阳光隔窗射入,室内显得明亮起来。我仔细翻阅着为编写冀南日报始末收集的材料,心儿长了翅膀一样,又飞向遥远的清凉江畔。北方多叫河,不知为什么冀南平原上有条河却叫清凉江。它自西南而东北,穿越几个县,与黑龙港河相连。古代也许有清水长流,而后来却如同黄河故道,沙丘起伏绵延,冬春沙流似水。不过,到夏秋季节,丛林繁茂,遮蔽大地,似一条绿色长龙,横卧广  相似文献   

2.
董倩  南香红 《今传媒》2004,(6):16-18
短片解说词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有一条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叫塔里木河。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的原因,这条曾经丰沛的河如今老了,在她弥留之际,《南方周末》记者南香红沿着沙漠,寻找她曾留下的足迹。 主持人:你好!南香红。我看到你很多报道都是关于文化、历史方面的,其中像塔里木河的报道,属于时间上比较早的。当时你报道塔里木河,为什么?南香红:报道塔里木河是我在《新疆日报》做记者的时候,因为塔里木河在新疆,特别是和新疆南部人民的生活关系非常紧密。主持人:这条河的确很重要,当时你在报道这条河的时候,它已经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引起了你的重视?南香红:有一次我到塔克拉玛干去采访,车在沙漠边缘走的时候,我就看到一条非常小的像渠沟一样的河流在那儿流。我就问同行的:那是什么呀?他就告诉我这是塔里木河,当时我非常的震惊。主持人:为什么会震惊?南香红:因为从小在我们学习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一条内陆河。我原来想象它是一个水量非常丰沛的、非常浩荡的一条大河,没想到我看到的是一条非常可怜的小渠沟。主持人:有多细?南香红:大概也就是三、五米宽。它的河两岸周围的沙山已经非常的高,马上就要淹没这条河的趋势,而且里面是非常浑浊,非常...  相似文献   

3.
正在濡湿闷热中,在粽香飘荡间,在隐隐的江南气息里,遥望一条河,一条江南的河。迷人,忧伤。这一天,一场"龙舟雨"刚刚下过,濡湿闷热中,粽香正在人们的舌尖上舞蹈。我用我买给自己的万仟堂茶具,装模作样地给自己泡了一壶白茶。白茶来自江南,我闻到了江南的气息。然后,我翻开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没有方向的河流》。  相似文献   

4.
去年夏天,忻州日报社年轻记者杨社生历时25天,徒步走完了流经忻州地区境内最长的河流——滹沱河。有意思的是,这条河在山西忻州地区境内有260公里长,而他却多走了110公里。盖因为他寻访了河两岸珠玉般镶嵌的历史文化名迹。这路走得实在不算冤枉。既增加了这条河流的丰采,又增添了文章的厚度。我是在报纸上看到他走河消息的,孤身一人,不借助任何交通工具,用脚板丈量一条历史悠久、耐人寻味的河流,这行动本身的勇气就让人赞叹。后来,陆陆续续在忻州日报上看到被冠名叫滹沱河纪行的文章,一组25篇,每篇约2000多字,总括有5万多字。无论是作为同乡还是作为同  相似文献   

5.
去年12月初,我到清镇市暗流乡进行“走转改”,在农家住了两个晚上。回来写了《山那边,一条有节奏的河》一稿,刊载在12月14日的贵州日报报10版。参加集团举办的7次“走转改”培训班,以及这次蹲点采访的经历,使我对“走转改”活动有了更多的自觉。自觉,不仅仅是指自觉性,我认为,它更多地是指自身对业务上的反思,以及由此而来的体会和感晤。  相似文献   

6.
一本精美的摄影佳作摆在我的案头,一幅幅或黑白或彩色的照片是那样传神、耐看。它由极具权威的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著名摄影家吕厚民题写书名——《赵有强新闻摄影作品》。而它的作者却只是我省一家地市报——《常德日报》的一名年轻记者。他叫赵有强,今年才38岁。赵有强"出道"的时间不长。初识摄影时,他还在企业工作,只是偶尔拍拍照片。虽说在几年内有100多幅新闻、艺术照片上了全国的诸多报刊,也有10来幅作品获奖,但他仅能算一个"低烧"都不是的"发烧友"。1992年11月,常德日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辑、记者,他才挤进新闻圈,成为一名专职摄影记者,开始了在新闻摄影这条长路上的艰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有两条母亲河:一条洋派大气、气象开阔;一条温婉曲折、灵秀妩媚,前者是黄浦江,后者即苏州河。二者携手,孕育出一座繁华之都。苏州河正式名称叫吴淞江,它有千年历史可以追寻;它也曾是通海大江,烟波浩渺、气象浩荡,江面最宽阔处有20里之遥。然而岁月变迁改变了其形貌,泥沙沉积、河道更替让它风涛平息,  相似文献   

8.
徐珠 《湖北档案》2006,(5):27-28
我的父亲徐在心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曾任湖北省档案局副局长,1990年离休.父亲出身于河北武邑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武邑县位于冀南平原,冀南平原抗日根据地是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同志开辟、领导的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至今年9月,《昆山日报》复刊已20整年。它在有过"昆山之路"美誉的大地上,正走着一条"《昆山日报》之路"。两个十年,五分之一世纪,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是,中国社会却历经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迁。先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人事都经受了经济体制剧变带来的洗礼,改革开放进入到"深水区"。稍后是互联网由初起到勃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0月25日,《咸阳日报·周末版》在一版刊发了一条题为《张军为服兵役的儿子订阅〈成阳日报〉》的新闻;同年11月4日,《兰州晚报》又在 B1版刊发了同一作者采写的同人不同事的新闻《子参军牵挂家乡事父为儿订兰州晚报》。笔者读了这两则新闻,总觉得有几句话要说。我不敢断言这位叫张军的父亲为儿子订阅《咸阳日报》、《兰州晚报》的事实有假,但新闻中所反映的有些地方明显属于编造。比如,《咸阳日报》  相似文献   

11.
难忘编辑情     
写稿,在我的生涯中占有一席之地,一年下来也有上百篇稿件被各地新闻单位采用,去年还被《江山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回头看去,引我走上这条“文路”的是《江山日报》专刊部编辑夏哨荣。 论学历,我初中都没毕业,可平时喜欢动笔,有时也把自己认为较好的稿件投寄出去,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却从未能上报。几度失望,又几度重提笔杆,蓦然想入非非:我又不认识编辑,哪会用我的稿!“爬格子”与我无缘了。 1994年3月14日,近一年时间付出的汗水,终于换来了一点收获,一篇题为《街头怪事》的言论被《江山日报》采用。当时的心情甭提有多激动,写稿热情顿时高涨百倍。我利用空闲时间跑东家串西家采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三月之初,全国大多数日报,都是刊登过新华社报道陕西省政府的一条新闻的,而且不少报放在头版,显然是把它当作民主政治在前进的实例来处理的。对于这条新闻,我却相当地不以为然,认为它反映了我们记者的缺少见识。事情是由陕西省政府的一个违法文件引起的。该省延川县统计局长在上报县农民纯收入时弄虚作假,笔下生花地吹嘘“突破200大元”,县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13.
北京的桥梁     
北京卢沟桥由于历史上的卢沟桥事变而名震中外,实际上它也是北京地区最长、最古老的联拱石桥.金朝在北京建都后,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6月,下令造石桥,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3月建成,定名广利桥,因为这条河当时叫卢沟河,人们还是叫它卢沟桥.桥身用坚固的花岗石建造,桥长266.5米,桥面宽7.5米.  相似文献   

14.
在西安,我住闹市的一角,门前没有山,也没有河,但是依然有风景。每天看的是城市的风景。 西安城内东南角,有一条街道叫建国路,名字是后来改的,1949年之前叫玄风桥。“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在西安时的公馆就建在这里。小街直对的城门叫建国门,门开于“文革”时期的1968年。是为了红卫兵造反和游行方便。  相似文献   

15.
赵钊 《新闻传播》2006,(5):32-32
写回忆录,一般都是写过五关斩六将,来见有写走麦城的。可是我思来想去,生平得意的事儿还未想起来,倒是那些一想起来就脸红的事儿先涌上心头。无奈,就写这个吧。1949年6月,我作为老《哈尔滨日报》的一员来到松江、合江两省合并后成立的《松江日报》。不久,《松江日报》成立了一个记者组,成员有:戚贵元(组长)、陈昭、罗溟、王达人和我。我分工政治活动报道,时年22岁,还不是党员(这叫“伏笔”,下文便知)。在记者组两年里,我写过一些重大政治活动报道,如哈市首届国庆节大游行的报道,当时贵元还称赞它颇有《西瓜兄弟》的味道呢。  相似文献   

16.
翟丙军身高1.66米,体重90公斤,是一个典型的“胖兵”。10年前,一列火车将翟丙军从冀南平原载到辽东半岛,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此,我便踏上了军旅之路,也踏上了一条用笔来倾诉内心孤独寂寞惶恐或者愉悦欢欣甜蜜的业余创作之路。”1999年春节前,翟丙军在回家探亲的火车上,突然萌发了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他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通过深入构思,最后决定要写一篇反映当代军人婚姻爱情和现实生活的小说。到老家魏县县城后,他没有急着回农村家里看望父母,却乘车到他几个要好的战友家中,采访军嫂去了,而且一去就是十多天,回到家时已是大年除夕。归队后,…  相似文献   

17.
走笔西安     
在西安,我住闹市的一角,门前没有山,也没有河,但是依然有风景.每天看的是城市的风景. 西安城内东南角,有一条街道叫建国路,名字是后来改的,1949年之前叫玄风桥."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在西安时的公馆就建在这里.小街直对的城门叫建国门,门开于"文革"时期的1968年,是为了红卫兵造反和游行方便.  相似文献   

18.
生活很象连环套,它们常常一环一环地互相牵引着。我尝试投稿的历史,始于1925至1926年间,第一个落脚点是故乡绍兴的《越铎日报》副刊。那时我是个小学教师,有些学生长得比我高,农民背后管我叫“小先生”。第一次大革命以后,《越铎日报》改为《民国日报》,我继续投稿。那是我自学写作过程中的“描红”阶段,但对我后来的生活道路,却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雕像孤单     
萨拉曼卡是怎么一个地方?除了一所与城一样大的萨拉曼卡大学,我想它剩不下什么别的东西.当然,还有一条不敢小看的河;因为一部有趣的异色的书,它的题目是<托尔美斯河上的拉撒路>(Lazarillo de Tormes)--乃是世界流浪汉小说的鼻祖;所以这条跨着一座石头罗马桥的浅浅的河,也就成了一处文学圣地.  相似文献   

20.
雕像孤单     
萨拉曼卡是怎么一个地方?除了一所与城一样大的萨拉曼卡大学,我想它剩不下什么别的东西。当然,还有一条不敢小看的河;因为一部有趣的异色的书,它的题目是《托尔美斯河上的拉撒路》(Lazarnlo de Tormes)——乃是世界流浪汉小说的鼻祖;所以这条跨着一座石头罗马桥的浅浅的河,也就成了一处文学圣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