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孔孟之道,博大精深;老庄哲理,智慧过人,这些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如今,国学经典教育现已在全国推广普及开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园实施国学课程一年多以来,创设了"国学经典"教育特色环境、编写了国学经典活动教材、开展了国学经典教育的四大活动,还定期邀请"育灵童"研究院的专家亲临指导,使国学经典的研究逐渐深入。一、独特环境,彰显"国学经典"教育魅力为了营造学习经典的氛围,我园精心打造了经典文  相似文献   

2.
小允 《家长》2011,(1):11-13
记得那是上小学时的一年暑假,闲来无事的我以看电视打发时间,无意中看到《百家讲坛》,便一下子看得入迷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通过于丹、易中天、王立群等教授的讲解,认识了国学经典,走近了国学经典,对国学经典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这些年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国家和社会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教学内容中国学经典内容的增加。如何教授国学经典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经过几年的摸索,我觉得要开好国学经典教育课程,必须做好以下这些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我校开展了国学实验项目,在开设国学诵读课的基础上,重视学科渗透。在音乐课上,学生和着音乐吟唱国学经典;在研究课上,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研究性学习;在美术课上,学生边诵读古诗,边想象意境,为一首首古诗配上趣味盎然的图画……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陷入了思考:能不能让国学走进思想品德课堂?一、用国学评述时政【教学片断】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时政小故事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正我对国学没有研究,因而对国学本身不敢妄加议论,仅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角度谈谈对这个话题的看法。在当下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话语范围中,我认为还是不要冠以"国学"的名义为好,理由有二:一是"国学"的成分太复杂,对中小学语文教育来说不容易取舍;二是影响国学讨论的背景太复杂,扯一些与语文教育无关的东西不容易撇清关系。按我的理解,"国学"概念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狭义的国学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学热"逐渐兴起,已有很多的研究者、教育工作者从国学的课程构建、教学方法、重要意义方面阐述过国学。本人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课堂上,我是教师,是实践者;课下,我又是研究者,研究学生接受、研究国学的具体教学方法,甚至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论文试图通过本人的国学教学经历及对国学教育的理性认识方面进行叙述,以期为国学教育工作者、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2007年至今,本人作为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课题组的实验成员,与孩子们一起在经典文化的海洋里遨游着、探索着、成长着。我觉得对于国学教育的重视是对于我们中华文化传统的一种回归,是继承与弘扬中华文明的一项盛举,因而我们所从事的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幸福工程!在国学教育中,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8.
孙永庆 《初中生》2017,(9):11-13
孙永庆:您经常到学校讲授国学,阐述国学的概念,我认为非常有必要.我们天天把“国学”挂在嘴上,却不知什么是国学,这不是很可笑的事吗?请您为同学们简述一下国学是什么. 郑千山:这几年,到处勃兴“国学热”,这是一个好现象.但到底什么是国学?换句话来说,国学的概念应该如何正确地表述?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也是一个基础性问题.所谓“国学”,就是中国学术的简称,也是中国一切学问的总称.它纵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涵盖神州三山五岳的人文与生活经验,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东方文化奇峰上的明珠.  相似文献   

9.
王玫 《山东教育》2011,(15):24-26
近期,全国各地掀起了"国学"热,有的地方还办起了"国学"学堂、现代"国学"私塾,让幼儿读经、以"文"化人,甚至还出现了以幼儿吟诵"国学"诗篇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尺的盲目追风现象。如何思考国学传承与现代教育接轨的问题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怎样实现教育过程中的有效传递?在我园历时七年的专题研究中,我们以"四个创新"为准则,与教育实践密  相似文献   

10.
蜀鄙二僧     
国学小先生: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好!我们今天又见面了。妮妮:小先生,你的国学那么好,能谈谈秘诀吗?国学小先生:哦。我哪里有什么秘诀?我只有一个笨笨的办法,那就多读古代的文章和诗歌。  相似文献   

11.
国学及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关于国学的话题越来越热,朋友们约我作过若干报告,对于这个话题也就有了一些思考,在这里谈一谈,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注要讲四个问题:什么是“国学”;“国学”包含哪些内容;当代研究学习国学主要做哪些工作;国学在当代有什么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黄朴民 《中国德育》2014,(15):37-40
正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儒’的文化史的考察"。作为国学院的一位老师,我一直考虑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怎样回归"国学"的本体,本相到底是什么?第二,怎么来认识国学的价值?国学在今天究竟还有没有用?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国学"不是一种简单的怀古,不是做象牙塔的学问。我们所从事的国学教育与研究,跟今天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和未来的发展也有联系。第三个问题要回答的是:怎样展望国学的未来?今天,我的讲演就是从"儒"这个问题出发,对人生处世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乔玉萍 《甘肃教育》2014,(13):88-88
正国学,即所有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学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留下的智慧精髓,是全人类文明中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前大力提倡科教兴国,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国民对民族文化精髓认识的回归,让孩子"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国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已成为社会大众普遍的呼声。我园通过几年国学教育的实施,感觉到国学教育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无论是对其知识的增长与智能的培养,还是对其  相似文献   

14.
自2001年开办国学试验班开始,武汉大学国学高等教育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武汉大学相继自主增设了国学与汉学、国学专业硕士点及国学博士点,设立了国学教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国学院。武汉大学在国学高等教育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并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教育体系。同时,武汉大学国学教育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郭齐勇 《中国德育》2012,(21):32-36
什么是国学?国学包含几个层面?国学与人格成长有什么关系?修身成德、培养君子人格的现代意义何在?我在此略抒己见,以就教于各位。  相似文献   

16.
初闻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开设《国学》课,觉得很新鲜,也很吃惊,不由产生了对这个问题的浓厚兴趣。笔者同有关人士一道来到大明湖路小学,亲自感受了充满《国学》色彩的校园文化氛围,翻阅了该校编写的作为校本课程的国学启蒙教育实验读本———《国学》,深入课堂观摩了两位教师分别执教的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国学》课,同该校领导及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某出版社开发山东省中小学《国学》课指导用书的策划工作。同有关专家一起研讨了关于《国学》的一些问题。一段时间内,在我脑海里经常盘旋着《国学》问题,思之…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初年国学思潮兴起之时,四川于1912年首创国学院并刊行《四川国学杂志》,廖平、刘师培和刘成圻皆推动了四川国学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国学运动的中心向西南转移,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西迁,国学家和学者云集四川,特别是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和傅斯年领导的历史语言学派的发展壮大,给四川引入了新的国学观念和科学的考证方法。这使四川国学与主流学术融合,改变了国粹主义的态度和旧学的方法。1949年成都私立尊经国学专科学校的解体,标志四川国学运动的结束。四川国学运动是中国二十世纪国学的一个缩影,从中可见国学运动摆脱国粹的约束而走上新的科学道路的历程,从而可认识国学的真实性质及其历史经验对我们现在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学少年     
《少先队小干部》2014,(5):42-43
小编的话:亲爱的队员们,大家好!我是国学小书童——唐宋元,欢迎大家和我一起学习国学知识。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本期我就和大家聊聊"礼"。  相似文献   

19.
国学价值正在被人们重新审视.但今天国学教育几乎仍是一片空白:老师不能做局外人,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利用语文教学这一便利的平台,身体力行,努力将国学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进而把国学的智慧播撒进学生的心灵。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杨克祺 《中国德育》2004,(9):16-17,30
2002年,我报了三个课题,其中一个就是省级的“十五”重点课题——“中国入世与国学教育”。为什么要选择“国学教育”?还在前面冠以“中国人世”的帽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