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先看一组数字:“11”、“128”、“315”、“51”、“54”“61”、“64”、“71”、“77”、“81”、“911”、“101”、“1111”、“129”。这些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应当怎么读?  相似文献   

2.
新闻这一行,什么是最有意义最值得不懈追求的呢?我们以为是作品,是出一些"有影响""放得住"的东西. 在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摄影史上,有一个人物,他的作品--关于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关于白求恩,关于鲁迅,关于周恩来,关于抗日军民的许多照片,影响巨大,成了历史的珍品,使人们感到震撼,使人们难以忘怀,使人们把他的名字与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相联!他,就是沙飞.  相似文献   

3.
酒,从其诞生之日起,便置身于争议的漩涡.有人盛赞它是琼浆玉液,也有人视之为洪水猛兽. 作为一个媒体人,特别是一个与"酒"字朝夕相伴的行业媒体人,我曾在内心追问,酒究竟是什么?它的价值何在,它能否支撑得起一份报纸的深度与厚重?  相似文献   

4.
樊淼 《图书馆界》1999,(3):50-50,F004
开馆时间的"短"、"死"、"乱",成为制约山东工业大学图书馆全面提高服务水平的一个障碍.据笔者调查了解,驻济高校多数图书馆也有存在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5.
"偶联""偶合""耦合"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曾收到一篇题为<胫骨轴向旋转运动与膝关节屈伸运动耦联的实验研究>的稿件.这里的"耦联"是指2种运动形式的相互作用,显然用"耦联"是不合适的.在与作者沟通时我们发现作者对这2个词的词义有误解,这引发了我们对"偶联""耦合"及相关的"耦联""偶合"这4个词的兴趣,因而在此对它们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将2003年11月以来互联网上广泛讨论的"木子美现象"作为典型的主动型隐私公开化个案,围绕以下问题加以分析和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要把自己的隐私公开,动机是什么?隐私是怎样被公开的?公开后的隐私作为一种媒介传播的信息,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看到或知道别人隐私的受众个体是怎么想的?隐私公开化的启示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书籍装帧设计在书籍的出版发行过程中起着无声推销员的作用,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形式简洁的设计语言,高纯度的色彩艺术构成,以及有创新的整体构思形成了书籍外在形式的感召力,成为书籍装帧设计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8.
"公民新闻"又称为"参与式新闻".目前并没有对其定义的统一认识,一般来说我们将它理解为:非专业的传播者利用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网络媒体,向社会发布自己所获得的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9.
电子杂志是一种新兴的传播形态,它通过互联网将绚丽多彩的内容传递给受众,逐渐得到受众的好评并迅速发展起来.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微电子杂志的传播者及受众,总结出微电子杂志的发展趋势,以期能对微电子杂志的传播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关系一向被认为是影响与被影响关系和买卖关系。本文以生态学角度重构两者的关系 ,认为处于传播系统中的传播者与受传者是协同进化关系。协同进化的途径是信息互动 ,动力是制约因子的变动 ,过程是“双螺旋”结构 ,集中表现是传播内容。重构传受关系可以解释长期的宏观现象 ,为传播者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微历史……当这些被冠以"微"字头的网络产品还方兴未艾之时,近两年来"微广播剧"又大张旗鼓登场了。微广播剧与传统广播剧是什么关系?它是一种新型的广播剧,还是广播剧的新形式,或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产品?微广播剧的基本特点、创作规律和美学特征是什么?本文拟从与传统广播剧、与微博等网络产品的对比中对微广播剧作一些概念层面上的初步分析和梳理。这不是对已有的"微广播剧"做经验和实践上的理论总结,因为一则作品太少,二则这些作品之中有些作品算不算微广播剧还有待商榷;而是对微广播剧作学理和逻辑上的分析和正名,目的是期望对微广播剧的创作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2.
"新""精"并举,打造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大潮的风起云涌,各出版社纷纷有所动静,各出奇招,出版集团化、发行公司化等频频出现在报端.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建立独特的品牌优势?我社作为国家级的教育专业出版社,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要坚持"精"与"新"齐头并进,在力求"理念创新"的同时"打造精品".在这过程中主要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3.
如今媒体时常有一些"秀""才"栏目——推出一些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人物,让他们上场"秀"一把特殊"才能".尤其是电视台,借助可观赏性优势,各种"秀""才"节目层出不穷.这类节目,大多具有新奇的特点,因而吸引了众多观众,如年初以来风靡一时的刘谦的魔术节目,还有一些民间武功高手,练就独门绝技的江湖奇人,等等,收视率自然不错.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以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为标志的第二次信息革命的兴起,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已经和整个经济的全球化一起,成为人类社会进程中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然而,当“全球化”、“传播全球化”等逐渐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全球化?什么是传播全球化?它来自何方,又将往哪里去?它的实质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无疑值得我们关注。“全球化”是一个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内涵十分  相似文献   

15.
近几个月,济南市公安局陆续收到市民报案,反映在红绿灯路口经常发生聋哑人抢劫案。一时间,“聋哑帮”流窜多省、四处抢劫的传闻在市民中引起震荡。经过精心策划,济南警方抓捕了这一团伙的10名成员。“聋哑帮”都是些什么人?有什么来历?成员什么身份?作案特点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结成抢劫团伙?靠什么维系帮派?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门槛,往往是具有专业身份的传播者负责传播,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进入自媒体时代,受众与传播者角色不再固定,受众也可以与传统意义上的记者一样,通过例如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介发布信息而成为新闻传播者,传播者角色不再垄断,新闻媒体的传播地位受到挑战,媒体发展的重点由"我要传播什么"改变为"受众想要接受什么",新闻传播格局由"传者天下"进入"受者天下",受众成为新闻的起点与归宿,民生新闻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0月,中央电视台首次启动"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此后这种方式被各级电视媒体所"抄袭",毫不夸张的说:"感动""骄傲"漫天飞舞。对这些"骄傲"和"感动"作出一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演变的轨迹:1.一开始的时候,这种活动多数以电视媒体作为主办  相似文献   

18.
博览     
逆反心理什么是宣传中的逆反心理?卢纯田在《逆反心理分析》一文中认为: 读者对与其原有价值标准相抵牾的宣传,有时受思维定势的支配,会不加思索地发出抵制,这就是逆反心理。它所产生的定向的心理反射,总是随着传播者主观意图的贯彻而日益增强,宣传得越多越深入,抵制也不断强化,以致产生与传播者主观意图完全相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并发症""合并症""纠发病""伴发病"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秀玥 《编辑学报》2005,17(4):312-312
在医学中常见"并发症""合并症""纠发病""伴发病"这类名词.单从字面上看似乎是一组意思很接近的词,但要想确切表述它们各自的意思和区别,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20.
特点和影响:20世纪上半叶的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20年附属于文华大学的文华图书科算起,今天已是它90年的纪念日了.回过头来重新思索思索文华图专的一些"本源"问题:文华图专这样一所图书馆学的专门学校为何会建立?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文华图专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有什么特点?文华图专在图书馆界曾经起到过什么作用,产生过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都应该是有它的社会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