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visions of ‘learning’ across humans and machines in a near-future of intensive data analytics. Building upon the concept of ‘learnification’, practices of ‘learning’ in emerging big data-driven environments are discussed in two significant ways: the training of machines, and the nudging of human decisions through digital choice architectures. Firstly, ‘machine learning’ is discussed as an important example of how data-driven technologies are beginning to influence educational activity, both through sophisticated technical expertise and a grounding in behavioural psychology. Secondly, we explore how educational software design informed by behavioural economics is increasingly intended to frame learner choices to influence and ‘nudge’ decisions towards optimal outcomes. Through the growing influence of ‘data science’ on education, behaviourist psychology is increasingly and powerfully invested in future educational practices. Finally, it is argued that future education may tend toward very specific forms of behavioural governance – a ‘machine behaviourism’ – entailing combinations of radical behaviourist theories and machine learning systems, that appear to work against notions of student autonomy and participation, seeking to intervene in educational conduct and shaping learner behaviour towards predefined aims.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已然成为常态,其影响力也与日俱增。通过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在疫情之中的政策报告与行动措施,可以窥见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五大政策倡议:推进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完善高质量教育建设、保障教育的公平性与包容性、重视师资力量的培训、呼吁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对这些政策的共同着力点开展探究有助于把握疫情影响之下的全球教育局势,对提升教育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治理是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作为三方主体共同管理义务教育公共事务的过程。在“中心—边缘”的社会结构中,社会公民应遵循政府指导规范运行、扎根公民服务社会、合理分类提高素质和维护权益促进公平等原则,构建教育基金、教育质量评估、教育督导、家校社区合作、教师专业培训和教师行业协会等专业和非专业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在法律和组织章程的框架下,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与政府和学校协商协同、互补互推,发挥建设社会、服务社会和维护正义的基本功能,最终建立义务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治理机制,进而达到“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数字公民教育受到国际组织和各国的关注。国际数字公民教育政策文本的比较分析对于公民教育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体系架构、总体目标、发布机构与起草人员、内容比较四个维度,分析国际上七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数字公民教育政策文本,结果发现,当前国际数字公民教育政策文本呈现出教育主体多元、教育内容动态更新、教育目标鲜明、政策制定多方协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是三种主要的社会组织形式,每一种组织形式都按照其特定的机制运行。在教育领域,也有相对应的三种学校形式。允许营利教育机构存在的国家对于营利性教育机构和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有着严格的区分。从数量上看,多数私立学校属于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有“无所有者”和“非分配约束”两个突出特性。非营利组织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结构分别以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和管理者对于雇员的信任为基础。依靠这种信任机制,非营利组织可以从外部获得资源,在内部开展复杂的专业性工作。根据私立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我国应该将民办学校区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不同形式的学校,引导多数民办学校朝着非营利组织的方向发展,在非营利组织框架内,设计其外部和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的现状,以及近几年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的获奖作品分布情况,探讨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据高职院校网络课程的特点,从平台选择、开发模式、资源建设、界面设计、栏目定制、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分析如何建设优秀的网络课程.最后介绍笔者近几年在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上获得一等奖的3个课程案例.  相似文献   

7.
社会组织是研究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美英两国的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可以发现,两国社会组织在参与本国研究生教育治理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上虽有所差异,但在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开展研究生教育咨询服务和多途径参与政策制定等方面存在诸多共性。借鉴美英两国社会组织参与研究生教育治理的方式,加快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既需要多元主体以协调思路助推社会组织长久发展,政府充分发挥自身的"元治理"作用,培养单位吸纳社会组织参与内部质量保障,更需要社会组织主动作为。  相似文献   

8.
纵观教育中介组织的历史,它经历了古代民间教育组织活动的萌芽时期,在近代教育世俗化和民主化进程中由教育社会组织发展而来,在教育制度的现代性变革过程中以多彩的姿态诞生,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而走向成熟.其产生和发展,扩展了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丰富了社会教育资源供给,有利于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缓解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所产生的教育社会需求压力,表现出强大的教育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突破官僚制成为西方教育公共治理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景.从改革策略上看,教育公共治理还无法突破官僚制,还需要官僚制.尽管教育官僚制无法从根本上得以突破,但是探索新的形式与新的结构却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大学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因其具有资源共享性、虚拟性和交互性等特点而成为21世纪的主流.本文分析了网络教育环境下高校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必须按照新的教育思想,在科学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优化高校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The governanc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college sectors that offer other type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s distinctive in four main respects. First, governance structures are frequently separate and different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for other segments of tertiary education. Second, the size and scope of the higher‐level education taught by individual institutions will bear o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in colleges are joint or divided. Third, the growth of small and distributed forms of higher‐level education has created specific problems and dilemmas for national and sub‐national governance. Fourth, the multiple missions of many colleges continue to pose questions about their educational and organisational coherence and governability. It is only in recent years that a base of evidence has been available to comprehend these developments, although definitional difficulties and data deficiencies remain.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系统考察40年教育改革开放历程的同时,从教育制度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入手,反思教育改革的发展脉络与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教育变革,是政府、学校、社会等不同教育利益主体在特定政治经济环境下的关系变奏过程; 教育在适合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地在效率与公平、管制与治理、补充与融合、封闭与开放、标准化与选择性、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寻求教育制度要素间的张力,以激发不同利益主体以至激发整个教育系统的活力,进而实现教育制度的完善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高校自身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首要障碍和难解问题是机制建设。同时,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及社会组织的协同努力,而多元参与恰恰是教育治理的显性特征。从现代教育治理理论视角出发,基于“政策支撑机制—内部建设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分析框架,从夯实外部支撑服务、提升高校治理能力、汇聚社会潜在能量等三大方面阐述信息化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4.
It is possible that some outdated ideas about ‘management’ in our field are constraining our preparation of new educational technologists to lead education organizations in the Knowledge Age? This paper takes an interdisciplinary stance to examin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lexivist thinking about leadership in our field. It begins with a critical analysis using one of six educational leadership/administration knowledge “contexts” - leadership vs. management - to unpack our field’s existing position on the topic (English, 2011). For parsimony, the other five contexts are mentioned briefly throughout this paper: (2) organizing and institutions and (3) Policy and governance. (4) Finance and Human Resources; (5) Change and Innovation and (6)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Other articles in this Special Edition of Tech Trends testify that outstanding, effective leadership exists in small, medium and large organizations every day around the world becaus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ists doing amazing work in various contexts. This article suggests a frame for expanding our field’s epistemology for in-program and emerg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ists to build their capability to lead organizations that learn in a Knowledge Age.  相似文献   

15.
远程教育正在向网络化发展,教育机构纷纷着手开展网上的远程教育实践。而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远程教育中教师的教学角色研究,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远程教育中教师的教学角色要从传统角色定位中解放出来,完成五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后,我国共召开了四次全国教育工作大会。通过考察这四次会议前后颁布的教育政策文本,并结合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性质、内容、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四个主题,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政策演进的四个趋势:一是逐渐强化高校自主办学的权利意识,二是推进重心逐渐从“扩大’’转向“落实”,三是逐渐提升高校外部治理结构中专业组织的地位,四是逐步平衡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E-Learning成为了信息社会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文章从开源软件的优势出发,介绍了开源学习管理系统Claroline的安装配置和功能模块,并探讨了其数字化学习环境支持下的协作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治理已经进入数字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及信息化技术推动高等教育开启数字治理模式。文章对高等教育数字治理这一概念从内在逻辑、核心要义与实施路径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高等教育数字治理是教学发展的需要,是科学研究的依托,是高校政务的助力,更是高等教育领域的新生态环境。基于对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逻辑与要义分析,从"三个层面"提出了实现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策略,探索高等教育数字治理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全球数字治理变革推动高等教育领域产生内生性数字治理需求,而厘清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发展、丰富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理论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数字治理对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助力作用,并以三种类型的数字治理构成要素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要求为指导,提出高等教育数字治理构成五要素,即治理目标、治理架构、治理参与、治理工具和治理监测。文章对高等教育数字治理构成五要素进行了详细剖析,阐释了五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分别基于五要素的关键特征提出了应用建议,以期从理论层面探索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优化实施,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我国密集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推动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进程。政府主体在高职教育外部治理过程中承担着主体责任,各级地方政府应尽快让中央"放管服"精神落地,公布地方政府的权力清单、负面清单、服务清单和资格清单,完善高职教育法制和监督机制;通过构建行业企业参与的激励机制,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制改革,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调动市场组织合作办学的积极性;此外,还要规范社会中介组织对高职教育的评价,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的作用。厘清外部治理三方主体的责任,可以促进各方共同推进高职教育外部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