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匠精神之于出版人的作为和追求无比妥帖,过去的编辑常自谦为编书匠,透出了老一辈出版人为出版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当下作为年轻一代出版人,我们如何在互联网时代里做好一个编书匠,成为时代给我们的命题.笔者拟结合自己从事的文学编辑工作谈一点认识. 崇高的境界 做好编辑工作首先要有过硬的思想意识.出版人的工匠精神首要一条是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这是一切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的出版人必备的精神.编辑是当代文化大生产中的组织者与设计者、优秀文化传播的引导者与选择者、文化传承积累中的呵护者与发现者,在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践行公益精神是每个出版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文章阐述新时期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分析新时期出版人公益精神的现状,指出新时期出版人公益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并从出版企业和出版人两个层面对出版人公益精神的创新培养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加强出版人公益精神的教育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朱瑜 《出版广角》2012,(6):47-50
他从业30年后从管理岗位重回出版一线"再作冯妇",被评为"新锐出版人"和"798致敬创意出版人";有人认为他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在为出版业唱最后一曲挽歌,头顶美好理想,悲壮前行".他说,每个出版人都需要有一点堂吉可德的精神,每个出版人也应该有自己向往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4.
出版本质上是理想主义者的事业.出版人的人文情怀与社会担当是出版工作永恒的主题.纵观当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优秀出版家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无时不在.文章以巢峰之于《辞海》、姜椿芳之于《中国大百科全书》、陈翰伯之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钟叔河之于"走向世界丛书"的编辑出版实践为例,分析其社会担当精神及行为,以期能对当下出版从业者职业操守与使命意识的培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论咨询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角度来看,咨询职业是咨询人员获得的社会角色;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咨询职业是社会分工中的一个环节;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咨询职业则是咨询人员"扮演"的社会角色,他因此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获得相应的报酬.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是我国新闻出版业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时期,也是报刊新闻业务由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转型的重要时期.由于战争不断,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新闻出版业发展艰难,新闻出版人从业生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险性和复杂性.主要袁现为战争和敌对势力暗杀恐怖活动,使新闻出版人工作凶险;各方政治势力打压,使得出版艰难,表达受禁,言论自由难以保障;新闻出版条件简陋、从业环境艰苦;技术落后和政治阻碍,导致传播渠道难以畅通;社会动荡导致薪酬收入不稳定,从业人员生活艰辛;新闻出版人职业素质和素养还处在成长期,职业精神、业务能力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广大教育出版人带来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每一位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育出版业为助力"停课不停学"做出了卓越贡献,凸显了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意识对整个行业的重要性.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教育出版人应传承业界一贯的公益精神,坚守行业初心,践行时代精神,努力成为具有为民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出版人.  相似文献   

8.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出版业及时出版疫情预防电子书并免费传播、开放数字内容资源为社会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中,出版业的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基于出版业的所为,本文分析了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对出版人、出版单位和出版业的影响,进而从学习提高、管理激励、目标导向和人才建设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培育新时代出版人的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业化时代出版人的文化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出版误区的基础上,阐述了出版的本质与使命,认为出版人应当有社会责任与担当,有文化追求,有出版家的胸襟,去构建民族精神,塑造文明社会;并从出版者的角度提出了出版人的文化追求体现在办社的发展战略、产品的创新以及出版物的质量上.  相似文献   

10.
传统出版人从图书、杂志、唱片积累了"内容为王"的经验,不曾料到移动阅读器的出现,造就了新的"载体王"和"内容王".传统出版人面临边缘化的危险,我们只有两线作战,才能守住自己的地盘.  相似文献   

11.
2020年初,全国出版界积极响应号召,抗疫出版,逆行争先,弘扬了老一辈出版人身上的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文章提出认准方向,坚定立场;勤勉自励,苦练内功;抓住机遇,积极作为;乐于"作嫁衣"的编辑"自修四部曲",为弘扬和传承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助力.  相似文献   

12.
范军 《现代出版》2013,(6):50-55
出版是理想主义者的事业。出版人的理想与信念、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出版因理想而有崇高感,出版人因理想而有尊严感。出版人的职业尊严既来自自尊,又来自他尊。出版寄托理想才有精神力量。当今的出版界亟须理想主义精神的复归。  相似文献   

13.
社办期刊,是出版人由来已久的思路,是出版业集约经营、多元开发、壮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项良策.无论从商务印书馆当年办<东方杂志>来看,还是从今天甘肃人民出版社办<读者>来看,特别是从1996年"社刊工程"开展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看,社办期刊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社办期刊如何为出版社带来效益、壮了牌子,却还从未发现哪一种社办期刊能让出版社倒了牌子.  相似文献   

14.
出版精神是出版人价值导向、理想信仰、道德追求的统一.出版精神作为一种伦理精神,源于出版的伦理式实践,又指导着出版人的伦理追求.出版人应承担起发展出版精神的历史使命,实现出版物品质与个人品质、自我精神和出版精神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正伴随着出版业的整体转企改制,期刊业的"出版人制"势在必行,期刊业亟需更多的真正意义上的"出版人"。作为期刊的核心竞争力,职业出版人的素质将决定着期刊的成败。那么,一个真正的出版人,到底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呢?笔者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梳理和论证。专家力,即高深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6.
权佳 《今传媒》2012,(4):9-11
《证券日报》是由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作为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一家披露上市公司信息的权威专业日报。这期我们访谈的就是经济日报集团证券日报社常务副总编辑董少鹏,他自1984年开始从事新闻传媒业以来,在新闻传媒界与财经证券界取得无数骄人成绩,作为新闻出版人,他一直秉着严谨、坚韧、谦逊的职业精神为我们奉献更多、更快、更好的新闻资讯。正所谓:"二十八年新闻路,只为财经正义鼓与呼"。  相似文献   

17.
时政新闻应当成为主流媒体的报道富矿 在喻国明看来,主流媒体至少具备三个条件:一、从传播规模来看,它要有相当多的社会接触规模和人群覆盖密度;二、从传播内容来看,它一定是靠"硬"新闻作为其第一卖点;三、从传播效果来看,它所亲和与影响的应该是社会行动能力强的人群,也就是主流人群的思想观念和意志行为.  相似文献   

18.
崇高的职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然要求,是完成新闻队伍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并具有较强的社会公信力的行为保障.因此,要求整个新闻队伍和每位新闻工作者,都要身体力行地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9.
出版人     
出版官方有一个规定,要求在出版物的版权页上,以"出版人"的名义,署上出版社社长的名字.2009年我来北京,出任海豚出版社社长,总编室更新版权页内容,要在"出版人"一项上,换上我的名字.当时我说,"出版人"一词含义模糊,这样在版权页上界定社长的第一责任,似乎不太合适.那署什么呢?其实我在辽宁教育出版社担任社长时,就己经自作主张,为自己署名为总发行人,这也是我从国际出版惯例中学习到的一种做法.这一次在海豚出版社的版权页上,我还是将"出版人"划去,换上"发行人".  相似文献   

20.
"人文"是审思人生,也是对心灵和生活的关怀.不论出版业如何发展,多数出版人视人文出版为最高使命、最高尊严.邻国日本也是如此.岩波书店,平凡社、MISUZU书房等出版社都建立了历史悠久、广为人知的人文出版品牌,对奠定日本社会、历史、哲学等现代理论基础、翻译介绍东西方思想潮流等起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