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生逆反心理的内在机制态度是指人们对他人和其他事物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逆反心理属于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产生是人们的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及刺激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态度会给人们的活动以一定的规定性。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态度体系中的各种态度是互相联  相似文献   

2.
道德培养的方法多种多样,"角色扮演"是其中的一种。它通过引导大学生去担当和扮演他人的角色,由此探索和识别自己以及他人的思想、感情、对事物的评判态度,洞察和理解自己及他人的立场、观点和内心感受,从而培养和形成解决人际关系或社会问题的技能和态度。  相似文献   

3.
情绪是指人对事物或他人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行为自发形成的动力,它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正态度是人(主体)对对象的一种评价。大多数心理学家都接受了弗里德曼(Freedman)的观点,认为态度包含三种成份,态度对任何给定的客观对象、思想和人,都具有认知的成份、表达情感的成份和行为倾向的成份,即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殊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要素组成的心理倾向,可以形成以某种成份为主的态度,也可以形成混合性或综合性的态度。由于学生态度对寝室卫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巨大影响,于是校方寝室卫生管理者对学生态度的准确拿捏能够使学校掌握寝室卫生工作的方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当学生在某个事物上产生了情感,就会在他身上产生一种力量,推动他们对事物采取追求或取舍、赞成或反对、适应或改造的行动。相反,如果学生对此事物表示出冷淡的态度时,他们的认识也往往停留在口头上。所以,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的态度,是由客观事物的意义引起肯定性的情绪和态度而形成的。它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认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一个人对某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就必然引起追求,有了追求,就会不懈的研究、探索,从而导致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有学习兴趣,才能够收到好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即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  相似文献   

7.
性格是人的个性的核心,是一个人最鲜明、最重要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人对现实的态度主要表现在对待社会、他人、事物和自己等各方面,因此,正直或阴险、诚实或虚伪、节俭或浮华、谦虚或傲慢、勤劳或懒惰、勇敢或怯懦等,都是不同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角色承担是由米德提出而被科尔伯格运用到道德教育领域中的。它是指在社会互动和交往中,以他人的角度、他人的身份、他人的位置、他人的情感对社会事物的体验,是一种使扮演者暂时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规范和态度行事,以增进扮演者对他人社会角色及其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实施自己角色的行为的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角色承担有助于克服人们的自我中心主义,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的互相理解,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9.
关于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即时评价运用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低年级学生最易对事物感兴趣,特别重视他人的关注和自己的情意表现。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发展的体育与健康活动,结合活动过程实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通过适龄、适时、适量的课堂表现即时评价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有助于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提高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教学改革是一个多系列、多层次、多因素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人们往往只注意外表形式,而忽略了内部的心理因素,因而影响教改进程,现就师生的心理态度谈点初步认识.态度是一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评价和内在反应倾向,它是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的有机结合,是情景和他人倾向以及个人性格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人在社会活动和待人处事中,总是抱有积极肯定或消极否定的反映倾向,并由它指导和引发出直接行为,成为完成某一行为的趋向,这种反应倾向形成一种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就是态度.一个人的态度对他的行为具有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支配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活动.教学改革必须端正教育思想,确立正确态度,即教师(包括学校领导),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事物持欢迎的态度 ,体验到喜爱和快乐 ,就能达到认同他人和自我激励的效果。运用情感效应 ,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 ,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梅 《考试周刊》2011,(29):228-228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会发生各种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有些人可能对他人或某些事物形成敌对的态度,表现为攻击性的行为;而大多数人则形成对他人或事物的友好态度,表现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行为,后一种行为便是通常所说的亲社会行为。对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长期以来受到了人们的忽视。但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道德品质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真正关注同情、分享、助人一类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态度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是个人对他人、对周围事物及某种社会现象的一种内在反应倾向。一般来说,态度主要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心理成分,它们互相协调,并广泛地与个人所持有的信念、价值观和各种需要发生密切联系,对实际生活起到调节、定向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所谓"生成活动"是指在师幼互动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幼儿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反映教风、教纪、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有声的语言和无声的行为,反映对教学工作态度,表现教学能力,展示业务水平。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效果。因此,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新颖的教学内容新颖能引起好奇的事物易引起兴趣,中学生对如何事物...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内容:情境作文——发书。二、教学目的: 1.通过发书中几位同学对脏书的不同态度,教育学生要发扬先人后己和遇事多为他人着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事情讲清楚、完整、具体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对一事物多角度去表达的能力。三、教学时间:一教时。四、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上课铃响后,教师走进教室发给每位同学一本书。一位同学发现自己的那本书  相似文献   

17.
周海燕 《考试周刊》2014,(29):163-164
正一、尊重:教师和学生最近几年,常听学校的老教师说现在的学生难教,不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学生那样尊敬老师,老师的指导不像以前那样管用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知识面和信息面不断扩大,学生对人对事都有更多的思考和想法,更独立和有主见。特别是对于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而言,随着自我意识的日益增强,为了表现自己,他们更容易对其他事物持批判的态度,用"叛逆"的行为、强烈的情感表现表达对他人的忽视和不尊重他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自主性发展,首先表现为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学生勇于质疑和向他人请教。而学生自主性发展的结果,是养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积极负责的态度与能力。中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态度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强烈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探索热情,这种动力是他人督促、教诲难以达到的,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创造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新颖的能引起好奇和注意的事物易引起兴趣,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