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越来越多的研究文本和语篇的学者开始意识到仅仅研究语言是不够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的社会符号越来越多,例如使用图像,手势和声音等来表达。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语言之外的交流方式,即从单一的语言文字文本扩大到包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模态文本。本文是在克瑞斯和勒文(1996)的《阅读图像》主要分析图像等符号在语篇中的作用,重点探讨图像中的人物、地点和事物是如何组成视觉模式,实现其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进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帮助读者了解不同模态作为社会符号是如何共同作用构成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吴天乐 《科教文汇》2014,(2):109-109,111
多模态话语分析认为话语分析不应只以自然语言为研究对象.还应关注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其他构成意义的符号系统。Kress&Leeuwen根据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纯理功能,提出了第一个系统全面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讨论多模态语篇图像的意义表达方式。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视觉语法对分析多模态语篇的图像意义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它不仅拓展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领域,提高读者的话语识读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设计者科学地选择和协调各种模态,从而达到最佳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6,(20)
我们已进入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多模态化已成为语篇世界的一个发展趋势。在多模态语篇中,图像、声音、视频动作等模态形式和语言符号一样都成为了意义建构的符号资源。作为大学形象建构的一种媒介,校徽以其独具的特点成为了多模态意义建构的典型载体。本文以多模态符号学和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进行了多模态语篇分析,此项研究还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促进大众对校徽文化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语篇研究形式,融合了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模态。迄今为止对其研究主要体现在文体、修辞、词汇等语言研究上,而往往忽略了其他模式。本文试图运用社会符号学的多模态来分析广告,重点放在多模态语篇的概念再现意义上,着力探究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在广告再现意义上的构成和作用,帮助读者了解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和语言作为符号如何共同作用构成意义,同时提高人们运用多模态理论解读多模态语篇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妮的 《百科知识》2021,(12):26-27
我们生活着的社会是由各个要素共同组成的.而隐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意义阐释与传递上有着重要作用.人类的思维过程大部分都是隐喻性的,隐喻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 在传统的社会认知中,语言文字在构建意义和传递信息中占据着主要角色.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变得愈加重要.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多模态信息的社会,除了语言文字之外,其他不同的符号资源,如图像、姿势、声音、颜色等都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意义.多模态语篇可以使人们更加快速地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效率.近年来,多模态话语分析快速发展,涵盖不同领域.对公益广告进行分析已经成为其中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多模态资源虽类型丰富但分散无序,挖掘多模态资源间隐含的知识关联进而实现跨模态、多角度的知识重组,对于多模态资源的智能管理与深层服务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方法/过程]文章立足知识服务的特点与需求,结合多模态资源的特征,探讨多模态资源的知识挖掘方案,并基于此方案探讨可通用的多维度知识重组方案。在此基础上,以多模态红色资源为代表,通过对红色人物陈毅相关多模态资源的获取与处理,实现相关文本、图像、视频资源的知识重组,开发了可视化知识服务平台“陈年毅事”,并从时间、地点、人物、主题等不同维度探讨了可视化知识服务的实现路径。[结果/结论]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知识重组方案的适用性与可行性,可以为多模态资源的深度挖掘、多维组织与服务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局限]图像及视频资源有待更深层的挖掘;知识关联方式还有待补充。  相似文献   

7.
张国标  李洁  胡潇戈 《情报科学》2021,39(10):126-132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在改变新闻传播以及人类获取信息方式的同时,也成为了虚假新闻传播的主要渠 道。因此,快速识别社交媒体中的虚假新闻,扼制虚假信息的传播,对净化网络空间、维护公共安全至关重要。【方 法/过程】为了有效识别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虚假新闻,本文基于对虚假新闻内容特征的深入剖析,分别设计了文本 词向量、文本情感、图像底层、图像语义特征的表示方法,用以提取社交网络中虚假新闻的图像特征信息和文本特 征信息,构建多模态特征融合的虚假新闻检测模型,并使用MediaEval2015数据集对模型性能进行效果验证。【结果/ 结论】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特征组合方式和不同分类方法的实验结果,发现融合文本特征和图像特征的多模态模型 可以有效提升虚假新闻检测效果。【创新/局限】研究从多模态的角度设计了虚假新闻检测模型,融合了文本与图像 的多种特征。然而采用向量拼接来实现特征融合,不仅无法实现各种特征的充分互补,而且容易造成维度灾难。  相似文献   

8.
2022年底,OpenAI发布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将人工智能对通用自然语言任务的理解与生成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当前ChatGPT仅支持文本模态的交互,而真实世界的感知则依赖于图像、文本、视频、音频等多个模态的协同处理。如何借鉴人脑的跨模态处理特性,跨越视觉、语言、听觉等不同感官信息实现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和认知,是提升模型通用感知和交互能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本文从ChatGPT的核心技术出发,分析ChatGPT在文本单模态限制下所面临的问题,并介绍ChatGPT与多模态分析技术结合的部分代表性工作,最后从多模态预训练、数据—知识双轮驱动等角度对ChatGPT多模态化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赵宝福 《科教文汇》2008,(15):167-167
本文通过多模态话语社会符号学对获得四项奥斯卡金像奖的《老无所依》电影海报进行分析研究,帮助读者了解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和语言作为符号如何共同作用,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话语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唐樾  马静 《情报科学》2022,40(6):108-114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网络的复杂化,当前谣言往往是由描述事件的文本、对应的图片或者视频组成,多种 模态的谣言更容易给用户传达一种错误的认知。现有谣言检测的研究往往只使用谣言文本特征,且未能充分挖掘 谣言与事件存在的联系。【方法/过程】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增强对抗网络和多模态融合的谣言检测方法,使用 BERT 和 Text-CNN 提取文本特征,使用 VGG-19网络提取图像特征,再通过注意力机制捕捉多个模态的特征交 互,最后使用增强对抗网络来挖掘谣言和事件之间联系。【结果/结论】在公开的微博多模态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 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的准确率达到了 92.5%,相较于传统单模态和现有多模态模型,提升了约 10%~20%。 【创新/局限】本文将对抗网络和多模态特征融入谣言检测中,有效提升了谣言检测的效果,但目前仅尝试了文本和 图像两种模态的结合,如何融合更多模态的特征后续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玉苗 《学会》2013,(10):24-33
受内外环境的制约,中国草根公益组织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困境,其成长和壮大需要自身的努力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目前,各地广泛兴起的“政社合作”模式大都以纯粹新办的民间支持性公益组织为综合培育的主体,这些新创办的民间支持性公益组织也面临合法性、资源和能力等方面的瓶颈,影响了草根公益组织的培育效果.而以具有一定规模、资源充足、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运作成熟、管理规范、理念先进的公募基金会作为“政社合作”模式的媒介可以充分地利用其“官民二重性”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新建民间支持性公益组织的不足,提高草根公益组织培育的效率和质量,这样的一种特殊的“政社合作”模式,我们称之为“准政社合作”.“准政社合作”培育模式具有过渡色彩,可以作为“政社合作”模式的有益补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益环境的改善以及来自民间的支持性公益组织的成熟,公募基金会逐渐去行政化和社会化并向资助型转型,“准政社合作”培育模式可能会逐渐向“政社合作”演变.  相似文献   

12.
对毛泽东在《实践论》中的“实践”意义解释关系到对全部《实践论》的理解。在该篇著作中毛泽东在认识论的语义中,即从“知与行”的关系中阐述了“实践”内涵。为了防止误读文本,出现“僭越”式的解读,首先要还原文本。  相似文献   

13.
黄婉冰 《科教文汇》2011,(5):70-71,106
巴什拉《空间诗学》中的术语"Sublime"译入时遭遇到东西方诗学传统的碰撞。中西方诗学思想资源建构起它在中国诗学语境中的涵义,译为"升华",所蕴含的精神分析元素有些被扬弃。译介过程中的符号意义尴尬,引发了文化交流过程"文化间性"问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14.
王世强 《学会》2012,(10):48-53
1998年《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出台后,日本的非营利组织以较低门槛登记为NPO法人。2008年实施三部新的法律,变革了原有的公益法人制度。日本非营利组织法律框架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日本处于新旧公益法人制度并行的阶段。过渡期后,日本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有四种法人类型:一般社团法人和一般财团法人、公益社团法人和公益财团法人、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特定公益法人。日本新的公益法人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一般的非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分开,对二者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依据《法人税法》,不同公益法人获得的税收待遇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玉苗 《学会》2013,(2):18-25
社会公益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矛盾制约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益事业发展。文章论述了云南公益组织通过与香港公益组织的合作,引进并创新徒步筹款模式,成功地塑造了云南公益品牌的过程。分析该公益品牌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认为云南徒步筹款公益品牌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体现的是云南公益事业"引入外援、提升自我"的借力发展,以及"公益事业与地方产业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合作共享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陆明远 《学会》2009,(12):3-8,54
公益社团的发展能够对政府、企业和民众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公益社团都出现了一些负面的问题。公益腐败、低效等丑闻日益引起各界的重视,这不仅破坏了公益社团自身形象和社会基础,更危及到广大民众的合法权利,将严重阻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因此,治理公益社团中的腐败问题,需要加强对公益社团的各项监督,真正实现中国公益社团的廉洁、高效。  相似文献   

17.
路灯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公用设施,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路灯照明系统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由于路灯分布范围广,人工管理落后,造成路灯故障率高,路灯电缆被盗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传统的路灯照明系统的控制方式存在效率低、成本高、无法监控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城市的需要。因此,研制一套功能完备的路灯控制系统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文章描述的路灯控制装置能通过GSM通信的方式,远程控制路灯和实时上传电能参数,具有电缆防盗和故障路灯定位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郭凌云 《科教文汇》2011,(32):46-48
《金瓶梅》是在明末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因而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其文本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突破了之前女性描写的理想化虚幻化的特点,附着了明显的世俗化倾向;个性张扬,展现了女子在错乱萌动的社会中张扬的性别意识与最终不幸的命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在两性关系及同性关系上的张扬与解放,肯定了女性的力量,较合理地还原了女性本真的意义,包含了对女性困境的思考。《金瓶梅》中的女性形象颠覆了传统观念中对女性的审美习惯,实现了具有突破意义的重构。  相似文献   

19.
CSS样式是Dreamweaver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其“选择器”是实现多种样式文字超链接的主要技术手段。简述了文本超链接的含义及特征,介绍了默认超链接样式及其改变方法,提出了多种样式文字超链接设置的必要性,阐述了如何利用“CSS选择器”实现多种样式文字超链接的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