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有书房     
读了二十多年的书,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书房,却是在桃源居购房之后。我家的书房,占地不大,十来平方,两个书架,都是到深圳后在家私城低价购来的,上面堆满了夫妻俩的书籍。这些书籍,时间跨度十余年,从我俩中师时朦朦胧胧的袖珍读物,像汪国真、泰戈尔的爱情诗;到大学时代的一些流行书籍,像王朔、余杰的散文;再到工作以后有相对时间的读读小说,池莉的、海岩的、周梅森的等等。拉拉杂杂,挤挤挨挨,组成了一个充实的大家庭。书房是快乐之地,从中感受阅读的快感,将是独一无二的。毕竟逛书店太吵,蹲图书馆太腻,偎在办公室太乱,都缺少温情的一面。只有在…  相似文献   

2.
我迁入浦东新居不久,有位朋友来拍摄我的新书房,最后问我:你已经换了几次书房,对这个新书房,还有什么不满意吗?当然还有,书房容量的增加总是赶不上书籍报刊的增加速度。不过我最大的遗憾却是:书房的条件虽然越来越好了,但我能够静下  相似文献   

3.
钟林 《青年教师》2005,(3):50-50
我和爱人都是高中教师。双休日我们整理书房,看到尘封已久的书籍,看着满桌狼藉的报刊,不免黯然.我们用以读书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我们每天在看书,但是我们所看的大多是教材和各类辅导用书;我们也经常动笔,但是我们动笔的目的是写教案、做题目。于是,满柜的书籍成了奢侈的摆设,宁静幽雅的书房成了应试教育的工厂。事实上,教师不读书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4.
看着书房里满满当当、尘灰覆盖的书籍,我很有点无奈。《四书五经》、《金色笔记》、《厚黑学》、《周作人传》等经典作品,我从买来就没有翻过。而一些我精读的书籍,往往不畅销或者不知名,比如《发现母亲》、《吴带当风》、《清水洗尘》等。这几年,书房里书越来越多,我的阅读量却在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上唯一不会腐朽的东西。我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在家中一有空闲就跑到书房呆上一上午,每次上午都是一口水都不喝,要不然就在省图书馆呆上一天,中午到省图餐厅吃午饭。在我家有些书非常好看,比如《蓝色的海豚鸟》《草原上的小木屋》《狼王梦》等书,都快被我翻烂了。上次我和妈妈一起去书庐,我看到了那本《狼王梦》,一看到这标题我就想:这是怎么样的一次梦呀,还是狼做的梦?我当时就想把书买回家,妈妈说她当天没带多少钱,可我死缠烂打地央求妈妈买书,妈妈拗不过我,只好把钱拿给我,我便兴高采烈地去收银台排队买书。买了书后,妈妈跟我说:"你  相似文献   

6.
夜晚静悄悄     
"爸爸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啊?"小宁坐在空荡荡的书房里,听着自己写字的回声,一个劲儿地想着。"又快考试了,不知道这次会不会再得个好成绩,让爸妈高兴高兴……"小宁面带微笑看着手中  相似文献   

7.
家有书房     
读了二十多年的书,拥有真正意义上的书房,却是在桃源居购房之后。我家的书房,占地不大,十来平方,两个书架,都是到深圳后在家私城低价购来的,上面堆满了夫妻俩的书籍。这些书籍。时间跨度十余年,从我俩中师时朦朦胧胧的袖珍读物,像汪国真、泰戈尔的爱情诗;到大学时代的一些流行书籍,像王朔、余杰的散文;再到工作以后有相对时问的读读小说,池莉的、海岩的、周梅森的等等。拉拉杂杂,挤挤挨挨,组成了一个充实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8.
舍弃     
学期早已结束,放假那天从学校运回家的书,不管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依旧散乱地堆放在书房的地板上。休息两天之后重回书房,看着一地的狼藉,心想,应该为它们找一个好的归宿了。我打开书橱,见到的又是一番零乱——那些不同时期、不同种类、不同科目的书籍随意地穿插在一起,各色各样的杂志、大大小小的书籍如宝塔一般叠放在一起,稍稍一碰便有可能翻倒在地。偌大的一个书橱早已被塞得满满当当,要想再放进几十本课本与练习那是绝对没有空间的。  相似文献   

9.
王晨渝 《中学生天地》2014,(12):F0003-F0003
周末回家,我往往三两口解决掉饭菜,然后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奋笔疾书,偶尔与父母交谈,也只是无关痛痒的只言片语。在漫长的假期里,我则将大部分时间消磨在浏览各类书籍上,所谓的促膝长谈……好像从未有过。父母不了解我在关注些什么,我亦不知晓他们近来又添了几许操劳。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今居住条件日益改善及人们对家居文化氛围不断追求的背景下 ,书房越来越成为居住空间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本文着重从书房中不同功能部分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最具特点的书柜的设计、书籍的摆放方式及书房的风格取向等几方面初步探讨了书房空间环境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全家减肥记     
郭可蓉 《初中生》2013,(5):34-35
"啊!"浴室里传来了尖叫声。"咋了?咋了?该不会是漏电吧?"我赶忙过去叫在书房的老爸。"放心,你妈的本事大着呢,电奈何不了她。"爸爸见怪不怪地调侃,眼睛都不转一下,继续看他的书。妈妈从浴室一出来,我就问到底怎么了。"都三层肚皮了!又胖了!"老妈上身前倾,伸出三个指头在我面前晃了晃,头不住地往下点。看来,老妈这回肯定又会有新动作了,当然是关于减肥的。以前运动减肥、瑜伽减肥都徒劳无功。我们在等着老妈的新创意。  相似文献   

12.
书房,在不太宽裕的家居中也许是一间可有可无的屋子。这也难怪,因为在不多的几间屋子里,挤出原本似乎更具实用价值的一间作书房,实在显得有些奢侈。但我,一个读书不满十二年的小书生却固执地坚持拥有一间书房。这也许是受了罗曼·罗兰的影响,因为他曾说每一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筑造一个心灵的单间。而在我看来,书房就是心灵的单间。书房不大,四壁都是书架,一进书房便油然感到一种文化氛围。书自然不少,文、史、  相似文献   

13.
终于搬进了新居,有了自己的书房。帮忙搬家的人刚走,家人还在各自忙着拾掇,我就一头扎进被书籍充斥得略显窄小的书房,想好好整理整理堆积如山的书报杂志。当我刚俯身拿起一册旧书时,一张七寸的旧照片从书页间滑落下来——瞬间,几十张熟悉又有些陌生的面容和我不期而遇。我连忙捧起这张毕业照,这是十几年前我初中毕业时的师生合影,一张曾经“踏破铁鞋无觅处”,今又“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全家福”。  相似文献   

14.
我和爱人都是高中教师。双休日我们整理书房,看到尘封已久 书籍.不免黯然。我们用以读书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我们每天在看书,但是我们所看的大多是教材和各类辅导用书;我们也经常动笔,但是我们动笔的目的是写教材、做题目。于是,满柜的书籍成了奢侈的摆设.宁静幽雅的档房赢了应试教育的工场。事实上.教师不读书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15.
Q阅读     
正【梦草斋】学生时代的冰心,读了许多中国古典名著,对爱打抱不平、落草为寇的"绿林好汉"十分敬慕,于是她把自己的书屋起名为"梦草斋"。【苦茶庵】周作人在北平八道湾的书房,原名"苦雨斋",后改为"苦茶庵",小小的一幅横额是沈尹默写的。书房里面一间是他读书写作之处,几净窗明,一尘不染。外面两间是书库,约有十个书架立在中间,书籍数量很大。  相似文献   

16.
咖啡凉了     
书房里传来了"劈里啪啦"敲击电脑键盘的声音,一定是父亲又在紧张地工作,他实在是太忙了。夜已深,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让人感到凉飕飕的。我这才想起父亲只穿了一件单衣,立即拿上外套,悄悄走进书房给他披上。父亲似乎并  相似文献   

17.
家庭背景同同:男,6周岁。家长情况简介:父亲,34岁,博士在读;母亲,33岁,硕士在读。家庭经济情况:暂时没有经济来源。在读书前,父母均在一所中学工作了7年,靠积蓄和亲戚、朋友的支持,继续现在的学习和生活。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但因为父母都在学习,祖母常常在家照顾父母和孩子的生活。家里有单独的书房,书橱里摆满了父母和孩子各式各样的书籍,书籍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书橱的下层留给同同,便于孩子的取放。书房里划定了各自的区域,爸爸的书桌靠南边的墙,妈妈的书桌在门边,同同的小桌椅靠两边的墙。大家可以在一起安静地看书学习。据妈妈讲,家里…  相似文献   

18.
瞬间的感动     
暑假,照例蜗居,这样的状态由来已久,近些年基本如此。 阳台上有我的书房,因我没有所谓的书房,书籍无处摆放,见阳台留有空处,就设置一张方桌,摆上要看的书,权作书房。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今居住条件日益改善及人们对家居化氛围不断追求的背景下,书房越来越成为居住空间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位,本着重从书房中不同功能部分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最具特点的书巨的设计、书籍的摆放方式及书房的风格取向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了书房空间环境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忆明克诚     
春花秋月又一年。每年早春的清晨,我都端坐在书房,凝望着老厅长明克诚送给我的照片、书籍及一些纪念品,睹物思人,感慨万端。老厅长离开我们已经十几个年头了,我怎么也不会相信,这么好的领导怎么会离我们而去。我早就想写一篇文章来纪念他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然而,内心的悲痛压抑着我,数次提笔又数次放下。今天,感情的潮水再次冲击着我的心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