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文学概论课程由于理论的枯燥和学生知识储备的不足,致使学生难懂、老师难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一直进行着的文学概论教学改革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往往侧重于增加作品赏析的分量,无意中偏离了文学理论教学的目标。从可操作性实践环节设计入手,改善文学概论课堂教学结构,不失为一种新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2.
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决定了文学概论课程在教学理念上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今学界的跨学科转向为文学理论课程理论与实践两结合的教学路径提供了可行性。教师应积极探索文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创新型的文学人才。  相似文献   

3.
史笛文·邦尼卡斯尔撰写的文学理论教材《寻找权威——文学理论概论》具有以下鲜明特色:独具个性的体系框架;凸显批评理论的核心地位;以生为本的著述立场。该教材弱化了文论知识的系统性,更注重学生的文学兴趣的诱导和诗性智慧的启迪,更贴近课堂教学。这些特点对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类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文艺理论的基本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有关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我们通过对文学的审美特质、文学的社会属性、文学创作、文学发展、文学鉴赏与批评的一般规律的讲授,使同学们掌握较为丰富的文学理论知识,培养文学审美能力。但由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开设在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课程之前,这就给需要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和相当的文学史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此门课程,带来了难度。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特别注意学习方法,下面将这门课的学习、复习、期末考试的有关问题提示给大家,并将各章节的重点做简要概述,同时列出一些综合练  相似文献   

5.
文学概论课程有效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文本阐释和理性感染把学生引入复杂而生动的文学世界,其基本途径是在重返文学性的文学教育中,使学生能够建立有关文学的基本感知方式,进而掌握文学基本知识的理论形态与内容。重返文学性,无论对于理论研究还是课程教学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文学理论中的"理论"在实践教学中不能完全作为抽象的哲学本体来对待,而应该要强调理论的理性导引功能和文本阐释价值,在文学文本、文学解读、文学感受性分析中建立三位一体的阐释框架,最终展现的是文学理论教学中的知识与经验、文本与理性、感受与阐释的同一性,从而起到深化文学理论知识框架和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类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讲授文艺理论的基本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有关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我们通过对文学的审美特质、文学的社会属性、文学创作、文学发展、文学鉴赏与批评的一般规律的讲授,使同学们掌握较为丰富的文学理论知识,培养文学审美能力。但由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开设在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课程之前,这就给需要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和相当的文学史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此门课程,带来了难度。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特别注意学习方法,下面将这门课的学习、复习、期末考试的有关问题提示给大家,并将各章节的重点做简要概述,同时列出一些综合练习题,供同学们在学习与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性的全面展开,知识分化已然侵入到了学科的内部。这种现代性的知识分化在有效地组织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同时,也导致了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危机。不妨说,文学理论知识生产与现代性的知识生产体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悖反。此一现代性的吊诡较为明显的表现在,文学理论研究者难以获取有效的"知识"以成为"文学理论家"。这种境况之下,199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危机总是此起彼伏,而应对它的重建虽然已经展开二十余年,却也难以奏一时之效。然而,在追问什么是好文学理论的同时,以"接着说"的方式来重建现代性语境下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合法性,就有可能开启一种新的希望。因此,值得学界投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言学概论”课程问题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等"语言文学"类型专业的基础课程中,跟"文学概论"对比,"语言学概论"没有得到重视,课时少,教师队伍弱,普遍没有单独的教研室。必须加大语言学概论课程和教学队伍的建设力度,才能提高国民语言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9.
杨灿 《现代教育》2005,(5):37-39
文艺学包括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文学概论》就是讲授文学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知识的一门课程。学习《文学概论》,应着重对文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掌握和理解,并注意文学理论系统内各种观点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将课本上的内容大致划分为几个部分层层递进地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10.
文学概论的自学与应试王宗玖文学概论是一门带有较强实践性的理论课程。作为理论课,它要求学员要准确地掌握文学概念,系统地掌握文学原理,较多地拥有文学知识。文学概论的实践性,又要求学员不仅了解文学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且要能运用这些理论剖析各种文学现象,指导文...  相似文献   

11.
文学概论课程以其高度的抽象性和理论色彩让人感觉难以亲近。如何突出教学的理论与实际效果.让陌生而乏味的文学理论术语变得通俗易懂,甚至富有趣味,确实是一个棘手问题。通过回到文学文本现场。创设感知和体验的情境;回到文学实践现场,创设交流和对话的情境;回到文学资源现场,创设中国文论话语的情境,从而全面提高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学理论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而高等师范中文专业开设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又在于培养具有一定文学理论修养的中学语文教师,因此文学理论修养与中学语文教师的关系就成为值得思考并应在理论上予以明确的一个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试作一探讨,以期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3.
有关"反本质主义"的持久论战表明,在处理一些知识、概念问题方面,学界都能较有效地规避本质主义的禁锢,并防范反本质以至陷入相对、虚无的陷阱,但在处理理论体系时,则往往无法逃逸出僵化的思维模式。这种僵化主要表现为对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二元区分的盲目固守。而理论体系归根结底涉及到文学理论的"美学立场"与功能问题。对此,关系主义重新启用了"美学立场"这一左翼思想界很具实践效能的传统概念。不过,它并没有因其美学立场而放弃文学性质与特征的研究。话语分析这一方法论有效地将美学形式与立场结合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文学概论     
群峰 《中国考试》2005,(8):27-39
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更准确的叫法应是“文学学”)。文艺学包括三个相互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三个分支: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文学概论》就是介绍其中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它与文学理论一样是长期的文学创作、文学鉴赏以及文学批评等具体文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它源于生动具体而又丰富多样的文学实践,同时也能对具体的文学实践发挥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争是"关系主义"的出场语境。南帆的"关系主义"是一种阐释策略,是文学理论应对日益复杂化的中国经验与文化问题的一种论述策略。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而且还是一种知识立场,是一种"广谱的批判"。阐释者本身也是关系网络之一部分,置身于"结构"之中。在文学研究领域,"关系主义"迄今还属于一种少数话语,但在其它领域,它并不缺少同道。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写文学概论的议题就一直是我国学界的一个学术热点。为何要重写?怎样重写?我们认为,文学概论作为原理性的著作其涵盖面理应包括文学活动的整体。而以往的文学理论教材绝大多数则将文学理论活动排除在了文学活动的范围之外,从而使理论体系存在缺陷,同时,也使理论体系丧失了现代性品格与实践性品格。所以,我们新编文学理论教材,应该将文学理论活动与文学实践活动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应该将文学理论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纳入到自己的体系当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新编文学理论教材体系的完整性,才能确保自身体系的现代性、实践性品格。  相似文献   

17.
文学理论又称“文学概论”,是大学中文系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又是师范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点基础理论课程。可是长期以来,师范专科学校文学理论课的教材建设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如何尽快编写出一种既具科学性、系统性,又适用于师专教学的文学概论教材,已成为教材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文学概论是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中文专业的文学理论基础课。文学概论教材作为进行文学理论教育,开展文学理论教学活动的重要蓝本,体现着一定历史时期党的要求,也反映着那一历史时期所应达到的文艺学的理论水平。建国以来,我国文学概论教材建设经历了曲折、艰辛的道路,从直接搬用苏联教本到对其模拟改造到改革探索,有所继承、有所借鉴、有所革新、有所突破。回顾这一过程,总结其历史经验,理清其体系、观念演变的踪迹,对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概论"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门课程普遍缺乏专业教师,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对此,各方须提高对"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认识,教师应注意选取合适的教材与教学材料,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注意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杨义提出了"大文学观"的学术概念,"大文学观"的根本特点是"文学与文化结缘",是对大文化背景的宏观和对心灵世界的微观的良好结合,是对学科交叉互渗研究方法的重视,以"大文学观"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从课程设置、教学团队、教学方法等教学的重要环节入手,是加强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文学理论课程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