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志们: 河北日报全体记者会已开了4天,明天就要结束了。借这个机会,我来看望一下大家。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三三三一”活动补课,进一步加强记者队伍  相似文献   

2.
《河北日报》头版署名“杨柳青”的言论专栏,长期坚持,办得成绩斐然,在全国同行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今年2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杨柳青——言论专栏1988——1997十年总汇》。这个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徐光春作序的精装本大部头,向读者展示了报纸言论改革的有益尝试和丰硕成果。作为一名报纸的评论编辑,我读这本书觉得心情很不平静,感慨良多,其中最具积极意义、现实意义的感想是,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思考报纸言论改革拓宽了思路;我们不妨学习他们“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促使我们的报纸言论通过改革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徐光春在本书的序言中对“杨柳青”赞赏有加,并对其经验作了首肯。他说:“《河北日报》头版上有个‘杨柳青’言论专栏,办起来快10个年头了,我早几年就注意到这个专栏.觉得挺有看头。今年8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与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了一次‘百佳’事迹报告会,会上有4位‘百佳’新闻工作者发言,其中之一的储瑞耕,就是‘杨柳青’专栏的主笔(他是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中3位评论员之一);他的发言,相当一部分说的是‘杨柳青’专栏在文风上进行的改革探索,我和与会同志听了,都受到了有益的启示。”徐光春副部长认为,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在河北农村听到一些地区的党委、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河北日报的政策宣传的一些反应,他们说,河北日报半年来的政策宣传搞得较好,“办得带劲”,“成了我们在执行政策当中不可缺少的拐棍”。不少社、队干部都把报上登的有关这方面的材料剪下来,反复学习。为什么河北日报这个时期的政策宣传这样受欢迎呢?我们曾就这个问题向河北日报的同志们作了一番了解,他们谈了三点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4.
标题出彩的总编辑李德存陈俊李德存是张家口日报和张家口晚报的总编辑。他的新闻标题制作叫响河北新闻界,已不是近几年的事了。在河北日报工作期间就有人总结说:“他标的标题形象生动鲜活,仪态悠然,且趣味横生,自成风格。如《一张通告管住了白“喝油”的“电驴子”》...  相似文献   

5.
这 篇文章的“触发点” ,来自今年2月28日河北日报社内部小报《党报人》上的一篇“读报评报”。文章说的是 :2月23日《河北日报》上刊出了一则新华社电讯稿 ,用了这样的标题———上副题 :我外交部发言人就美方称中国协助伊拉克修建防空系统事发表谈话指出 ;主题 :美方指责中国是别有用心。这个主题有毛病 :既可理解为美国的行为“别有用心” ,又可理解为中国被指责为“别有用心”。同日《经济日报》此消息的标题———上副题 :美称我协助伊拉克修建防空系统 ;主题 :外交部发言人指出这是别有用心。这就不会产生歧义。《党报人》的这…  相似文献   

6.
今天参加这个会议主要是来看望大家。我们各驻地记者长期工作在第一线,远离本部,比较辛苦。借此机会,特向你们以及河北日报全体同志表示慰问和感谢! 过去的一年,大家为办好《河北日报》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我从去年8月份来到河北,看到《河北日报》不断有所进步,心里很高兴。的确,《河北日报》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维高同志在总结去年工作时说,去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这与新闻单位包括河北日报社的同志们的努力分不开的。去年我省的宣传舆论工作做得是相当不错的,使河北人民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上下齐心,精神状态也进一步振奋,所以在大灾之年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里有新闻单位的功劳,我再次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7.
我有幸忝列第二届全国“百佳”的三位评论员之中,从业务角度论,恐怕同我主笔河北日报一版上的“杨柳青”言论专栏关系最大,这也是我近10年来最主  相似文献   

8.
记得上军校第一年,我爬起“格子”。一年中,倾心撰写了33篇稿件,却没收获一篇“铅字”。我一次次暗暗地问自己:是稿件质量不行?是报社没有“关系”?还是自己不是这块“料”?说心里话,由于很长时间找不出原因,我彻底灰心了。 一天,我从《河北日报》上看到一则征文,看后再也按捺不住激情,也拿起笔写起自己的故事。我把征文要求当作“镜子”,一遍遍地对照,一遍遍地思索、修改。三个星期后,《是你使我转变》一文竟然在《河北日报》上开天辟地第一回“亮相”。没多久,我发现《解放军报》上新开辟一个专栏:“每月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9.
各位同志: 今天在这里紀念河北日报创刊十周年,正当这个时候,省委发出了关于改进河北日报工作的指示,这是省委给大家的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礼物。大家在接到礼物之后,应該使河北日报的面貌有一个新的变化,使它更加适合时代的要求。在这个紀念会上,我向报社的同志們祝賀,对同志們十年来取得的工作成就和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謝,并且想就如何貫彻执行省委指示的問題,提出几点意見。省委向河北日报提出的要求,就是切实地提高报紙的质量,使它更适应社会主义建設的需要。目前报紙的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宣传、动員、組織广大  相似文献   

10.
我很喜欢看《河北日报》的“经济生活周刊”,尤其喜爱该周刊的《圆桌》专栏。这个专栏发表的文章,我几乎每篇都认真阅读。今年从6月17日开始至7月15日结束。这个专栏连续发表了万城写的《看浙江人如何“抱团”打天下》(以下简称《“抱团”打天下》)5篇系列短文。读后,深受启迪,教益颇深。使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之一的团结协作、互惠互利有了新的更深一步的认识。文章对如何加快实现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也都很强。是一组难得的好文章。反复阅读这组文章,觉得从写作上很值得借鉴,现仅作粗浅剖析,供大家研究参考。我认为,文章有如下一些优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有时在同一句话里,用不用“的”字都可以。如“死的狗”,也可说成“死狗”。但在有的地方,少了一个“的”字,就会产生误解。例如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 不要吃死团鱼、螃蟹、鳝鱼(《知识窗》1982年第1期第31页)当时我看了这个题目就纳闷儿:“死团鱼”固然不能吃,“螃蟹、鳝鱼”怎么也不能吃呢!当看了文章内容以后,我才明白:原来是指“不要吃死的团鱼、螃蟹、鳝鱼”。  相似文献   

12.
1986年有一天我在政协大会上遇到林林同志,他要我为《救亡日报》的纪念刊写一篇序。他说:“去年本已约定胡愈之同志写的,胡愈老也答应了,不幸愈老今年逝世了,除愈老外,你是最合适的了。”的确,当《救亡日报》于1939  相似文献   

13.
我很喜欢看《河北日报》的“经济生活周刊”,尤其喜爱该周刊的《圆桌》专栏。这个专栏发表的文章,我几乎每篇都认真阅读。今年从6月17日开始至7月15日结束。这个专栏连续发表了万城写的《看浙江人如何“抱团”打天下》(以下简称《“抱团”打天下》)5篇系列短文。读后,深受启迪,教益颇深。使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之一的团结协作、互惠互利有了新的更深一  相似文献   

14.
河北日报于七月初,以群众自我教育的形式,在报上开展了“把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联系起来是不是‘小题大作’”的思想讨论。这个讨论是从一封读者来信引起的。四月三十日河北日报上报道了黄骅县羊二庄公社八里庄大队党支  相似文献   

15.
“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这一点已经世有公认。这个栏目从1994年4月1日正式开播至今8年半,它的成功实践可以给新闻界提供许多宝贵的经验。当从媒体上得知《<焦点访谈>红皮书》出版发行的消息,我就赶紧去买了一本,而且很有兴味地把它通读了一遍。 收获,确乎不少。这一方面与我多年来一直关注“焦点访谈”这个专栏节目,且不断从中得到启示有关,同时与我自己在主笔着《河北日报》“杨柳青”言论专栏,可以搞“对口学习”,读起来更感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四化”建设迈开大步,祖国处处展现出勃勃生机。就在这时,我离开了河北日报文艺副刊部,到机动记者部当专职记者。蓦然回首,我已为他人作嫁近28载。古人诗云:“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我在河北日报文艺部当编辑多年,许多业余作者的处女作是从我手里发出去的。我并未为此而感到心中不  相似文献   

17.
岁月对他似乎特別多情,年过半百,仍给他一头油亮的黑发,一腔年轻人的热情和使不完的劲。他整天生活在一种冲动、幻想和创造的欲望中。《沧州日报》总编辑张夫培,今年55岁。50年代,他写的稿子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扬。1985年任河北《沧州日报》总编辑时,他已过“知天命”之年了。当“官”的冲动过后,苦恼接踵而来。当时报社是碰见什么抓什么,想起什么千什么,东一榔头西一锤,零打碎敲,忙乱僵化,每天凑版面,一幅照片,一块楷体,堆够完事。群众挖苦说:“报像出土文物,稿像木乃伊”。症结是什么?噢,孙子穿爷爷的鞋,一辈跟着一辈来。说办报,把《人民日报》一搬,照《河北日报》一套,像模子脱坯。未当总编前,他在吴桥写了10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记者长期在下头跑,时间长了,人们给他一个评价,说他这个记者没有架子。没有什么架子呢?没有官架子。在我们国家里,不少人是把记者也划在“官”这个框框里的,在一个县,有人就直接了当地对我说过:“你们记者就是官。”在西北一个省,我也遇到一位记者,他对我说:“有时就得有点架子,不拿点架子,人家会小看你。”他说的架子,也是指官架  相似文献   

19.
储瑞耕,河北日报主任编辑、总编室副主任。有人给他的名字作了注脚:储者,积蓄也;瑞者,吉祥也;耕者,耘作也。 我认识储瑞耕,是在应邀参加他的作品《心灵原稿》研讨会上。这次研讨会是河北省新闻出版局、河北日报、河北省记协、省作协、省杂文学会等单位联合在石家庄举行的。和储瑞耕前后3天的相处,简短的交谈,评论家、杂文家、记者、编辑的发言,使我渐渐领悟到,他是工作狂、读书狂、写作狂的代名词而已。 日记,鞭打自己永不停步 储瑞耕从13岁上初中时开始写日记,到今年49岁,记下  相似文献   

20.
我的朋友张飚,是国内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有一次,我向他求字,他问我写什么,我说就写“少吃长寿”吧。几天以后,他把字送来了,果然写得好,挥洒自如,苍劲有力,呼之欲出。不过,他好像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他把“寿”写得特别大,“少吃长”3个字写得特别小,像是给我祝寿的条幅。其实我的意思主要是强调“少吃”,“长寿”是“少吃”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