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泉州实验小学。1891年被省命名为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以来,坚持“三个面向”,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协调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群众性体育活动日益活跃,运动水平亦有显著提高。1985年被评为省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1986年被评为省教育先进集体。1987年被评为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这几年,该校的  相似文献   

2.
《少年体育训练》2014,(7):10-12
2014年6月16日,2014年教育部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促进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项目工作培训会在重庆忠县实验小学学术报告厅开班.本次培训由教育部一联合国儿童基会组织,重庆市忠县教委承办,旨在通过理论培训和示范课观摩,促进农村中小学专、兼职体育教师正确把握促进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改变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技能,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体育理论、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角度,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探讨了“西北四省(区)部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初中生体育活动情感”这一体育教育中的重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初中学生体育活动的情感主表现为体育的社会交往、体育健身、寻求刺激、体育审美和体育献身等6个方面;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学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在6个方面的取向上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而学生体育活动情感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学生的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家长的职业及文化程度、体育活动积极程度和体育课成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为我们进一步开展西北四省(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体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 长期以米,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都习惯于用“两课、两操、两活动”来概括学校体育工作的内容,并且把“两活动”解释(或理解)为“每周两次课外体育活动”。我觉得,这种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1979年5月,在扬州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提出了“抓好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的要求,并指出“每周最少安排两节课外体育活动,列入课表”;而后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又重申学生“每周参加两课时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列入  相似文献   

5.
莆田二中是一所省重点中学,有110多年的校史。多年来,由于学校重视体育工作,坚持开展体育活动,增强了学生体质,促进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学校出现了一派生机蓬勃的景象。1986年被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评为全国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国家体委授予该校1987年度“霍英东发展体育基金会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奖”。学校教育质量成绩显著,福建省教委评为教育先进单位,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单位,并被南京军区评为“军民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2011,(9):6-6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权利,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为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特作出如下规定: 一、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中小学校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将上述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课表,认真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德育应该从小学生开始抓起。小学校园中的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校园体育活动中的德育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具有隐蔽性、多样性、学生易接受性和主动性,是其它教育形式难以替代的。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研究校园体育活动的德育功能,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不可取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浩 《中华武术》2020,(5):10-11
体育大课间是小学教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日常学校生活中有着固定的时间安排,对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在国家加强对小学体育基础教育的重视和建设的背景下,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改革。本文将围绕这一内容展开探究,发掘和建立起大课间活动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小学体育教育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信息台     
<正> 学校体育在台湾的体育运动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台湾的运动员绝大多数是在校学生。在学校教育的结构中,已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金字塔式的培养运动员体系。学校体育以体育课为基础,并进行少数人的专门训练,以提高运动水平,成为优秀运动员。各单项协会、中等学校体育促进会都在推动这一工作。还有“运动重点发展学校办法”、“选送出国训练法”、“奥运会集训实施办法”等对学校体育的发展都起了促进作用。台湾的“运动重点发展学校”就是据1979年公布的《长期培养中小学优秀运动人才实施要点》而形成的。对于这些由县市省的教育等有关单位  相似文献   

10.
张琼 《体育教学》2008,(1):11-12
2007年3月浙江省“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启动仪式在我校成功举行,这对我们农村小学是很难得的机会,我们紧紧抓住契机,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运动健康理念带入每位师生的脑中,在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努力创建学生体育活动新天地,让孩子们享受运动、享受阳光、享受快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校体育》2006,(2):F0003-F0003
浙江省武义县壶山小学是省体育传统学校,足球运动有着良好基础,建有足球兴趣小组,每年开展年级联赛,同时,还利用“六一”等节日活动进行射门、颠球等项目的比赛。但活动人数还拘限于小部分队员。为使全校学生都喜欢足球,喜欢体育,他们利用学校的雏鹰广播站雏鹰电视台介绍,报道有关足球新闻,足球知识,开展“足球知多少”知识竞答。同时,开展年级联赛,利用球赛引起全体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争夺荣誉的同时,喜爱上足球。他们还成立了小甲A俱乐部,分别招聘“小甲A足球队”、“小甲A啦啦队”、“小甲A甲志愿者服务队”成员。并举行隆重的“新闻发…  相似文献   

12.
<正>2009~2010学年度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全省市、县教研员和省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的专家,集中力量对全省12个大市的48所小学进行了体育教学专项调研。调研的重点是学校体育教学基础工作(学校体育管理、教学计划、教研活动、教科研情况等)、课堂教学(落实课程计划、使用教学指导用书情况、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师教学能力、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等)和阳光体育活动(广播操、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等)。  相似文献   

13.
<正>1.研究目的20世纪90年代,我国兴起了一种新型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大课简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当代教育思想在学校体育中的体现,它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关于“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精神,贯彻《体育与健康  相似文献   

14.
10月19日,我们到江苏省连云港市大庆路小学采访体育工作。走进校门,“省实验小学”、“市体育传统学校”、“市课程改革特色学校”等一批铜牌并没有引起我们特别的关注,而每个教室里一排排装着篮排球的网兜整齐地挂在墙边,像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却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原来,学校自1998年以来,以开展小篮球和小排球活动为体育工作的重点,为“保证学生每天平均有一个小时锻炼时间”,走出了一条保障有力、重视实效的常态管理之路。据市小学体育学科带头人、分管教学的吕恒莱副校长介绍,他们的做法主要是:1.切实保障学生的锻炼时间。学校严格执行…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几年,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不断发展,对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普及,学生体质的增强和学校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体育后备人才,对发展体育和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对此做出了充分肯定。最近,两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中明确指出“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以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主要形式。”从1980年开始,湖南省创办了一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86年11月1日至12月1日省体委、省教委组织有关人员,按照《湖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检查验收细则》,对全省124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本文就检查结果作如下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不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痛苦,更给学校体育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针对学校体育中的安全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的相关措施,以促进“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记者 《体育教学》2011,(5):81-F0003
2011年5月6日.由北京市怀柔区教委主办、怀柔区实验小学承办的“阳光体育快乐校园”特色展示活动在怀柔区实验小学举行。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王龙处长、北京市教委体美处刘兆武处长.怀柔区教委副主任梁勇等相关领导出席了此次活动。全区中小学各学校校长、主管校长及全体体育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18.
黎泳 《体育风尚》2023,(12):98-100
我国新时代的教育事业进入了改革的深水期,传统教育偏重文化教学而缺少体育活动时间导致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急剧下降,身心健康都受到巨大的负面影响。“双减政策”对学校进行青少年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体教融合”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方针,因此体育在青少年教育的比重大幅提升。本文结合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分析和探讨了目前青少年开展落实体育活动面临的体育教育分离、教育资源不足和体育意识淡薄的困境,提出了改进体育考试标准、完善学校体育教学组织、变革体育教学课程、扩大供给和合理利用体育资源等对策,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家校社三个层面为展开落实青少年体育活动做出来些许探讨分析,让体育教育最终转向体育运动,使体育活动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形成全民的终身体育习惯,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推动我国现代化的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19.
黄玉兰 《体育风尚》2020,(1):272-27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法等对南昌市西湖区的10所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各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结果表明:南昌市西湖区小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丰富,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跑步等项目,健美操、排球等项目开展较少;部分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不足是影响小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目前西湖区小学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一、问题的提出我校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全日制城镇小学。长期以来,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因受学校场地器材及学生数量多的影响,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教师、学生也感到枯燥乏味,因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