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是指研究者在一种强烈的社会关怀和教育关怀意识下,以服务于满足和发展人的需求和天赋为宗旨,围绕什么是好的社会,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能促成一个好的社会这类问题进行独立思想探索,研究高等教育中的真问题。当前探讨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意味着,研究者需要从自身而非仅从外部因素出发客观理智地反思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在肯定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发现其中还存在着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薄弱、方法论体系还不完善和学术自主性缺失等问题,这严重制约和阻碍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社会责任的充分发挥。因此,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需要重新审视其当下使命及对科学与国际化的观念,根据知识生产和知识创造的内在理路和自身逻辑,切实研究当下中国高等教育实践中的真问题,构建多样化的、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和理论体系,从而为世界高等教育研究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建设与教育实践者对面临问题的探索与解决休戚相关,因为所有的发展与进步总是在发现与解决问题中前进。我们要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学会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将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在文化层面、更高水平地逐步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也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独具个性的学校文化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相似文献   

3.
唐新湘 《宁夏教育》2005,(10):41-41,43
校本研究的四种基本模式为:一是课题研究模式。校本教研制度下的课题研究,是一种为改进自己教育行为而进行的研究,是一种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即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或自认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出发,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基础上,将普遍性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理论,从面实现自身行为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语文教育问题的解决,既需要从现代社会生活的现实出发,也需要从汉语、汉字、中文自身规律的现实出发。所谓从现代社会生活的现实出发,是语文教育问题的主导性内容,而"从汉语、汉字、中文自身规律的现实出发"是问题的基础。作为"主导"是需要所谓白话(普通话)和白话文的普及与提高,非如此不足以满足现实社会生活环境中,人的成长、发展的需要。但是,当我们回顾百年探索的历程,就会发现直接通过"白话"和"白话文"的学习,达到"白话"和"白话文"的普  相似文献   

5.
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以教育借鉴为主,但缺乏一种国家主义价值立场。比较教育研究自身的价值立场二重性,以及学习西方与抵制西方的矛盾心理使得我国比较教育研究者陷于国家主义与普遍主义这两种价值立场相互矛盾的两难困境。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来分析,教育借鉴对于后发展国家的教育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国家主义立场与普遍主义立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相规定的辩证关系。基于国家主义立场的教育借鉴并不是封闭的,它是以开放的交流、普遍性为前提的。有效的借鉴需要一种"批判的理解":对别国的批判是教育借鉴的普遍性的表现,对本国的批判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的情感——这就是中国教育借鉴者的家国情怀。加强比较教育研究者的家国情怀是中国教育借鉴的国家主义立场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6.
区域内整体实施学校文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教育发展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方面,教育的发展要适应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呈现与人类发展的普遍性进程相一致的态势;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也必然与特定时间、特定区域相适应而呈现发  相似文献   

7.
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应该有属于自身的独特特色,属于自身看世界、研究问题的独特视角。由于长期的自卑情结,我们习惯于迁移与移植,我们的改革总是以城市和重点学校为背景,缺乏对农村和薄弱学校的考虑。所以,当前的教育改革应当重构"本土",从本土的问题出发,建构起坚实的改革土壤。  相似文献   

8.
教育研究原创性不足是中国教育研究的基本特征之一。其原因是复杂的,本研究对其成因分别从社会与学者自身两个维度予以探究,但更侧重于对学者自身原因进行了多维的审视与分析,即从研究者认识上的不足,研究者自身心理倾向,研究精神的缺失及问题意识缺乏等四个维度予以追问。  相似文献   

9.
行动研究法倡导“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互分离的做法,改变了教育研究被专业研究者把持的局面,它在推动教师主动学习和发展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提倡“教师做研究”以来,教师的研究热情十分高涨,这是好事。但与此同时,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选择的研究问题本身就存在问题,很多研究问题是教师兴致所至,信手拈来的;一些教师不断变更研究主题,没有重点和方向;一些教师把个别问题扩大化,当成普遍性问题加以研究。有的教师认识不到只有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实践研究才对自身的发展有价值;有的教师想尽办法把…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如何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把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很好地统一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期编发教育 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多元文化课程发展摸式研究”课题组的一组文章,旨在引起更多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椎进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中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1.
"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有别于一般师范教育者,要在中华民族重视师德的师范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这类教育者应当具备世界各民族教育文化多元的意识。加强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国际视野的培养,有助于汉语二语教学在转型中获得中外对比在教育、语言与文化领域的营养补充,改变目前"汉语国际教育"学历教育与国际汉语教师赴外培训"双轨并行"的态势。提升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的国际视野将有助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引领世界潮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前景下,具备国际视野应是未来教师教育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动中国的教育研究走向世界,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我们不仅需要以博采众长、兼容并包之态广纳世界各国优秀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而且还需要念念不忘中国教育之文化根基与人文精神,特别是要做到立足教育研究的中国立场,以深度的文化自觉促进中国意识的觉醒,彰显教育研究的中国传统。"心本体"的教育主张是中国教育学的文化魅力之所在,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体现。首先,涵养"仁心"是中国传统"心本体"教育的中心目标,通过"情"的内在唤醒,"思"的甄别引领,"行"的沉潜往复得以培育;其次,求其"放心"是中国传统"心本体"教育的核心内容,它注重个体的心灵转向与品性浸润,强调教育是一段个体体验内在幸福的真实历程,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修行";再次,磨练"事功"是中国传统"心本体"教育的特色方法,通过儒家"忧世"主张的磨练,唤醒个体兼济天下的志向,通过良知本体在真实生活中的"自我坎陷",来磨砺心志,塑造真善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范围来看,强调国家认同的公民教育已发展成为当前全球多元文化社会治理的核心主题。我国学术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目前集中在两个主题,一是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多民族国情,二是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产物,也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新时代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需要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首先,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及其相互关系,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工作思想体系;其次,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需要从政治上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道路";最后,从教育路径入手,提出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的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14.
15.
中小学语文教育"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教育改革一直都在锲而不舍地进行着,然而尚未收到预期的效果。今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可参考以下思路:提前识字、早认多识;加强自学、大量阅读;识写分步、强化写字;喜欢交流、敢说善说;乐写能写、顺畅表达。此间的保障措施有:1.创编兼具识字和传承文化功能的《新蒙学读本》;2.编写在教学内容上有更高的确定性、能切实体现课程标准精神的小学语文教科书;3.阅读教学要改变思路与教法;4.习作教学要亲近儿童、贴近生活;5.语文教育要落实"大语文""生活语文"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Large numbers of students from the Chinese‐speaking world are nowadays enrolled in Western universities, prompting the need for awareness of their educational beliefs and practices. Although an established literature seeks to characterize ‘the Chinese learner’, much of this research results in stereotypical representations of a ‘reduced Other’: passive, uncritical and over‐reliant on the instructor. This paper, which is based on ethnographic research conducted in universiti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ims to illuminate some of the common misperceptions of Chinese educational cultures.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所要完成的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等建设内涵看,研究尤其是创新性研究工作必须加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存在三大研究掣肘:未能有效回答为什么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未能深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究竟是什么,未能形成专注于高职教育的系统研究力量。全面引领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需扎实开展关于高职类型特色研究、关于高职多元办学研究、关于高职内涵建设研究、关于高职制度标准研究、关于高职提质增效研究等五类创新性研究,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范式。如此,才能为我国高职教育真正实现办学格局转变、类型特色打造、制度标准建设、话语体系构建奠定基础,推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伊理 《煤炭高等教育》2012,(5):98-100,104
汉语国际教育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汉语国际教育特征的分析与厘定,能在相当程度上促进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对汉语国际教育内涵的理解,进而更好地践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加快汉语走向世界,助推国家软实力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研究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尚缺乏大教育学的建构视野。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学人,应进行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使教育学既成为面向所有教育领域的教育学,又成为能涵盖各教育领域的大教育学,在每个教育领域,都形成独特的教育学中国话语。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进行大教育学建构亟待突破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突破学校教育、基础教育领域;突破教育学学科界限;突破西方话语;突破抽象形式。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应当通过四方面路径:聚焦终身教育体系;立足大教育学学科视野;回归中国文化传统;扎根中国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Self-Study of Teacher Education Practices research literature published between 1990 and 2012. Self-study research refers to teacher educators researching their practice with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it, making explicit and validating their professional expertise and, at the same time, contributing to the knowledge base of teacher education. Reflecting our analysis, we defined self-study as a research approach in the field of teacher education which can be typified by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self-study research focuses on one’s own practice; for this reason, it privileges the us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collaborative interactions play a central role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its validation is based on trustworthiness. Furthermore, we identified two tensions inherent in the self-study work, on which researchers always and continuously need to position themselves for self-study inquiries to achieve its purposes: the tension between relevance and rigour on the one hand, and that of effectiv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n the other h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