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志远 《健与美》2024,(3):102-104
跑步运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对跑步运动的兴趣却在逐年下滑,因此导致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出现亚健康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此,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大学生跑步运动兴趣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学生跑步运动兴趣的主要因素有学生的兴趣、运动需要的满足、参与跑步运动的动机、融洽的师生关系、训练内容的新奇性以及场地和天气等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提出,提高学生户外跑步运动兴趣的相关建议和策略,以达到提高学生跑步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跑步运动中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该文选取浙江省某高职院校2015—2017级(10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学生实验前和实验后体测数据,探究高职院校运用课外APP跑步软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参加课外跑步的2015级学生耐力和体测成绩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参加课外跑步的2016级学生毕业时耐力提高了7s,有显著差异(P<0.01),其他素质略有下降,差异没有显著性;参加课外跑步的2017级学生毕业时耐力提高了6s,相较入学时有显著差异,立定跳远较入校提高了1cm,体测成绩略有下降但不明显。相较高职男生来说,课外跑步更能提升高职女生身体素质。可见,高职院校使用课外跑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耐力水平,但是提高学生体测成绩效果不明显。高职院校应让学生在跑步时采用增加强度的间歇跑步方法,另外男生的课外跑步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要高于女生,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中,田径训练是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耐久力与爆发力,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此,小学体育教育者应当积极调整田径训练模式,根据小学生群体的身体特点和兴趣爱好来灵活设置训练方法,以此来提高训练成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推行的学校“冬季阳光跑步”活动,宏观上是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和构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种探索与创新体育教育,微观上是为学校体育教育、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外体育活动以及社会体育活动等注入新的活力。积极开展学校“冬季阳光跑步”活动,对全国亿万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持续奔跑能力等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谈学校实施闲暇体育教育的价值与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学校开展闲暇体育教育,是引导学生有效地安排闲暇生活,促进学习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最佳路径。我国应尽快将闲暇体育教育列入国家和学校体育教育的规划和议程;学校应提高对闲暇体育教育意义的认识,努力做到软件和硬件都到位;学校和体育教师应善于把握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闲暇体育教育,应使学生本身成为愉快的闲暇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应加强对学生闲暇体育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导控。  相似文献   

6.
经过对我国部分高校学生的抽样调查认为,大学生的耐久力水平较低,心肺功能较差。针对大学生身体出现的问题,高校在体育教学中更加注重长跑的练习。然而,长跑是一项动作单一、重复、机械且练习时要承受较大痛苦的练习项目,学生谈到“长跑”就望而生畏。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目前我国高校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难题之一。为此,笔者通过调查和实验,试图找出提高学生耐久力,增强心肺功能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一、研究结果与分析1.学生在入学前接收长跑项目的教育如何?通过对江苏省部分高校2000级学生585人中的575人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7.
<正>一、晓之以理,教育为先在体育教学中,应提前给学生讲清楚运动规则,让学生明确应该怎样做,并适当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理解运动规则和主动遵守运动规则。如,400m跑教学,各分跑道起跑线之所以不在同一个位置,是因为各分跑道弯道跑的距离不同,所以要调整至各分跑道的距离总长相同,如果跑步过程中,外侧跑道的学生跑到了内侧跑道,尽管没有影响该跑道上的学生的跑步,但他无疑缩短了跑步距离,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体育教材中,二至五年级,每个学期都有自然地形跑的内容。利用自然地形跑是发展学生耐久力的一种良好手段,它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教自然地形跑,我的体会是: 一、注重基本练习自然地形跑就是利用环境多变的自然条件,经常在野外进行的练习。由于地形变化较多,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各种地形跑的技术,按照地形的变化进行分解教学,例如:地形出现有沙地,便教学生跑步时步幅放得小一点;遇上水渠,叫学生加大跑步的速度,勇敢地跨越;跑斜坡时,教师可不断地提示学生注意高抬大腿,身体前倾;跑到转弯的地方,如向左转弯,身体向左倾斜跑,向右转弯,身体向右倾斜跑,很象在田径场跑弯道的技术一样。待学生基本掌握各种地形跑的方法之后,教  相似文献   

9.
因为自身所倡导的民主科学教育思想,36年教育生涯,桃李满天下,魏书生赢得了"穿着西装的孔子"的美誉;36年来,魏书生始终坚信跑步是对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一项教育活动,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他以身垂范,30多年来始终坚持跑步,至今每天要跑3000米的距离。36年来,他没有请过一天病假,没有花过一分钱医药费。对于学校体育工作,作为教育家的他更有着独特的理解。不久前,《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记者赶赴辽宁省盘锦市,对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的制度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制度分析理论与方法,分析造成中国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制度原因,提出以下建议:改革教育制度,确立学校体育的重要地位;体教结合促进竞技体育在学校蓬勃发展;进一步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的体育意识,从制度根源扭转学生体质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血乳酸、跑动距离和名次指标的采集及统计学处理,认为YO—Y0测试和12rain跑测试不符合足球运动的专项供能特点,两种测试的成绩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二者适于评价一般有氧耐力及耐乳酸能力,不适于评价足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与跑步是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的代表性运动,但两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理有着本质的上的差异。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在政策和舆论导向上给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以足够的支持,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的大学教育需要针对大学生耐力素质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的耐力素质缺失情况,并提出提高大学生耐力素质的实践干预措施.从而提升大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实现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育目标,为国家经济发展与进步储备人才力量.  相似文献   

14.
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高校除了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外,还应重视对学生的情商教育.体育情商教育功能能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竞争意识和协助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5.
力量训练对专项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就力量训练对专项成绩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认为,力量训练的形式与专项活动形式差别越大,其获得的效果对专项成绩提高的作用就越小;专项力量训练的形式是特定的,其获得的效果是专一的,且有利于专项成绩的提高;对已经拥有良好肌肉力量的高水平运动员来说,过多的非专项性的力量训练不但不利于专项成绩的提高,甚至可能有负面作用;采用爆发式的弹性力量训练有利于速度能力的提高;从事有氧耐力项目的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应采用低负荷、高重复的练习形式,这样不会导致肌肉体积的增大;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专项技术应当以相同的速度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高校师范生耐力素质与地理区域关系的调查研究,揭示中国高校师范生耐力素质状况与地理区域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地理区域的分布是影响师范生耐力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地理区域的学生其耐力素质的状况也大不相同。建议各高校的体育教育从学生的生源地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耐力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静力拉伸作为提高运动员柔韧性素质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柔韧素质,但有研究指出大强度、长时间静力拉伸会影响运动员的爆发力水平。对静力拉伸与无静力拉伸的情况进行实验对比分析,以30名近期腿部无大损伤的山东大学男性跆拳道专选学生为被试对象,对其分别施加蹬车和蹬车,拉伸两套不同方案的训练,然后对最大肌力、力量-时间曲线的主要指标,以及参与工作部位的肌电图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拉伸对运动员以上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适量的拉伸练习不会显著地影响上述指标,从而提出适宜拉伸训练的负荷强度、时机,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依据2010、2005和2000年3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中广东省学生的统计结果,对广东省城乡学生体能素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学生体能素质下降趋势放缓,与乡村学生相比,城市学生的体能素质下降趋势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导致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未落到实处、家庭健康教育存在误区、体育锻炼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学生意志力薄弱。建议加强学校的保障措施,为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和健康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提高家庭健康教育和指导的专业化水平,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适当增加和提高体育锻炼的专业指导,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健身效果;建立健全学校的健康管理,以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来促进和保证学生体质的增强。  相似文献   

19.
Elite soccer players spend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time trying to improve physical capacities, including aerobic endurance and strength and the strength derivatives of speed and power. The average oxygen uptake for international soccer teams ranges from 55 to 68 ml.kg-1.min-1 and the half-squat maximal strength from 120 to 180 kg. These values are similar to those found in other team sports. Recently,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heart's stroke volume is the element in the oxygen chain that mainly limits aerobic endurance for athletes. These findings have given rise to more intensive training interventions to secure high stroke volumes, which, in turn, have proved positive in changing both 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 and soccer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distance covered, contacts with the ball and number of sprints in a game. The training employed has consisted of 4x4-min "intervals" running uphill at 90-95% of maximal heart rate interspersed with 3 min jogging at 70% of maximal heart rate to facilitate removal of lactate. Research has revealed that a soccer-specific training routine with the ball might be as effective as plain running. Strength training to produce neural adaptations has been effective in changing not only strength in terms of "one-repetition maximum", but also sprinting velocity and jumping height, in elite soccer players without any change in body mass. The same training has also improved running economy and thus aerobic endurance performance. The training regimen used for a European Champions League team was 4x4 repetitions of half-squats with the emphasis on maximal mobilization of force in the concentric action.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我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实际出发,试图探讨建立符合实际的专项速度耐力综合测试模型。文章认为传统的测试方法因为大多是在无球状态下进行,存在一定的缺陷,特指出必须结合有球的速度耐力测试才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