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20世纪初死亡学(Thanatology)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以及1959年心理学家H erm a Feifel《死亡的意义》一书的出版,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和关注,相关课程在美国出现。60年代生命教育实践开始扩充,至70年代大批兴起而普及。最近我国台湾将生命教育列为选修课程。在大陆虽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生命教育进行研究和探讨,但还处在起步阶段。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生命是教育的根本,教育是一项直观生命…  相似文献   

2.
董菁 《教学与管理》2005,(10):25-26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而探索生命的奥秘一直是人类千百年来不断追寻的梦想.美国是世界上最先兴起死亡学研究的国家,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开始探索有关死亡的主题教育.而我国的生命教育刚刚萌芽,目前还没有正式引入教育界.但是随着越来越多残酷的现实不停地警示我们,我国开展生命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3.
关注生命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丹军 《湖南教育》2003,(16):16-17
生命教育不可忽视“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生死问题一直是人类千百年来不断追求、探索的谜。而对生死问题的科学探索却是始于现代。美国最先兴起死亡学研究,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就开始探索有关死亡的主题教育。1977年,《死亡杂志》在美国创刊。目前美国52%的医学系及78%的护理系都设有三个必修的“死亡濒临”课程。美国的作法被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效仿。20世纪末,我国台湾教育界将死亡教育和生死教育引入整合,称为生命教育。它的主旨是:阐释生命的可贵及生命应有的尊严。台湾的生命教育共分成两个单元:一是“生命的旋律”,包括了解生命的跃…  相似文献   

4.
课程基础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的“基础”一词在西方课程理论中通常被输入、决定因素、来源等名词取代 ,在我国 ,有的理解为影响课程的因素 ,有的理解为课程的基础学科。我们认为 ,课程基础应为“课程理论的基础” ,指那些对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基本力量 ,影响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领域。  一、研究历程概述   (一 )课程基础研究的兴起 (1978年~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课程编制、课程设计视野中进行课程基础的研究 ,研究呈现出两个特点 :第一 ,课程研究的崛起赋予了课程基础研究生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们开始思考教育的中…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四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命教育”发展概况美国1928~1957年间,开始探索有关死亡主题的教育,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式兴起,先通过著书立说方式推行“死亡觉醒运动”,突出表现主题为“死亡焦虑”,后不断深入,发展为死亡教育。1977年,美国《死亡杂志》创刊Leviton在首刊中将其定义为向社会传达适当的死亡知识并因此造成人们在态度和行为上有所转变的一种持续过程。赵可成博士于1992年的报告说,美国目前52%的医学系及78%的护理系都设有三个必修学分的“死亡濒死”课程。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效仿,如我们的近邻日本。20世纪末,台湾教育界将死亡教育和生死教育引…  相似文献   

6.
美国课程史研究最早是作为传统教育史的次领域而萌芽的,秉持传统教育史的进步史观、重视史料、编年体叙写等特点。20世纪70年代,课程领域的转向和修正教育史学的兴起,促使课程史研究开始思考与教育史的关系,并自觉寻求课程历史的理论解释。20世纪90年代,在后现代、后结构思潮和课程研究“理解范式”的影响下,课程史研究走向多元理论解释的路径。应从课程史与课程理论内在关联的角度,充分认识课程史研究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课程开发背景 生命伦理学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最有生命力的交叉学科。从全球范围来看,生命伦理教育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中学尚未普及,仅在少数国家和地区开展。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死亡学研究的兴起,死亡教育(death aducation)也开始起步。根据纽则诚博士在《从科学学观点考察生死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关联》一文中介绍,在50年代,西方一批有识之士通过撰文和著书的方式推行了一次“死亡觉醒运动”,其中最突出的主题即是“死亡焦虑”。与此同时,第一个正式的死亡教育学课程出现在美国。1977年,美国《死亡教育》杂志创刊,列  相似文献   

9.
顶点课程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本科教育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兴起的一种课程.这一课程具有相对独特的含义、多元的目标、灵活的实施模式,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而探索生命的奥秘一直是人类千百年来不断追寻的梦想。美国是世界上最先兴起死亡学研究的国家,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开始探索有关死亡的主题教育。而我国的生命教育刚刚萌芽,目前还没有正式引入教育界。但是随着越来越多残酷的现实不停地警示我们,我国开展生命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的校园内每年都发生一些令人揪心的惨剧。不少青少年把生命视为儿戏,自残、自虐,甚至自杀。据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的一份资料显示,自杀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且低龄…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进化过程中,青少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极端生命行为,生命教育受到关注。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有"从生论生的生命关怀伦理取向"和"从死论生的死亡体悟生死取向"两大主流,其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独具特色,对大陆开展生命教育的启示有: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作用;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生命教育校内外课程资源;建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2.
一、斯拉特瑞课程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文明的弊端日益暴露,已经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人类开始深刻的反思。20世纪后期在西方社会兴起了一股反理性主义的鲜活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时代步伐相一致,针对现代主义的学校教育已不能很好地与时代的趋势相合拍,教育研究领域涌现了一批具有后现代色彩的课程理论。美国从70年代开始,课程研究领域致力于用新的理论视角和价值理念理解课程的本质,出现了众多的课程流派。斯拉特瑞的课程理论就属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流派中较独特且具有代表性的课程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与"自主课程",二者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和内在逻辑关系.自主课程的特征高度体现了生命教育的理念,自主课程的内容体系又集中体现了生命教育的内涵和价值追求,自主课程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课程载体.  相似文献   

14.
受西方妇女运动和女权主义的影响,台湾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兴起了一场以社会性别平等为目标的教育改革运动.本文在对台湾性别平等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揭示了台湾性别平等教育内涵的转变;进而在对作为改革核心的性别平等教育课程以及其他实施策略与实施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总结了台湾实施性别平等教育的成效和不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死亡学及其发展历程,分析了在医学院校开设本课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本课程的名称应为"生死学",所进行的教育亦相应称为"生命教育",这样它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同时指出,应结合我国国情和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佛家和道家文化中有关生命研究的合理内核,加强生命科学研究,充分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巨大影响力,从而在生命科学领域里发挥它的巨大潜能,帮助医学生及广大受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更加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积极地对待人生和死亡,有效克服死亡恐惧和焦虑,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帮助人们心灵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是指向生命自身、针对生命内涵的教育。它兴起于上个世纪60年代,源于解决校园内暴力、自杀、吸毒等问题。当前,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应着重强调生存意识教育,苦难、死亡意识教育,生命的审美教育,生命的信仰教育等。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命教育是指向生命自身、针对生命内涵的教育。它兴起于上个世纪60年代,源于解决校因内暴力、自杀、吸毒等问题。当前,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应着重强调生存意识教育,苦难、死亡意识教育,生命的审美教育.生命的信仰教育等。  相似文献   

18.
江喜标:尊敬的吴教授,您好!我知道您作为中国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一直在研究国际的教育教学改革问题。我国在世纪之交展开的课程改革已波及到课堂第一线,今天主要请你从课堂教学角度来关注新课程。在您看来,这次课改将给课堂教学带来怎样的冲击?吴庆麟:这次课程改革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因为自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指导课堂教学的基础理论和主要观念已从行为主义转到认知主义,到90年代兴起了第三次认识论革命,那就是情境主义的兴起。课堂教学在情境理论影响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我国这次课程改革正是在这一理论背…  相似文献   

19.
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危机催生了社会学取向的课程史研究.到90年代,为应对美国教育日益突出的文化紧张,课程史研究适时从“社会”转向“文化”.这一转向不仅促成了课程文化史的兴起,而且为学校实践空间日益萎缩的美国课程学者创造了新的实践空间与方式,这便是将课程理论直接看成是实践,同时转入广域的文化社会领域,通过对美国学校中的支配性文化展开福柯式的历史揭示,使课程理论成为文化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20.
美国死亡教育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是探讨与死亡相关主题的教育活动。在美国,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正式兴起,最初是在大学中开设相关课程,并逐渐由大学扩展到中小学,由学校而进入社会。目前,已成立了多种相关的学术机构,各种普及性书籍、期刊、音像制品也大量发行。死亡教育在美国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本文着重介绍美国死亡教育的发展简史以及死亡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内容、实施等内容。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引起我国教育界对死亡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