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超长假期线上上课模式,给中学生及家长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人们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积极地在家中上网课,这本是促进学习的途径,但却让学生们有了正当玩手机的理由,亲子间的矛盾冲突也主要集中在手机使用上。那么,复学后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智能手机成瘾?本文分析了青春期的孩子手机成瘾及戒断的不同阶段性心理特点,探讨如何在手机戒断阶段避开孩子情绪管理的雷区,预防出现极端行为,引导家长帮助中学生顺利摆脱假期网瘾。  相似文献   

2.
正中学生自主性渐强,往往坚持"我的事情我做主",不愿意让家长来分担自己的行为后果,更会顾及自己和家长的面子。因此,"请家长"就被作为矫正学生某些负面行为的底线,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案例一中,王明出现了极端的想法,可能是他以前经历的影响。多次转学,家长的手机都被打爆,这中间,学生有着怎样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3.
文章使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和手机使用动机量表,调查职教师资本科生手机成瘾和使用动机的关系,结果显示职教师资本科生手机成瘾人数所占百分比略高于普通师范本科生;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更容易出现手机成瘾现象;女生比男生更易出现手机成瘾的戒断症状和心境改变;文科生比理科生和艺术生更易手机成瘾。结果还显示信息获取是职教师资本科生使用手机的首要动机,后面依次是人际沟通、休闲娱乐和自我表达。人际沟通和休闲娱乐可以显著预测戒断症状和心境改变,休闲娱乐对突显行为和手机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信息获取和休闲娱乐可以显著预测社交抚慰。针对手机成瘾的干预,学校、家长和个人三方应共同协作,形成合力,预防和抵制手机成瘾。  相似文献   

4.
随着手机的普及,很多中学生都会带手机到学校中。中学生使用手机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知识层面,还能够辅助学习并且减少家长对于学生安全的担心,但是如果中学生在使用手机过程中缺少自制力,过度使用手机,也会对正常的生活以及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进行研究,首先,从三个好的方面以及两个不利的方面提出了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然后,从学校和家长要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交流、不断完善学校对学生携带手机的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对学生的疏导教育三个角度提出了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5.
极端怪异行为(Extreme strange behavior)是常见的心理和精神症状。正常人的行为与当时的环境协调,与周围人的行为一致。而怪异行为既与环境不和,也与正常人的行为不符,有时使人无法理解,行为人自己却可以"理解"。极端怪异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不良的个性行为。一、中学生极端怪异行为主要表现1.消极态度行为这种心理行为主要表现为依赖、怯懦、自卑、孤僻。具  相似文献   

6.
在学生道德意识培养与道德行为践履的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家长更是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全面掌握家长对中学生道德意识与行为的看法,课题组将中小学生道德意识与行为具体分为“学校道德意识与行为”、“家庭道德意识与行为”和“社会道德意识与行为”,自行设计问卷。该调查对象为北京市西城区实验学校初高中学生的家长。调查意图在于了解家长对于以下问题的看法:(1)中学生应该具有哪些道德意识与行为;(2)通过哪些途径能有效地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与行为;(3)运用什么方法来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意识与行为。家…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学生学业成绩与中学生及其家长的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海南省海口市第七中学、第四中学、府城中学、海南中学等学校的部分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配对心理测验。  相似文献   

8.
手机给校园带来很多麻烦,尤其是女孩子。面对汹涌澎湃的手机普及浪潮,日本学校是如何应对的呢?笔者采访了筑波市立大穗中学的教师小泉先生。他说,日本初中是严禁学生带手机的。最近,一日本地方中学还致信2000余名家长,指出中学生原则上不应拥有手机,呼吁家长立即与电话公司解约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学生学业成绩与中学生及其家长的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海南省海口市第七中学、第四中学、府城中学、海南中学等学校的部分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配对心理测验。  相似文献   

10.
张芳芳 《考试周刊》2014,(95):176-176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往往是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表现为中学生的接受心理与教师、家庭的教育导向、教育内容或目标要求的心理冲突,这种冲突往往是教师、家长所无法预见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手机一族".学生配备手机,确实方便了与家长、同学之间的联系,但由于手机功能的拓展以及学生的自控能力薄弱,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弊靖已显得十分突出,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有效管理,已成为学校、家长和社会迫在眉睫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面对汹涌澎湃的手机普及浪潮,日本学校是如何应对的呢?筑波市立大穗中学的教师小泉先生说。日本多数高中不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入校,但初中则是严禁的。一日本地方中学还致信2000余名家长,指出中学生原则上不应拥有手机,呼吁家长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分析了山区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包括循环式自卑心理、扭曲式补偿心理和"破罐式"的自弃心理,然后提出了应对山区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策略,包括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需建立必要的心理疏导机制;加强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合作。  相似文献   

14.
对中学生合理使用手机要进行引导,学校层面要开设"如何玩转手机""如何使用网络""如何竞技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校本课程,家长层面要以身示范,自觉放下手机陪伴好孩子成长,与学校教育形成共识,更好地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手机一族”。学生配备手机,确实方便了与家长、同学之间的联系,但由于手机功能的拓展以及学生的自控能力薄弱,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弊端已显得十分突出,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有效管理,已成为学校、家长和社会迫在眉睫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中学生"早恋"是社会的一个敏感话题,是家长和学校都关注的一个问题。西方的社会心理学家则将十二三岁到十八九岁的恋爱行为称为"青春期恋爱"。中西方相比,这一用语既确定了概念的时间,又确定了它的含义,同时也未加任何道德评价。因此,许多心理学家一直在呼吁科学定义中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今天当我们将中学生冠以"早恋"一词时是否也应该慎之?  相似文献   

17.
“青春觉醒”与“早恋”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同时也是发生在中学生之间的两种极易混淆的心理行为表现。了解“青春觉醒”的缘由,理解由其而带来的少男少女心理行为以及交往形式的变化特点,从本质上区分“青春觉醒”与“早恋”的异同,是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正确教育的重要前提,是学校、家长、社会以及中学生本人都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现象逐渐普遍,从而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对中学生佩带手机的现象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科学、有效地管理中学生佩带手机的行为。下面就谈谈我对中学生佩带手机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如今的信息时代,手机已成为通讯工具中的新宠,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快速,高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心理教育专家王极盛教授曾对河南、河北等省近70所学校的中学生作过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发现61%的中学生情绪不良,其中有55%适应不良,抑郁症、焦虑症患者达48%。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心理不成熟而行为成人化,加之市场经济和文化垃圾的负面影响,家长教育方法的不当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等教育自身的问题,教育工作越来越难开展。  相似文献   

20.
李明 《宁夏教育》2013,(4):75-76
如今中学生离家出走的案例越来越多,这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极大的隐患和包袱,也给家长带来极大的心理伤痛,必须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