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继红  聂建波 《考试周刊》2012,(65):156-157
近年来出现为数不少的学生诉高校处分不当案,反映了高校在行使处分权时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受教育权容易受到高校不当处分的侵犯,二者之间的冲突加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处分权的执行不规范和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机制不健全。因此,我们应数管齐下,充分运用法律来解决高校的学生处分权与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利益冲突,以此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范,高校享有对学生的处分权.高校处分权如果行使不当,极易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特别是"退学"、"开除学籍"等处分一旦作出,对学生的权益将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但在我国,高校处分权的行使却缺乏有效监督,受处分学生如果不服,只能申请校内救济或向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申诉,尚不能诉诸司法程序,这对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诉高校不当处分案不断涌现,这反映了高校学生处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冲突在加剧.为减少高校学生处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之间的冲突,使两者达到平衡状态,应从立法、司法以及程序等方面规范、制约高校学生处分权,完善教育立法、明确受教育权的可诉性等方面保障、拓展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4.
高校大学生考试违规行为处分制度及其实施面临严峻挑战,在行政诉讼中屡屡败北。处分制度的缺陷表现为:有关对考试违规行为处分制度不够完善,又不能严格依法执行制度。高校应当依法管理,学生在学校是弱者,加上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对学生处分权的规定上,应当具有法治理念,实现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依法保护。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为了有序组织教学活动,有依法处分学生的权力.高校处分学生行为直接影响到公民受教育权能否实现,而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因为缺乏对高校处分学生行为的有效规范与监督,导致一些高校处分学生随意性大,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校处分学生行为具有明显的单方性、强制性等行政行为的特征,是行政行为.依法治国理念要求高校的管理也要遵循法治理念,因此必须加强对高校处分学生行为的法律规制,这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又可以有效地规范和控制高校处分权,保护学生受教育权等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处分权是高等学校自主管理权的组成部分,它的行使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甚至是关系到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近年来,大量高校学生诉母校不当处分案的出现,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掀起高校学生处分权与受教育权讨论的高潮。本文从高校学生处分权性质入手,分析二者冲突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实现两者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高校对学生的处分权是高校自主管理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独立自主办学的体现。如果处分权行使不当,会对学生的受教育权等权益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厘清处分权行使的范围,恰当地约束这项权力,把处分权的行使纳入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8.
学生处分是高校享有自主管理权的重要表现。高校学生处分权的行使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甚至影响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本文提出要重视程序控权的价值,按正当程序理念完善高校学生处分权行使的程序,充分体现权利保障、民主参与和学生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在处分学生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合理、公正的程序进行,在给学生处分的同时,注意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在实施处分权的过程中,高校应公正、公开,要将学生的处分纠纷纳入行政复议的范围之内,并建立学生申诉制度,进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处分权是高校为保障教育教学秩序,实现教育目的而对学生行为进行的必要约束与限制.在高校行使自主管理权的实践中,因高校处分权的不当行使而引发的学生状告母校案件频繁发生,通过分析现实中的案例,可以看出高校处分权与大学生受教育权、人身权以及程序性权利之间存在冲突与失衡.合法制定校内规则,遵循正当程序,拓展和完善学生的权利救济机制是制约高校处分权滥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生诉高校的案例增多,多以开除学籍处分为诉讼案例,追究其根源是高校在行使开除学籍处分权的制定行使中缺乏法律依据。虽然高校对学生拥有绝对的管理权,但是其处分的合法性遭到质疑,而高校如何将干除学籍这种类似驱逐的惩罚合法化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这是法律法规赋予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管理权,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但同时,教师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否则将违反我国有关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要破解惩戒与体罚这一两难问题,教师在惩戒学生时必须遵循合法性原则、爱心原则、教育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个别差异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教师惩戒权与人性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惩戒权的存在,使得教师体罚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作从人性的角度对惩戒权予以阐释、批驳,并认为,教师无权惩戒。体罚学生,某些教育体制要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不断发生的大学生因考试舞弊而受到严厉处罚,继而把学校告上法庭,高校在处罚作弊学生时由于程序瑕疵而败诉,昭示了校园领域正当程序缺位问题。本文通过透视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处罚对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明确提出完善惩罚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与建议:设立专门的申诉机构和听证机构;尽早出台全国统一的《考试法》;处罚时应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尊重和保障学生之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学生处分由于涉及到学生受教育权的剥夺与限制、涉及到学生名誉的损害,对其正当性的置疑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界讨论的热点。在正确认识高等学校学生处分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以目的、实体与程序三个维度为视角,合理剖析高等学校学生处分的正当性,对高等学校学生处分运行机制的合理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目的正当是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正当性之前提,实体正当是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正当性之基础,程序正当是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正当性之保障。而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正当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对于未成年学生的教育惩戒问题,国内外教育学界早有关注。总体上经历了从绝对惩戒教育到“无批评式教育”再到强调惩戒合理性的演变过程。学界对教育惩戒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法学界学者一般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学校“处分”学生的措施视为教育惩戒;而多数教育学界学者则将教育惩戒与纪律处分区分开来,教育惩戒强调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在教育相关的立法层面上试图区分教育惩戒与纪律处分,并将二者结合使用,细化教育惩戒和纪律处分的具体措施,分梯次使用惩戒与处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纪律处分措施,构建未成年人惩戒与处分等学校不良记录封存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A look at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some implications of its us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uthor notes several legal, social, philosophical and educational attitudes common to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have, for centuries, characterized the uses of corporal punishment with children. Specifically, corporal punishment is viewed as a technique for developing discipline within the school system. Inconsistencies in both Canada and the U.S. are noted regarding court decisi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classroom. Recent revisions to The Ontario Child Welfare Act are discussed in light of its implications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 who physically punish their children or students. Research findings related to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schools are cited. Negative side-effects of administering punishment are also described.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corporal punishment besides being an ineffective learning technique, is not the uncomplicated, quick solution many may think it. The author concludes by proposing that because of their important role in the lives of developing children and considering the resources devoted to teacher training, teachers should be held as legally accountable for their use of corporal punishment with children as parents are. As well, he indicates the need for (1) increased teacher training in the areas of child management,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interactional processes; (2) greater opportunity to devise creative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and (3) a re-ordering of priorities at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faculties of education which would benefit not only teachers, but ultimately their students.  相似文献   

18.
论教师惩戒权的实然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基于其专业身份而获得的对学生的失范行为进行惩戒的权利。教师惩戒权在教育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教师的教学自由、学生的自由发展,教师必须拥有实然化的教师惩戒权;法律的变迁也决定着教师惩戒权的实然化走向。  相似文献   

19.
高校蓬勃发展永远离不开精神层面的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应当着眼于大学生的思想和实践的结合,特别是在当前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如去参加非正当性质的活动、在网络上发表不正当言论等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所以,高校只有将理性爱国主义教育当作一种文化去建设,将其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去,让大学生从课程中领悟深刻的理性爱国主义含义、从活动中找到真正爱国的方式、从网络信息上感受到正确的爱国主义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校园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将理性爱国主义发扬光大,为社会输入和谐稳定的新鲜血液,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小学教师无度惩戒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我国教育活动实践中 ,本是用于教育目的的惩戒被当成了纯粹的惩罚而大量滥用着 ,存在着严重的教师无度惩戒学生的现象。这种无度惩戒现象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政策法规、观念及机制性因素 ,必须从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因素出发 ,切实改善教师惩戒的无度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