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狐狸精     
她从我和我小舅身边擦肩而过,我嗅出她身上有一股奇怪的香味,而且她的长相也不错,小脸抹得白白的。我小舅说她是狐狸精,我却认为她跟一般的东北女孩没什么两样。 我小舅分析说,前面是一片坟地,根本没有人家。而且都这么晚了,她还朝那边走,除了狐狸精不会是别的。我听了虽然不大相信,但心里多少有点哆嗦。最吓人的是,当我跟我小舅回到家后,我小舅  相似文献   

2.
有人把她说成是联系东西方文化的使者,她笑出了声:“我就是做音乐,这样说也太抬举我了吧。”  相似文献   

3.
假睫毛     
我想去买一副假睫毛送给将去新疆旅行的一位中年女摄影家。她的同事说你别献殷勤了,她老公可是公安局的。我对她的那同事说:你误会了,她说她睫毛短,尤其下睫毛几乎是“秃顶”,上次去陕北她眼睛都让沙尘迷得又小又红了。我又阐释了一遍假睫毛是防护品、是劳保用品,甚至眼睛残疾者的“假肢”——只不过那种“肢”小而多罢了。  相似文献   

4.
正小野很小的时候,从她奶奶那里学会了一套评判标准,那就是,害虫和益虫。有天我正吃饭,她突然从旁边飞身而出,口中大喊一句"害虫,打死",然后一只飞蛾就被她拍死了。我大吃一惊,说:"我去,小野,这是不对的。"这句话的结果就是,小野又学会了一句"我去"。她说:"我去,是奶奶说的。"这是我一直想和她探讨的一个观点,但我想了很久也没找到合适的措辞。为此我和我的母亲还争辩过:"对于那些虫族,所谓的有害与有益都是相对于人类而言,但你让小孩子有了这种二元对立、非黑即白、贴上标签即可捕杀的想法,并不利于她的身心。"我母亲反驳道:"那蚊  相似文献   

5.
暑假里我回苏州,与家人一起去饭店吃饭。我需要餐巾纸,招呼服务员,称她“小姐”。我妹妹说,现在不这么称呼了,你叫她小姐,她要生气的。我问为何,我妹妹说,“小姐”会让人有“不正经女子”的联想。我问那该怎么称呼。我妹妹说,现在都叫“美女”。但是,我还是叫不出口,总觉得用“美女”称呼招待员听上去太轻浮。这令我想起网络称呼语“亲”,有人研究说,这是从韩语来的,原意是“朋友”。  相似文献   

6.
张国文 《新闻天地》2011,(10):38-39
她是中国城市里最基层的居委会主任,她工作方式多样,有时撒泼打骂,有时耐心温柔,用尽手段替老百姓解忧。她认为,各级官员都给她面子,是因为她“绝对冲得上去”。她说:“我必须强势,因为我是人民。”  相似文献   

7.
有人把她说成是联系东西方化的使.她笑出了声:“我就是做音乐.这样说也太抬举我了吧。”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位中年妇女,她随我走进门便搬过一把椅子端坐在我对面,默默无语地看着我。须臾,她傻傻地问我:"你看我像个淫荡的女人吗?"出于职业需要我给予了否定回答。她伤心地说:"可我的老公却骂我是个荡妇!"她接过我递过去的茶水,开始讲述她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误会     
每当看见书架上那两本《趣味数学》,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去找好朋友丁婧妍玩,玩着玩着,我不经意地瞅了她的书架一眼。咦,《趣味数学》?那不是我前几天丢的那本吗?于是我拿下来一看,上面还工工整整地写着我的名字!我正要叫她,她就笑容满面地走过来了,说:“哟!你可真机灵,这么早就发现我要送你的生日礼物了!”我想:还挺会编,竟然说是送我的生日礼物!于是我就说:“少装蒜了!说实话!这本书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她认真地说:“是我要送你的生日礼物呀!你怎么了?”我说:“少骗人了!这本书明明是我爸爸在北京给我买的!…  相似文献   

10.
我眉飞扬     
我认识一位女子,相貌身材肤色连牙齿,哪里长得都美丽。但她对我说,对自己的长相很自卑。我不由得又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将她打量了个遍,就差没变成一架B超仪器,将她的内脏也扫描一番。然后很失望地对她说.对不起啦.我实在找不到你有哪处不够标准.还请明示于我。她一脸沮丧地对我说,这么明显的毛病你都看不出.你在说假话。你一定是怕我难受.故意装傻,不肯点破。好吧.我就告诉你,你看我的眉毛!  相似文献   

11.
北晨  海风 《出版参考》2009,(3):37-37
前几天,与一对经常飞来飞去的创业小夫妻吃饭。上菜了,男的先尝一口,然后夹菜给女的,说:“不是辣的,能吃。”看到这一幕,我不禁一笑。男的解释说:“我是地道中国人,她是华裔,在美国的日子都是她陪伴我,无微不至地照顾;而在国内,轮到我照顾她,我们是彼此相伴的爱人和工作伙伴。”  相似文献   

12.
王晟  刘琼 《新闻天地》2010,(5):19-20
对于夏达来说,眼睛和手是她最大的财富,因为她要用这些去创作。她曾说:"等我老了那一天,假如我还可以在一个小角落里,慢慢地画着故事,那我就心满意足了。我只是想画漫画而已。"  相似文献   

13.
在广州,有人给我介绍广东电视台年轻女记者周晓瑾,“她是个很值得一写的人”。“她有些什么故事?”说实话,我很惭愧,在北京,对地方上新闻界同行了解得不多,对周晓瑾的事迹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回答是,她是“广州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原羊城晚报总编辑许实(即微音)在听了她的报告后流了眼泪,其他的,你采访之后就知道了。我的采访是在广播电台的播音室里,同电台的同志一道听周晓瑾的报告。她说这样可以节约大家的时间,听完后有什么问题可以再问她。一她爱流泪,说到自己忙于工作时将小女儿关在家里,在电话里听到孩子甜甜的嗓音“妈妈,我乖,什么也没动”时,她下泪,她怕女儿碰电爬高;说到她所敬重的奶奶邓颖超的去世,她下泪,她是周恩来的侄孙女;说到她所采访的那些身陷惨境的吸毒少女,她也下泪。  相似文献   

14.
王慧  吕欣  黄媛 《青年记者》2008,(12):110
闲来无事,转到小S主持的《康熙来了》。这期她和蔡康永“踩”的话题是罗大佑。话题不太吸引我,吸引我的是小S的精彩表演。即便是有人说我庸俗,我还是要说,我喜欢小S的风趣和幽默。我不会把小S说得无限好,但是,我认为小S的确有才。她能够在大俗之中慨叹人生,俯仰天地,这就是才气。转念—想,如果小S在央视的话,她又能如何呢?她会成为喊“耶”的周涛?还是成为举起右手,歪着头,说“你确定?”的王小丫?说白了,央视的女主播缺少的就是一份风趣和幽默。  相似文献   

15.
她不认识她,她也不认识她。只为了同一个男人,不得已,进了同一个逼仄的檐下。从此是一段长长的不了情。我说的,是婆婆与儿媳。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射的罪恶导弹,夺走了邵云环的生命。她走了,走得那么突然,连对她说声谢谢的机会都不给我。如果有机会我会对她说:“谢谢你多年来对我的帮助和关爱,我为有你这样的朋友而骄傲。”本想这句话以后有的是机会说,但万万没有想到我永远地失去了这个机会...  相似文献   

17.
都市田园梦     
我的瑜伽教练老家在云南,中缅边境的一个村子。她说家中养着二十条狗,用来看守田地。我很好奇:你家多少地,要二十条狗?她气定神闲伸出5个手指。5亩?她摇头。50亩?依旧摇头。总不会是500亩吧?我瞪大眼睛。5000亩,她带着几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神气说。周围的隐形眼镜跌落一地。  相似文献   

18.
黄芳 《声屏世界》2014,(4):18-19
今年的除夕夜,我第一次在公交车上度过。我的采访对象——公交车女司机张惠珍已经50岁了.今年是她退休前的最后一班除夕岗。张惠珍告诉我,她当公交司机20多年,从来没在家吃过一顿年夜饭。感动之余。我试图从她口中录下一些“煽情”感人的话。可是张大姐从头到尾说的都是对这一行的热爱和不舍.朴实、实在.还一个劲地请我和她们领导求个情,让她能够继续多干几年。当她说到,明年除夕还想继续在路上跑时,眼中全是真诚的泪花。  相似文献   

19.
一路高歌伴你走天涯——访北京交通广播主持人王佳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司机说:她是一个开心果!有听友说:我不得不带着笑容听她‘贫’!有同事说:她是我们的骄傲!有领导说:主持人的作用不可忽视,像她那样的很难得!她,名叫王佳一,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笑口常开》节目主持人。从沈阳来北京两年多便成为北京市家喻户晓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得者。我们不禁会问她怎么这么快拥有这  相似文献   

20.
委屈大奖赛     
有一位女士,孩子刚满月,她就把奶给断了,因为她要喝咖啡。她说,我太屈得慌了,为了孩子,我都一年没喝咖啡了。她表妹劝她说:咖啡对自己的骨骼也不好呀。她说:我一边喝咖啡,一边喝钙奶。刚丢了工作的表妹就觉得受刺激,以后就不再找她,而是和一个过去来往并不密切的女同学热乎起来。女同学守着一个小报摊,表妹就常常到她那里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