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船舶尺度、吨位、船型、航速的变化及航线的发展,对船舶安全操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海人员除了需要了解船舶在特定情况下的操纵性能外,更应注意营运状态的变化对船舶操纵性能的影响,才能因地、因船制宜地合理地操纵船舶。为了弄清营运状态,如排水量、航速、装载状态及主机转速等因素变化后对操纵性能带来的影响,笔者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取得了营运状态变化对船舶操纵性能影响的一些资料,并给予一定的理论分析,得出若干倾向性结论。据此提出对船舶安全操纵性能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助跑速度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绝对速度水平落后、最后5m段的速度处于下降状态、助跑最后1步的速度比倒数第2步速度的下降幅度大,起跳垂直速度过小是我国跳远运动水平落后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3.
影响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部分男子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与世界选手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选手准备起跳相对提前,步长变化大,导致速度下降早损失大,进而影响到踏板速度、腾起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等.另外,起跳腿技术不合理,摆动腿的摆动速度和幅度均小.这一系列对获取大的腾起垂直速度极为不利,与平时教练员的训练方法不无关系,是影响我国运动员起跳技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针对空间有效载荷测试数据和遥测数据量大、判据复杂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CLIPS专家系统的数据自动判读方法.该方法采用CLIPS专家系统语言实现了对复杂规则的描述引入有限状态机实现了对随载荷工作状态变化遥测量的动态判读.采用从频繁模式中挖掘关联规则技术设计了判读知识的辅助获取算法,通过CLIPS自身的推理机制提高了判读速度.满足了有效载荷地面集成测试及在轨运控中对数据判读的要求,提高了判读的效率和准确度,并成功应用于某卫星科研实践.  相似文献   

5.
模糊随机需求下应急救援中心排队选址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应急救援中心的选址问题,在假定受灾点需求为模糊随机变量的基础上,考虑运输速度随时间的演变而变化,结合排队论和选址理论,建立带有响应时间承诺的以总运输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应急救援中心选址优化模型,并结合模糊随机模拟和遗传算法提出求解上述模型的混合智能算法.通过算例验证模型的实用性和算法的有效性.通过对算例进行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收尾速度概念 物理教学中常常涉及收尾速度的话题。收尾速度概念原本来自流体力学,是指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由于所受的动力不变,而流体对物体的阻力随物体速度的变大而变大,使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仍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变为零,物体以最大速度作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例如,自空中高处下落的物体,除了受到恒定的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外,还受到竖直向上的随物体速度变大而增大的空气阻力,当阻力浮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台SONY摄像机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黄海强进行同步拍摄,并运用德国SIMI软件进行解析.研究结果:成功与失败试跳相比,起跳阶段缓冲幅度小,最大缓冲瞬间膝关节角均值大13.24°,缓冲阶段膝关节角变化幅度均值小10.48°;起跳腿离地瞬间重心Y方向速度(侧向速度)差别较大,与膝关节在起跳缓冲阶段缓冲旋转动作幅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两名不同水平男子铅球选手投掷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使用高速摄像对两名不同水平男子背向滑步推铅球选手投掷时身体环节的速度变化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两名运动员最后用力时身体重心和胸部的速度变化存在明显区别,身体投掷一侧各环节的速度变化也有所不同.制定了推铅球最后用力身体环节速度递增系数.  相似文献   

9.
以全运会前3名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生物力学测试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从时间、空间和速度角度对她们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学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滑步阶段速度低,巩立娇滑步阶段其铅球和身体重心速度稳定,李梅菊和李玲铅球加速运动过早;滑步摆动阶段启动铅球和身体重心速度变化大,具有滑步时间和距离短,滑步速度慢、摆动幅度小的技术特点;转换阶段时间短,李梅菊和李玲铅球加速用力早,躯干抬起过高,动作幅度小;最后用力阶段时间和做功距离短;李玲采用蹬伸用力为主整体向前的用力形式,身体位移小;巩立娇、李梅菊右侧超越左侧的最后用力形式,左、右髋位移距离大;出手高度低;巩立娇具有出手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优秀攀岩运动员肘关节等速肌力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优秀攀岩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的生物力学特征,为运动训练和选材及预防肘关节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德国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在预定的角速度60°/s、120°/s、240°/s对10名高校优秀攀岩运动员肘关节进行等速向心肌力测试,测试严格按照Isomed2000等速测试系统使用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结果:攀岩运动员左侧肘关节屈肌峰力矩随着角速度的增大由49.7±11.0到43.7±6.7变化,右侧由54.3±5.56到49.7±7.5变化;左侧伸肌由47.2±5.7到37.0±3.6变化,右侧由53.2±5.9到43.3±2.9变化;左侧屈伸肌力比随速度增加依次为:1.05±0.19、0.86±0.13、1.21±0.03,右侧依次为:1.01±0.20、1.03±0.26、1.14±0.09;左侧屈肌平均功率随速度增大由32.3±5.9到89.0±7.3变化,右侧由38.8±6.1到88.0±10.4变化。结论:优秀攀岩运动员在不同测试速度下左右侧肘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随测试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同一测试速度下左右侧肘关节屈伸比均略大于1.0(除左侧120°/s外),左右两侧肘关节在慢速测试时所表现的最大肌力差异比较明显,而在快速测试时所表现的爆发力有较小的差异;左右侧平均功率均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在同一测试速度下屈肌与伸肌平均功率比均呈不规则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