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机器人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节之一。目前,机器人教育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各级各类机器人竞赛层出不穷。机器人教育大有推广普及之势。然而,现在很多学校的机器人教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起步阶段的机器人教育领域,对于教学机器人的利用还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曾经带领学生参加过多届各类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经历过获奖喜悦之后逐渐地发现,无论在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方面,还是在机器人的教育领域,都存在这以下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也进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来。笔者所在学校在近几年的机器人教育中投入越来越多,学生的参与面也越来越广,但是不得不承认在机器人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例如,在一些机器人大赛中,很多时候拼的不是学生的实力和操控能力,而是器材和运气,这样就偏离了机器人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学机器人"也称教育机器人,现在还没有明确和严格的定义。从广义上说,只要具有教育教学功能的机器人都可称为"教学机器人"。狭义的"教学机器人"是指那些专门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可以进行辅助教学的简易机器人系统。随着许多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逐渐在中国开展并普及,以机器人为内容的机器人教育也以第二课堂、竞赛辅导等多种形式迅速发展。但是,在中国起步阶段的机器人教育领域,教学机器人还只是定位于各种能给学校和学生带来荣誉和现实利益的机器人竞赛,对于教学机器人的利用还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育》2008,(28)
近年来,机器人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从现实看,教育机器人作为教学内容进入中小学,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目前都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如资金、教材、教法、师资等许多难题。人们不禁要问:机器人教育怎样才能突破阻碍,顺利迈过这道门槛呢?2000年,北京景山学校(注:该校是九年一贯制)以科研课题的形式将机器人普及教育纳入到信息技术课程中,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中小学机器人的课程教学。近日,《教育》旬刊记者走访了这所著名的学校,对该校负责机器人教育的教师之一吴俊杰老师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德育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很多学校教育中,同时对小学班级管理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小学属于德育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也是学生未来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倡导先进的德育,将小学生培养成全面性人才,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白登强 《成才之路》2014,(21):96-96
一所初中学校教学成果的丰硕不一定是所在学校的硬件发展水平出类拔萃,重要的是深堂上管理的新发展。从业教师能在学校找到一种职业幸福感、成就感,教师愿意把全部的精力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创造性地钻研化学课本,并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体验到教学的成功,给学生创造轻松活泼的气氛,让学生在学校的时候能自主地成长和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这也是所有初中化学教师所不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一、机器人教育的现状所谓机器人教育是指学习、利用机器人,优化教育效果及师生劳动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由于机器人技术是一种高度的智能化的活动过程,因此,在中小学开展机器人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笔者所在的无锡,部分学校开展的FVC机器人、灭火机器人、火炬接力等机器人教育,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9.
《教育》2008,(28)
机器人教育在机器人竞赛日趋白热化的当下,逐渐偏离了它原来的方向。一个原本可以让所有学生像学数学一样的基础知识,演变成了一部分学校的一部分学生才能够接触到的知识!那么,是什么促使了机器人教育变成"小众化",又该如何实现机器人教育的"大众化"?认识上有偏差对机器人教育如今之现状,负责培训机器人课程教师的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高级教师王立春说,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机器人教育理念有问题,以为机器人教育就是传授课本知识,  相似文献   

10.
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学习的典型实践对象,机器人技术也正逐步融入到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但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起步相对较晚,原因是机器人的核心是智能技术,其外延涵盖了机械、电子、通信、控制等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进行技能训练相对较困难.  相似文献   

11.
2002年起,笔者所在学校开展机器人课外活动并组织小范围学生参加一系列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通过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笔者发现这项活动不但使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工作过程,学习有关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而且在学习实用机器人的创意设计时,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掘  相似文献   

12.
正古代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除了承担课堂上"传道授业"的工作,"解惑"工作也不可或缺。北师大陈健翔博士最近提出了"新教育"的概念,他指出新教育的本质就是"为学习服务。"即在强化生本思想的同时,更要树立服务意识。笔者所在的学校领导更是主张教师要经常主动到班级中给学生进行答疑工作。本文就笔者在此项服务工作中的经历和大家共同回眸。一、为生服务责无旁贷——乐在其中在上述多重背景下,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纷纷表现出极  相似文献   

13.
刘波 《教育文汇》2010,(2):22-23
笔者所在的学校从2003年开始已连续6年开展了学生评教活动。学生评教可以使学校管理者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对于引导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很有帮助。但是,如果把学生评教的结果作为教师聘任的主要依据就不合理了。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教师工作定期督导检查制度,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笔者所在的陇西县教育体育局、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学校自评、学区初评的基础上,以督学责任区为基本单位,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在县聘首席督学的带领下,组织教研员、督导员、优秀校长和县级以上的骨干教师组成评委,直接深入到参评教师的所在学校、班级,进行评教评学,评选县级常态优质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进校式督导模式。在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机器人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学习的典型实践对象,机器人技术也正逐步融入到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但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起步相对较晚,原因是机器人的核心是智能技术,其外延涵盖了机械、电子、通信、控制等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进行技能训练相对较困难。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其性价比的大幅度提高,在市面上也出现了多种教学机器人,这就为在中职学校开展机器人技术实训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从专业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学生培养需求考虑,我们需要进行机器人的自主创新设计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知识与技能、思维与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化学实验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大,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高三化学实验复习的后期,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和巩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者所在学校于2011年5月23-28日在学校科技楼普通实验室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化学实验展览,高三学生在化学科任教师的带领下以同班学生组成的10-20人次为单位的小组形式参观了展览。作为化学实验教师,笔者设计了实验展览并  相似文献   

17.
一班主任因班级管理松散被学生用书信告到学校,这个班主任从笔迹查出信是某学生所写,即把该学生叫到办公室,数落一通,还打了该学生两个耳光。该生家长反应到学校,告到教委,这个班主任因此受到了处分。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一场不小的震动,也给我们教师留下了思索.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批评。教师对学生具有绝对权威,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服从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学生直接或问接批评教师已经成为十分正常的现象,教师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批评,关系着教育的效果和培养人才的质量。笔者认为,教师正确处理这类事件的正确态度是:倾听、自省、宽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学生负担过重这把火越烧越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在这把火上"添了柴"。综观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三大误区:一是特别关注学校的文化成绩。现在的家长特别关注学校的文化成绩,总是以文化成绩去评价学校、教师和孩子。家长们不仅介意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还很关注孩子所在班级和学校的成绩,积极地给孩子排名次,将教师分好坏,给学校定位次,这样做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教师、学校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最初的酝酿准备阶段到中期的试点实验阶段以及现在的全面推广阶段,从最初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到现在的逐步趋于理性与客观,风风雨雨地走过了几个年头。笔者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有幸多次参加了对中小学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工作,并和他们就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大量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同时笔者还借带领师范生到各中小学校实习的机会,多次走进了  相似文献   

20.
郭葵 《教育》2013,(6):39
从走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笔者就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身份、角色已经发生了改变,再也不是学校里面那个稚嫩的学生了。而如今,站在那个曾经让自己梦寐以求的讲台上已多年,笔者从代课教师到正式教师,从乡镇小学到现如今的湘东镇中学,从语文学科到物理学科,感觉自己在一次次转变中不断成长。环境变化点燃教师激情2011年,笔者调入目前所在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