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保来 《天中学刊》2001,16(4):75-75
“官当”,即以官抵罪,也即官吏犯罪,可以其官职来抵消其应受刑罚的全部或一部分。“官当”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一种特殊的刑罚制度。 官当之法始于晋。晋律中的“免官比三岁刑” [1](P945),是我国刑法史上最早的以官抵罪的法律规定,但晋时尚无“官当”之名。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律才正式使用“官当”的名称。陈律规定:“五岁四岁刑,若有官,准当二年,余并居作。其三岁刑,若有官,准当二年,余一年赎。”[2]北魏也有官当之法。北魏律规定:“王官阶九品,得以官爵除刑”,“五等列爵及在官品令从第五,以阶当刑二岁;免官者,三…  相似文献   

2.
任务型“五学”课堂,首先体现的是一种教学理念,其次才可以看作是一种教学模式。主题任务是驱动学生学习的“点火器”,也是整个课堂学习的“发动机”。“五学”围绕任务展开,始于任务,终于任务。  相似文献   

3.
在“悲”、“喜”之间,有一种特殊对话,一种神秘,原始的对话,始于人心身处的对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1悖论与数学探索创新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应该是问题和解,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而终于解,创造性思维活动始于对问题的认识,是围绕着解决问题展开的,数学问题的特征是差异,是矛盾,悖论也是一类数学问题,它是一种理论和现实的不可协调的矛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北魏均田制,长期以来被公认为一种土地制度。这种观点的基础是所谓当时“土旷民稀”,北魏帝国拥有足量无主荒地,用以均分给农民。这样就构成了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笔者认为,北魏没有荒田授给农民,也确实没有均分荒田,均田制只是一纸空文。就此,我略陈浅见,恭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6.
延安整风运动究竟始于何年何月陕西镇安县中学唐汉承党的延安整风运动始于何年何月?这一问题,由高中基本课文《改造我们的学习》引起,以年而论,有以下三种说法:1、始于1941年。1988年版和1991年版统编高中语文第四册该课“预习提示”都说:“本文是19...  相似文献   

7.
《樊南文集补编》所收《修华岳庙记》既非李商隐文,亦非唐文,而应为北魏文。《集古录跋尾》所载《大代修华岳庙碑》、《宝刻丛编》所载《后魏修华岳癌碑》与《修华岳庙记》实为同一碑文。文中出现的“常英”为北魏人;“直勤”为北魏宗室成员的特有封号,“直勒”应为“直勤”之误;“侯尼须”为北魏宗室成员,并与常英为同时代人。《修华岳庙记》作于北魏文成帝兴光元年九月鸡日至太安元年三月三日间。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窟的保护现状黄克忠(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大多数的石窟是佛教东传之后作为宗教形象的石窟寺。就时间而论,始于汉代(公元2世纪),而最多的是北魏至隋唐(公元4-9世纪)时期开凿,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就地区分布看,比较集中的分布在古丝绸之路上、黄河流...  相似文献   

9.
“以文为诗”始于陶渊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为诗”是中国人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是后世论多认为始于中唐的韩愈。当笔认真考察了唐前中国诗歌发展史之后,却惊奇地发现:“以为诗”并非始于韩愈,而是始于早韩愈400年的陶渊明。所谓的“以为诗”,即以散的篇章结构、句法及其虚词、虚字入诗,使诗歌呈现出一种如散般的平实自如、天然入妙,能够更痛快畅达地叙事、抒情,而这一切在陶诗中都有鲜明具体的体现。“以为诗”的运用,使陶诗更为亲切、平和,贴近人心,一种如叙家常的真切动人由此而生,这与陶渊明的为人及其诗歌朴素自然的风格是极其协调一致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为诗”陶渊明是韩愈的老师。  相似文献   

1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中,提到了“杏花村”。你知道它在哪里吗 ?   杏花村位于山西汾阳县城北 15公里。杏花村有古井一口,俗称神井。古井上有一亭,名申明亭。据古碑文记载,井水“味如醴 (lǐ,甜酒 ),甘馨清洌”,取水酿酒,馥郁芬芳,为汾酒和竹叶青酒的水源。杏花村酿酒始于北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历代文人墨客,题诗刻碑,盛赞佳酿。神话传说中的“醉仙居”酒店,最为人乐道。有位仙翁老道,衣著褴褛,三次饮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  相似文献   

11.
魏燕战争前后北魏与高句丽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435年),高句丽王琏首次向北魏派遣了名叫安东的使臣,随后北魏也向高句丽派出了第一位使臣李敖。但是,北魏与北燕战争的爆发,影响了北魏与高句丽的交往。北魏灭北燕以后,高句丽接纳了流亡的北燕国主冯弘,北魏与高句丽的关系一度处于僵持状态。两年以后冯弘被杀,北魏与高句丽之间的紧张局势终结。此后双方的关系向着友好的方向发展,一直维持到北魏末年。  相似文献   

12.
根据《魏书》记载,北魏立皇后时要举行一个奇特的仪式,这就是"铸金人"以占卜吉凶。占卜时所铸造的"金人"就是佛像。这一习俗开始于道武帝拓跋=时期,太武帝拓跋焘灭佛后被废除,实际仅仅实行了两代。在北魏前期,这一习俗与佛教的兴衰相始终,是北魏崇信佛教在生活习俗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门房诛是北魏正式入律的刑法之一,虽实施时间不长,但对源承北朝律法的隋唐律有重要影响。由于北魏律佚失过多,今人对门房诛的具体情况认识不一、误解颇多。真正说来,北魏神麔律中对"大逆不道"的处罚即为门房诛,在适刑人员的范围上有明确规定,主要是诛杀与正犯同籍的男性直系血亲者,但不及年八十以上的老人和不满十四的孩童,女性一律没官;非同籍亲属或受牵连但不受诛。这比起秦汉时的夷三族刑来大为减轻,也对隋唐律中族刑的减轻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均田制从北魏到唐朝历时近三百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学术界对均田制的研究持续不断,出现了很多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最近二十多年来均田制的产生、发展、施行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北魏发展农业生产措施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拓跋氏建立政权后,随着自身封建化过程的进展,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北魏政府把劝农督课政策与有条件的土地分配政策相结合,在推动农户垦荒,发展农业生产,积累社会财富诸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这对加快北魏拓跋氏游牧民族的封建化过程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氐族杨定建立的后仇池国位于今甘肃省东南部,处于北魏和刘宋两大势力的夹缝中。为了生存发展,后仇池国分别对这两大势力奉表称臣,过着朝秦暮楚的生活,其目的就是想东食西宿、左右逢源,趁机壮大自己的势力。北魏和刘宋为了相互钳制对方,也尽力拉拢后仇池国,对其实行羁縻政策,双方甚至为争夺仇池而大动干戈,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灾荒所逼,后仇池国两次对刘宋发动战争,结果招来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17.
北魏建国不久后,道武帝拓跋王圭为防母后及外家为乱,制定了子贵母死制度。但是,北魏前期、中期仍然不断出现太后干政的现象,直到文明太后冯氏更是发展成为临朝听政。这些太后的干政对北魏政权前期、中期的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北魏社会向前发展。这种局面的形成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北魏作为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在进入中原地区之后,除了原有的祭拜自然神之外,接受了汉族的一些文化传统。统治者祭拜境内的名山大川,普通百姓则祭拜本地的名山。为了赢得中原民众对其政权的认同,从定都盛乐开始,鲜卑族就不断地以汉族历史上的名人作为祭拜对象。  相似文献   

19.
论崔浩之死     
崔浩,北魏名臣,一生仕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在北魏统一以及一系列对外战争中多次出谋划策,功不可没,太武帝时官至司徒。北魏帝王对其深为倚重。而在国史修成立石路边一事上,因为"暴国丑"惨遭杀身之祸,并祸及姻亲。这是崔浩致祸的导火索,真实原因乃北魏鲜卑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中胡汉民族之间的民族分歧导致的。崔浩作为将鲜卑少数民族汉化的先驱者,是这种矛盾分歧下的政治牺牲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的特征——从六朝志怪到宋元话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大系统,即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记叙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粗具文言小说的规模。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是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而宋元话本以其通俗化、口语化、市井化及说话人的风格等特点不同于文言小说,成为白话小说的定型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