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稼轩被推为豪放派的首领人物,由来已久。最明确的说法,始于清初王士祯的《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日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以幼安称首。”其所谓“南湖”指明代张綖。其实,张綖说的是“词体”,而非“词派”。他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一作“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诗余图谱》)张綖此说,是对北宋自苏东坡以来对词的两种不同风格的“铁板红牙”之喻的理性概括,指的是词作风格的两大类型。以“婉约”代表阴柔之美,以豪放代表阳刚之美。张綖指出秦观和苏轼词的  相似文献   

2.
豪放词,自苏东坡开创之后,继者寥寥,至南宋辛稼轩,始将其发展创新,蔚为大观。《稼轩词》今存凡六百二十余首,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堪称两宋之冠。词之豪放,历来以苏辛并称;其实两家则是同中有异,异多于同的。苏词豪放而归于高旷,这与其仕途多舛,兼纳儒道佛思想有关;辛词豪放而转入悲郁,所谓“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  相似文献   

3.
“诗坛李杜,词苑苏辛”,此说当作何解? 若用以表明这四位大师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崇高地位,确是的论。但是,很多研究者却是以苏辛并举,说明他们同是豪放词派之班头。此说源远流长,宋元明清,及至当代,众口一词,几成不易之论。论据何在?在东坡,则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圭臬;在稼轩,《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自然是最有力的论据。有的说:苏轼“创立了与传统的婉约词派相对立的豪放派。”  相似文献   

4.
宋末爱国词人刘辰翁的《辛稼轩词序》(下称《词序》),是一篇系统研究苏辛豪放派词风的重要词论。敏泽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虽然肯定了它“在推广辛词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但长期以来,《词序》从理论上对豪放派进行的初步总结以及这一总结对后代词坛的积极影响,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因此,评析《词序》,对古代词论的研究是有一定意义的。一《词序》第一次把苏辛词当作一个发展过程来阐述,当作一个艺术流派来研究,并对苏辛豪放词派作了高度的评价。《词序》曰:“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  相似文献   

5.
纳兰性德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是清初重要词家之一,王国维说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历代多数评论家都认为纳兰性德词的特色,是婉丽凄清,极善抒写愁情,真是触处成愁,书愁不尽。其衷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纳兰性德本人最佩服的也便是这南唐二主。郑振铎说:“性德以清才著。其词缠绵清婉,为当代冠。”纳兰性德与李煜,两人的思想和感情,有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在风格、手法上也极为相似,而且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类似的高度。其实纳兰的词既有哀感顽艳的一面,也有豪放激亢的一面,是既有周柳之香柔,也有苏辛的豪放。是个全面的词家。  相似文献   

6.
放翁词初探     
陆游,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亦为词坛一大家。然其却不以词名,这是因为与其执着并钟情于诗的创作“无诗三日却堪忧”不同,他对词这一创作艺术并不十分着力,认为“倚声制词,其变愈薄”,虽“少有所作”,但“晚而悔之”(《长短句序》、《谓南文集》十四),故其词仅有一百余首,与其近万篇的巨量诗作相比,只及百分之一;另一方面,其词作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影响也不能和其诗作相提并论,因此,陆游以诗名世,词名为诗名所掩也就毫不足怪了。若单就词而论,陆词成就颇高,风格也较多样,既有充满爱国激情的慷慨激昂,沉郁悲壮的豪放之篇,也有清丽飘逸、含蓄蕴籍的婉约之作,故明人杨慎说其“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毛晋更补一句说:“超爽处似稼轩。”(毛晋《放翁词跋》)冯煦也说:“剑南屏除纤艳,独往独来,其逋峭沉郁之慨,求之有宋诸家,无可方比。”(《宋六十家词选·例言》)虽不免有些过誉,却也不乏见地。诚然,陆词不能和其诗同日而语,陆也不能和苏、辛等词坛泰斗相提并论(不论是词的数量,还是词的艺术性及创造性,或者是对词的的影响等方面都是如此),但却有其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特点,并有他人所不能及处,陆游也确实堪称南宋词坛的一位大家。  相似文献   

7.
一历代论东坡(苏轼,北宋著名文学艺术家)词,皆推崇他的豪放词风,公认他是上承范仲淹,下启辛弃疾的豪放词派的创始人。我们说东坡创立了豪放词派,并不是从豪放词作的数量上来说的,也不是说豪放词在他笔下已十全其美,登峰造极。而是说他在词的发展史上,有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以极大的勇气、魄力和创新精神,使自己雄豪俊爽的作品,屹立于纤巧轻靡之风盛行的词坛之上,开宗立派,“自是一家”;他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与文学发展的趋向,“以诗为词”,在整个词体上进行了大胆的再造,形成了词史上的一次解放与革新。文学史上,历来将词分为传统的婉约与“苏辛”为代表的豪放两大派。但这仅是粗线条的划分。  相似文献   

8.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之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间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见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察传》篇。1990年4月广西第9次印刷)。当我串讲到“告之曰”这一句时,从上下文意来理  相似文献   

9.
晚清词论家陈廷焯对词评论的重点在《词综》、《词选》两部词选上,陈氏肯定《词综》有辑存文献之功,但未尽汰芜词;赞誉《词选》能得词之本原,但仍有去取未当者。另外陈氏对其他历代声名卓著之选本皆有品评。虽然存在对词选类型辨析不精等问题,但其论述大抵精当,颇有示人学词门径之功效。  相似文献   

10.
“豪放”一词,最早见于《北史·张彝传》:“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显然是用来品评人物性格的。唐宋以降,有人借其品评诗词(如唐·司空图《诗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以豪放、婉约并举论词,始自明代:“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此后,豪放与婉约便成为评价词作风格、判定词人派系,阐释词史源流的重要标准。大致说来,婉约词题材较窄,格调婉丽,注重音律,多写相思离别,善用含蓄蕴藉的手法表现缠绵细腻之情。豪放词则以题材广泛、内容厚重、直抒铺叙、境界雄大、昂扬挥洒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从南宋至清末民初一些重要词评及词选对陈亮词评选的角度,论述陈亮抒“恢复之议”的词作在民初以前并不被认可,反而其“幽秀”沉郁之作《水龙吟·春恨(闹花深处层楼)》一直以来被认作佳什。由于这些评、选家多为于词学一道功力深湛的大家,故笔者据此得出实际上陈亮“豪放词”的艺术成就并不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豪放盖世,流传千古。唯“小乔初嫁了”一句颇具争议,有谓闲笔者,有谓败笔者。如清代沈时栋《古今词选·选略》第二则论选词标准云:是集雄奇香艳者具录,惟或粗或俗,间有败笔者置之。即名作不登选者,犹所不免。如坡公“大江东去”,虽上下千古,脍炙牙齿,然公谨当年,奚待小乔初嫁尔后雄姿英发耶?是亦此词白璧微瑕也。四方同志,幸勿以强作解事见诮。沈氏从逻辑角度认定:“小乔初嫁了”一句是败笔。笔者认为,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家,写景、抒怀几达炉火纯青之境界。“小乔初嫁了”表面上看似离题稍远,实则对全词的…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第六册选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豪放词和《雨霖铃》《扬州慢》两首婉约词。那么,什么是婉约和豪放呢?如果说“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的话,那么婉约的“定义”就是:婉,即婉曲;约,即隐约;就是“含蓄”。词自产生就是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艳科”。到了北宋,范仲淹、王安石等虽已初露豪放端倪,但真正“指出向上一格,新天下耳目”、奠定豪放派基础的是苏轼。从此,“词体大约有二:一婉约,一豪放”。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苏轼官至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一善歌之士,“我词何如耆卿…  相似文献   

14.
东坡词的研究者几乎没有不肯定苏轼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但取《东坡乐府》细加寻绎,则不难看出,“豪放”二字是难以概括其词风的.苏词的艺术风格是丰富多样的:豪爽放诞者有之,婉约蕴藉者有之,清淡秀逸者有之,古雅峭拔者有之,清丽圆转者有之,奇艳绝艳者有之.因此,不能说苏轼只会豪放词,只会“横放杰出”,翘首高歌.我们既要看到苏词的豪放超旷的一面,也要看到其蕴藉空灵的一面.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把握苏词风格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著者《词论家对苏辛词比较说略》一文的续篇,就词论家对苏辛词的“雅情与雄气”、“气体与魄力”、“性情颇歉与缠绵悱恻”等说法作了解说。  相似文献   

16.
读稼轩词,词中“气吞万里如虎”、“看试手、补天裂”、“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袖里珍奇光五色,它年要补天西北”之句,《水龙吟,寿韩南涧尚书》、《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章,使我们不能不为稼轩词慷慨激昂的情怀,雄壮豪放的风格而击节赞赏,故自宋以来,人皆视稼轩词为豪放。但是,豪放并不是稼轩词的全部。稼轩词是多姿多彩的。除豪放外,还有委婉清丽者、纤绵密者、诙谐幽默者,故从诗歌审美来看,豪放仅为稼轩词审美内涵的一部分,将稼轩词仅视之为豪放,未能充分发掘稼轩词  相似文献   

17.
文延式在晚清词坛异军特起,独树一帜。其词作追步苏辛的风格为历来词论家所认同,然对于其词学思想,我们始终未能窥其全貌,笔者今从文廷式随笔、随录、笔记、日记等著作中辑出其论词之吉光片羽,加以文廷式《云起轩词自序》及施蛰存先生辑录之《纯常子词话》,并结合其《云气轩词》来略窥文氏词学思想之全貌。文氏论词力斥柔靡,济以豪宕;在创作上,主张步武苏辛,多元并融,其词学宗尚与以“清季四大家”为中坚的临桂词派卓然相异,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词与辛弃疾词,既判然有别又有相通之处。就主导风格言之,李词婉约而辛词豪放,分别代表了婉约词与豪放词之最高成就。李清照词长于自我抒情,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笔致写细腻之情,其美学风范委婉含蓄、深情绵邈。辛弃疾词则气象宏阔,大开大合,写报国壮志,情怀激烈,意象雄奇飞动,语言雄健刚劲,构成豪放雄阔之艺术风格。然而相同的时代背景,一样的爱国情怀,一样的屡遭挫折、悲凉堪叹的坎坷经历,以及同样不甘流俗、追求自我价值的超卓心志,连同尊重女性、礼赞男女爱情的相同立场,使李词与辛词又表现出很多相通之处,即李清照也有《渔家傲》那样“绝似苏辛词派”、令人称叹的豪放词作;辛弃疾也创作出了不少注明“效花间体”、“效李易安体”、“效朱希真体”等传唱久远的婉约词作。  相似文献   

19.
苏轼乃宋代文坛的巨孽,也是古代文艺史上一位旷古奇才,他在诗文、词赋、书画等艺术领域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而自成一家.论散文:“欧(阳修)苏”并称;论诗,“苏黄(庭坚)”并举;沦画,“文(同)苏”齐名;论书法,“苏、黄(庭坚)未(芾)、蔡(襄)”四大宗师并称为“宋四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文坛“三苏”.论及词作,“苏辛(弃疾)”并列,以其旷达、豪放的风格,首开豪放词派的先河,堪称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光辉代表,同时也不乏格律词派的精严和婉约词派的神韵.诚如清代词论家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所赞誉:“东坡词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其独至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①清代诗人王士祯在评论苏轼的婉约词“蝶恋花”(花裉残红青杏小)时也指出:“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花草蒙拾》)②在一百多卷《东坡全集》中,有词两卷,约350首,名《东坡乐府》(又名《东坡词》).苏词内容广泛,题材新颖,除较多的政治抒怀词、咏物抒情词、表白心境、折射多维内心世界的词,还有一部分思亲、念友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20.
清代学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曰:“《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罩群言,而《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也。”刘勰《文心雕龙》以其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著称于世。风格论,是《文心雕龙》理论系统的一个有机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