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精品意识精品工程精品战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社应当增强图书精品意识,精心组织精品工程,实施精品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使出版社工作在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战略转变过程中,不断提高竞争力,增长效益,为繁荣出版做出贡献。一、精品意识精品图书,是出...  相似文献   

2.
精品意识 精品工程 精品战略孔东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社应当增强图书精品意识,精心组织精品工程,实施精品战略。只有这样,出版社工作在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战略转变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竞争力,增长效益,为繁荣出版做出突出贡献。一、精品意识强...  相似文献   

3.
“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这个口号在出版界已深入人心。每个出版社都在热烈地谈论精品计划,不少出版社在报刊上大力宣传自己出了多少精品。这都说明了出版工作形势很好,“实施精品战略”已经为出版界广泛接受。 但是,什么叫“精品”,我们心目中的图书“精品”是否就是精品?我感到,在今天,在我们出版界大力实施精品战略的时候,有必要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一、精品图书的最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4.
“精品”的误区与定位孟讲儒“精品”概念的引入及阐释1995年,许多出版社推出了“精品”战略计划,这是出版社经营意识进一步提高的表现,是图书出版由数量增长向优质高效转移的有力举措,其意义无疑是深远的。但是,人们对于“精品”的理解还存在许多误区:首先表现...  相似文献   

5.
图书精品纵横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出版界“精品意识”、“精品工程”、“书出精品,社创名牌”、“多出精品”成了颇为时髦而且喊得相当响的口号·出版界关于如何“实施精品战略”的学术讨论也逐渐热起来。要想“实施精品战略”,首要问题应该明确什么是精品。关于什么是精品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很不一致。有人认为,精品就是受读者喜爱的精神产品;有人认为,精品是一个质量概念,糖品主要看图书的内容质量。有人认为大部头、豪华精装、获奖书、名家作品都是精品。究竟什么叫精品?精品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精品都具有哪些特征?怎样才能走出图书精品的误区?本文想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媒的竞争。如同其他生产行业一样,最终归结为能否出“拳头产品”、“名牌产品”、“优质产品”,也就是新闻精品。要创出新闻精品,从部分“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来看,新闻工作者需要具有多种意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13种意识: ——精品意识。新闻工作者要给受众奉献精品,首先必须有精品意识,弄清什么是新闻精品,精品的涵义和特征是什么。从目前报刊上已发表的文章看,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新闻精品应具有的特征主要有:一是导向正确,意义重大, 新闻价值高;是权威性、指导性、吸引力、感染力的统一。二是精心采写、精心编排,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之作;是呕心沥血、有血有肉之作;是高水平、高质量的结晶。三是传播效果好,社会反响大;是既能轰动一时,又有长期保存价值,能流  相似文献   

7.
当前,实施精品战略已成为市场经济下出版产业的发展走向与目标,它的前提是精品意识的培养与增强。对大学出版社来说也是如此。那么,如何界定大学出版的精品意识的内涵,从而牢固地树立大学出版的精品意识,则关系着大学出版是否既能完成自己的文化传承与创造的使命,又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精品意识是一种质量意识眼下出版机构对“无错不成书”的现象较为敏感,过多地注意纠正图书的文字与印装错误,而忽略了“质量”一词的深层涵义,因而会导致某种泛精品现象:凡印装精美、文字无错的书皆称精品,不注意把握图书内容…  相似文献   

8.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在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评选中有四本图书获奖,名列全国出版社之首,这是我社实施图书精品战略取得的成果,也将鼓舞着我们为国家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继续努力、作出更大的贡献。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已连续四届获得国家图书奖,连续十届获得中国图书奖,连续六届获得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今年还首次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同时经济效益逐年上升,现已达到年出版码洋1.2亿元,创利润2000万元。下面我就谈谈山东科技社实施图书精品战略的一些做法。一、强化精品意识,充分认识精品战略对繁荣出版事业的重要性出版精…  相似文献   

9.
图书出版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崇高事业,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成为党和人民对出版工作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我们四川大学出版社根据自己的特点,着重抓了一批精品图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仅连  相似文献   

10.
“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出精品、夺大奖、争市场已成为出版社的核心工作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根本要求是加快培养适应现代出版需要的出版队伍,特别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图书编辑是图书出版的“孵化器”,出什么样的书直接掌握在编辑的手中。图书选题的确定、编辑加工的完成、装帧形式、宣传发行策略,甚至图书的作者选择、内容构成和特色、读者层次的定位,都要由该书的责任编辑确定。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图书的价值是责任编辑创意、学识、投入的综合反映。要想培育出精品图书,首先要有具有“精品”素质的编辑的“精心”投…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态势下,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坚定不移地实施精品战略,千方百计多出精品图书,是出版社实现从数量增长型向优质高效型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出版社能不能有效地实施精品战略,关键是要建立好相应的保证机制。出版社实施精品战略应该建立哪些保证机制?或者说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从我们出版社的实践中体会到:一、建立精品图书的选题规划机制对于一个出版社来说,应该不间断地出版自己的图书精品,形成连锁反应,在读者中造成深刻印象,以便不断扩大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为此,出版社的领导必须高瞻远瞩…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6,(6)
呼唤报纸精品文/北京·史占旗近年来,精品意识越来越成为新闻界的共识。《人民日报》提出“1996年是人民日报精品年”,首都其他报纸也纷纷表示,要把自己的报纸办成精品报纸,或让自己的报纸多出精品。那么,什么样的报道是精品?什么样的报纸是精品?这里谈几点自...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出版社林立、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出版社怎样才能得以发展,这是给每个出版社领导提出的一个难题,也是摆在我们每个出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出版社怎样在竞争中求发展呢?近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强化出版社的形象意识,是出版社得以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我认为,出版社竞争也就是出版社的形象竞争。我们常常听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质量高、有特色、信得过,我们就是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生产行业均有自己的精品,它们是行业文化和团体精神的体现。对生产文化产品的出版社言,精品图书既是其行业精神的体现,又是其文化形象的奠基石,没有它们,出版社就会失去社会形象;一个出版社的实力如何,尤其是作为“软实力”的编辑队伍和各级领导层的素质如何,都可以从其生产的精品图书中反映出来。精品图书并非生产者自认便会而为之,它有形成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打造精品图书是个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在我国出版界悄然兴起一种民营性质的出版群体,他们以××工作室、××策划室、××文化公司等名义,介入和参与图书出版活动,有人将这类“有干出版工作之实,而无出版社之名”的工作室,称之为“另类书业”或“影子出版社”。目前这类工作室全国究竟有多少,其说不一,有人估计有五、六百家,也有人说,“影子”大约为“实体”的10倍左右,这一估计,可  相似文献   

16.
精品误区     
自从中央提出“实施精品战略,带动文化事业繁荣”以来,出版界积极响应,精品意识加强,精品图书越来越多,充分显示了精品战略对促进出版业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作用。然而也应看到,在实施精品战略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思想误区和行动不力的现象,应当引起思考并加以认真解决。在我们迈向21世纪的时候,讨论一下这方面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把出版精品提到战略的高度———江苏出版精品战略研讨会综述本刊特约记者黄海宁4月江南,春意盎然。来自江苏、北京、上海的60多位专家学者,会聚南京,共商出版大计。这次“江苏出版精品战略研讨会”,是为了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  相似文献   

18.
“电视精品意识”之我见福建广播电视厅林爱国常常听到人们说:“电视呼唤精品”。这既表达了广大观众对电视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同时也包含着对屏幕上播出的平庸之作数量较多的批评。电视呼唤精品──观众如是说;电视呼唤精品──专家如是说;电视呼唤精品──各级领导如...  相似文献   

19.
出版社编辑精品意识三题河南人民出版社王金楚图书市场呼唤精品我国有50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书近10万种,其中当然不乏好书,但有相当大一部分书属“不好不坏”之列;而真正的精品图书到底能占多大比重,尚不得而知。所谓“不好不坏”的书,其实也就是“平庸书”。这...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图书出版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出精品,打品牌,创名牌”成为每个出版社求发展必练的“真功夫”。出版物的精品是优秀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是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的高度统一;是时代特征鲜明、选题内容精辟、市场定位准确的综合体现。精品不等于赔钱,出版社更多的努力应放在策划大众精品上。精品也不等于“完美”,需要在发行过程中不断听取读者意见,并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进行修订充实。品牌一词,人们并不陌生,而图书品牌近两三年才被醒目地提到各类报刊上。这种品牌意识的觉醒代表着一种崭新的出版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