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编辑学:中国特色的传播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创立于上世纪中叶,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具有深厚东方文化底蕴和中国特色的传播学。作为出版业内在生命的编辑文化创新对出版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力的功能。这是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直接推动媒介传播的原动力,内动力,基本动力。编辑与出版本是传播媒体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产业化特别是传统出版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在多媒体互动发展的今天,编辑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对一切新老传播媒体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或缺与不可代替的作用。编辑学是一种普遍通用于各种文化传媒的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2.
编辑是人类文明进化史上的社会现象,是信息、知识精神形态的传播活动.国内外重视、考察编辑活动员始于本世纪20年代,但真正总结经验,开展研究则是伴随标志人类社会文明的第3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信息、知识的现代化传播,即大众媒体的传播崛起而活跃的.从70年代始,在国外,如美国、英国、日本,还有前苏联,相继出版了一批出版学、编辑学方面的工具书和著作.在我国20年代中,出版了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明确提出了“学”的问题.50年代中,香港学者余也鲁也出版了《杂志编辑学》,国内也有出版编辑方面的工具书问世.但真正重视开展编辑学的研究,乃是80年代以后的事情.业已经历了10多个春秋对编辑学的呼吁、讨论、考察、探索和研究的实践,加上我国编辑活动的历史悠久,有着极其丰富的文献史料,这些主、客观  相似文献   

3.
从传播看编辑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编辑学会于4月中旬在天津举办研讨会,再次就编辑规律等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聆听了不少新鲜意见,感到对它的认识渐渐清晰起来。 阙道隆先生在完成《编辑学理论纲要》(《出版科学》2001年第3、4期)之后,集中思考研究编辑基本规律并发表新成果《试论编辑基本规律》(《出版科学》2002年第3期),提出“在文化创造和传播过程中编辑与社会相互作用规律(包括社会制约和编辑能动作用),是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在社会传播环境下表述编辑活动基本规律,这比笼  相似文献   

4.
编辑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许多世纪以来各种学科的知识不断经过编辑之手向社会广泛传播,为世界文明和进步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这些浩如烟海的知识的编辑、传播是大有学问的。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编辑学(以下简称编辑学),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出版事业发展的需要。“编辑学”这个学科名称在我国产生,标志着人们对编辑工作认识的提高。有关出版的学科名称,在欧美书刊中比较常见的是“图书学”,未见使用“编辑学”、“出版学”这些术语。1969年日本出版学会成立时曾倡议使用editology作为“出版学”的国际用语。现代英语edit意为“编辑”,它的语源拉丁语editus及现代法语(?)diter、西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传播的迅速崛起,编辑学和出版学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与以往大有不同,编辑和出版各自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编辑出版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其不合理性愈来愈明显。它容易给人们造成认识上的模糊和观念上的分歧,不利于编辑学和出版学本身的发展和学科定位,不利于编辑和出版专业教育的发展。编辑学和出版学不能合二为一,应该还各自学科以本来面目,走各自发展的路子。编辑学界和出版学界要与时俱进,勇于树立"大编辑"、"大出版"的观念,为跨国传播、跨文化传播和我国的传播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刘光裕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编辑学家之一,他的编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编辑学基本理论和编辑出版史两个方面.他的编辑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从出版本位出发,提出以出版编辑为本位的编辑观;在研究编辑学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较为系统的编辑学学科思想;重视编辑的社会文化关系研究,开创编辑学研究的"中介服务派";提出"有出版才有编辑"的编辑史观.  相似文献   

7.
编辑文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的编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编辑学”从无到有,现在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它的发展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发展相一致的。编辑学的理论研究工作者们,通过借鉴和吸收现代诸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努力寻求和探索适合编辑工作实际和编辑规律的研究途径。新世纪的编辑理论研究需要创新,学科的观念要开放,学科的内容要拓展,学科的方法要多样,这样,我们的编辑学研究才能更加深入。笔者提出用“文化学”的视角来看编辑工作,是因为编辑工作本身是文化工作,编辑事业是文化事业,编辑使命是文化使命,还因为这是编辑交叉学科的研究与探索的尝试。编辑文化编辑文化编辑的定义有很多种。从编辑的社会文化学地位来看,“自书籍产生以来,编辑工作都是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以选择和加工为特征的社会文化活动。”(阕道隆《书籍编辑学》)编辑不仅仅是图书的编辑,还包括电视、杂志、报纸、电子出版物等所有出版物的编辑。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义概括起来说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狭义的文化,如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给文化下的定义,即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狭义的文化强调的是精神文化。二是广义的文化,它不仅包括精神文...  相似文献   

8.
编辑学是关于编辑基础理论研究、编辑活动基本规则及编辑工作分片管理的综合性学科,是积累、传播、发展和创新人类文明的理论动力,推进现代出版业持续拓展的主导思想,是贯串于整个出版产业、出版文化中的一种价值理想和理性观念。切实活跃、与时俱进的编辑学理念,以人为主体和中心,以社会的需要和利益为目标,促进出版业获得发展和出新的可能性。编辑学是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撰写编辑学论文是科技期刊编辑激发创新思维、培养科研能力、提升学术水平的途径之一.检索2017-2019年3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业务大赛一、二等奖获奖编辑以第一作者发表的编辑学论文,统计分析高频关键词,发现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关注的热点选题包括:出版传播变革、媒体融合发展、期刊质量、期刊评价、运营管理建设、人才培养等.针对目前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编辑学论文选题存在的编辑学基础理论研究空白点较多、涉及交叉学科的研究付之阙如以及问卷调查类研究稍显不足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青年编辑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优秀编辑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使出版工作不偏离它的本质属性,关键在于从事出版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修养.正如桂晓风会长在中国编辑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上总结时说的,出版业最重要的因素是编辑人才,人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编辑是缔构社会文化的活动,它随着社会文化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编辑与社会文化是不可割裂的两个部分。没有社会文化就没有编辑事业,没有编辑事业就没有社会文化的积淀和缔构。编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编辑在实现社会文化的缔构活动中,它的社会性和社会功能无时不贯穿于它的整个活动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出版年鉴》(1992年版)出版 《中国出版年鉴》(1992年版)于最近出版发行。新版年鉴与前版比较增加了“年鉴出版专辑”部分,名录中增加了音像出版社部分。《中国出版年鉴》自1992年版起由中国出版年鉴社编辑出版。 《编辑学概览——编辑学理论观点选辑》出版 由武汉大学中文系朱美士同志担任主编,武大中文系编辑专业学员摘编的《编辑学概览——编辑学理论观点选辑》一书,最近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编者阅读了我国自编辑学研究起步以来,到1991年为止,出版的大量有关的图书  相似文献   

13.
张新玲  朱丹 《出版广角》2017,(21):48-50
编辑出版类期刊是我国编辑出版理念传播和传承的中坚力量.文章通过调查7种编辑出版类CSSCI期刊——《编辑之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中国编辑》《科技与出版》《中国出版》《编辑学刊》《出版科学》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消息,统计各刊阅读量较大的微信消息及主要内容,提出提升微信消息阅读量的策略,以构建更优质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进而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我对《编辑学刊》所发表的争鸣文章,差不多每期都看。很有兴味的。真理愈辩愈明,而不会陷入长久的混沌的。尽管在争鸣中双方有时言词尖刻了些,但各自的观点、思想还是明白地表现了出来,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我认为,由编辑出版界来界定“编辑”概念,实际上就已经将“编辑”与出版、传播联系在一起了,即我们所讨论的“编辑”概念是属于出版、传播领域的,具有出版、传播的规范性。每一个编辑都处于出版、传播这一社会行为之中,不与出版、传播联系的有关“编辑”的学问,对他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与出版、传播相联系,编辑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文化积累。出版、传播是文化积累的前提条件。一个人整理自己的日记,如果他不打算出版,就算不上编辑,尽管他对日记也进行了文字润色、加工,甚至也按年代或其他构想为日记编了次序。为什么呢?因为这日记并未进入出版、传播领域,不能对大众产生任何影响,因此不具有文化积累价值。而一旦这日记进入了出版、传播领域,它就会具有受众,就会产生某种文化影响,因而对它所进行的文字加工就具有了编辑意义。例如,《傅雷家书》,如果纯粹属于傅雷家人的私藏,而不为世人所知,那么,对其进行的任何加工、润色,都不具有编辑意义,因为它没有进入出版、传播领域,不能产生文化影响,更谈不  相似文献   

15.
出版业书讯     
《中国编辑研究》(1996)即将出版 由中国编辑学会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编辑研究》(1996)即将出版,这是一本编辑出版学术性资料性读物,今后将每年编辑一本,公开发行。作为中国编辑学会的一个专门的研究园地,《研究》将加强编辑学的学术交流,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沟通研究信息,汇集研究资料,积累研究成果,以推动编辑学的学科建设,指导编辑实践,提高编辑队伍素质,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服务。《中国编辑研究》  相似文献   

16.
编辑学的基本原理是文化变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宸 《编辑之友》2005,(2):36-38
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编辑学科以来,我国编辑学学术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基于不同传播媒介的各种专业编辑学如图书编辑学、报纸编辑学等的研究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对而言,能高度概括各个专业编辑学的普通编辑学基本规律、原理的研究则稍显薄弱.王振铎先生对此作了不懈的努力,提出了文化缔构、符号建模、讯息传播三条编辑学原理,建立了自成一家的普通编辑学理论框架.阙道隆先生将编辑与社会的关系规律视为编辑学的基本规律.李经女士则认为编辑学原理应是中介过滤原理、信息整合原理、符号再现原理.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字传媒发展、网络文化建设,提高电子媒体编辑制作、网站编辑与内容管理的水平、深化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的研究,由中国编辑学会主办,电子与网络编辑专业委员会(筹)组织、网易公司协办的第四届全国电子与网络编辑年会暨数字出版与网络传媒发展研讨会于12月5日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数字网络编辑与网络新媒体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出版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实现从规模数量增长向优质高效转移的需要,山东教育出版社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和富有编辑工作经验的中老年编辑,历时三年,编写、出版了《现代编辑学》。 该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吸收国内编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紧紧依托于现代出版业和社会主义大市场,对编辑的产生与发展、编辑的社会作用与社会地位、现代编辑的特点与职业道德、编辑工作的内容与程序、编辑与现代科技、编辑与图书营销、编辑与出版法规及现代编辑管理等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其中,有理论探讨,有知识讲述,也有操作方法介绍。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否从事过编辑活动?能否称作编辑家?出版与编辑活动究竟该是什么关系?在影视作品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是否有编辑活动参与?这些问题是编辑学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关系到编辑学理论的发展、深入和学科的建立、完善。文章就此展开了讨论,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吸引了无数研究者,但对编辑文化的研究薄弱则是文化研究中的缺憾。中国是世界上文献典籍最多的国家,其编辑的历史也最长并有自己独特的产生、发展轨迹。人类每前进一步,总要重新整理和认识自己的过去,对中国古代编辑史进行研究,认真疏理,条分缕析,探索兴衰规律,总结经验教训,无论对于编辑学学科建设,还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编辑学研究进展较大,据不完全统计,已出版的有关专著40余种,论文近千篇,但是,其中属于编辑史领域的却很少,与编辑史在编辑学理论中所占的地位很不相称,因此我国的编辑学研究者在对现代编辑理论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努力于编辑史的研究。靳青万著《中国古代编辑史论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可说是这种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